環球醫學推出臨床全新網絡輔導體系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或者加入我們的QQ群328632537,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蛛網膜下腔出血
1.概念
蛛網膜下腔出血(SHA)是指各種原因導致腦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網膜下腔的統稱。它并非是一種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其中70%~80%屬于外科疾病。
臨床上將蛛網膜下腔出血分為自發性和外傷性兩類。其中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腦血管意外的15%左右。
2.自發性珠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常見的病因為顱內動脈瘤和腦(脊髓)血管畸形,約占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70%,前者較后者多見。其他原因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腦底異常血管網癥(煙霧病)、顱內腫瘤卒中、血液病、多種感染引起的動脈炎、抗凝治療的并發癥,但均屬少見。
【真題庫】2.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
A.腦外傷 ?
B.出血性疾病 ?
C.抗凝治療?
D.腦血管畸形 ?
E.腰椎穿刺損傷?
答案:D
解析: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網膜下腔的統稱。臨床上將蛛網膜下腔出血分為自發性和外傷性兩類。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病因為顱內動脈瘤和腦(脊髓)血管畸形,約占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70%,前者較后者多見。其他原因有:動脈硬化、腦底異常血管網癥 (煙霧病)、顱內腫瘤卒中、血液病、動脈炎、腦炎、腦膜炎及抗凝治療的并發癥。(參考本科第六版教材第291頁)
【ZL】2.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2002)(此題出題不嚴密,應改為:自發性…)
A.腦外傷 ?
B.出血性疾病 ?
C.抗凝治療?
D.腦血管畸形 ?
E.腰椎穿刺損傷?
協和習題.有一自發性蛛阿膜下腔出血病人,其最常見的病因是
A顱內動脈瘤
B腦血管畸形
C腦動脈硬化
D煙霧病
E腫瘤卒中
答案;A
3.臨床表現
(1)出血癥狀:患者發病突然,發病前多數病人有情緒激動、用力、排便、咳嗽等誘因。患者突然劇烈頭痛,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半數病人可出現精神癥狀,如煩躁不安、意識模糊、定向力障礙等。以一過性意識不清多見,嚴重者呈昏迷狀態,甚至出現腦疝死亡。20%患者出血后可抽搐發作。
有的患者不出現眩暈、項背痛、或下肢疼痛。腦膜刺激征(頸部抵抗,克氏征、布氏征、拉賽哥氏征陽性)明顯,常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1~2天內出現。多數病人出血后經對癥治療,病情逐漸穩定,意識情況和生命體征好轉,腦膜刺激癥狀減輕。
顱內動脈瘤在首次破裂出血后,如未及時治療,一部分病人可能會再次或三次出血。死于再出血者約占本病的1/3,一般多死于六周內。也有數月甚至數十年后再次破裂出血的。
(2)顱神經損害:以一側動眼神經癱瘓常見,占6%~20%,提示同側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瘤或大腦后動脈動脈瘤。
(3)偏癱:本病在出血前后產生偏癱和輕偏癱者約占20%,是病變或出血壓迫運動區皮質和其傳導束所致。
(4)視力視野障礙:蛛網膜下腔血液可沿視神經鞘伸延,眼底檢查25%患者可見玻璃體膜下片塊狀出血,這種出血在發病后1小時以內即可出現,這是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有力證據。出血量過大時,血液可浸入玻璃體內,引起視力障礙。10%~20%患者可見視乳頭水腫。視交叉、視束或視放射受累則產生雙顳偏盲或同向偏盲。
(5)約1%的顱內動靜脈畸形的顱內動脈瘤患者還可出現顱內雜音。部分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發病后數日可有低熱,屬出血后吸收熱。
【真題庫】1.下列各項不符合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是?
A.劇烈頭痛?
B.頸項強直?
C.血性腦脊液?
D.偏癱?
E.嘔吐?
答案:D?
【ZL】1.下列各項不符合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是?(2000)(此題嚴格上無正確答案!)
A.劇烈頭痛?
B.頸項強直?
C.血性腦脊液?
D.偏癱?
E.嘔吐?
【真題庫】2.男,21歲,右側肢體抽搐2年。突然昏迷1小時。查體:神志淺昏迷,左側肢體偏癱。CT顯示右額葉腦內血腫,臨床診斷最可能是?(2003)
A.原發性癲癇?
B.腦動脈硬化?
C.腦動脈瘤?
D.腦血管畸形?
E.高血壓腦出血?
答案:D?(2003)
解析:年輕人有抽搐病史,突然發病,CT診斷為顱內出血,其最常見的病因為腦血管畸形破裂。?腦動脈硬化和高血壓腦出血最常見于老年人,腦動脈瘤常見于中、老年人,一般無抽搐病史,常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膜刺激征參考資料:
腦膜刺激征是臨床上常見的體征,為出血性腦血管病血液流入到蛛網膜下腔,或炎癥刺激了脊髓神經根,由其支配的相應肌群,所出現的一種防御反應性肌痙攣現象。主要表現為頸強直、克尼格氏征陽性等。檢查方法如下:
(1)頸強直患者仰臥,檢查者用手輕輕托患者頭部,被動使其前屈,正常者下頜可接觸前胸。如下頜不能接近前胸,且有阻力時,則提示有頸強直。
(2)克尼格氏征(屈膝直腿試驗) 患者仰臥,膝屈成直角,然后被動使小腿伸直,正常時不受限制,如不能伸直,出現阻力與疼痛時,則以膝關節形成的角度來判定,小于135度時為陽性。出血性腦血管病由于屈肌痙攣,伸膝受限,克尼格氏征常為陽性。
(3)拉賽哥氏征(直腿試驗) 患者仰臥,兩腿伸直。檢查者抬舉患者下肢(膝伸直),與髖關節成角,小于70°,并有疼痛與抵抗者為陽性。
(4)布魯辛斯基征
①頸征 病人仰臥,檢查者用右手托起患者頭部,并用力前屈其頸部,若患者的膝關節及髖關節同時屈曲者為陽性。
②腿征 患者仰臥,兩下肢伸直,檢查者持一側下肢在髖關節部向腹部屈曲,若另一側下肢也自動同時屈曲者為陽性。
4.鑒別診斷
5.處理原則
(1)首先應明確是否為蛛網膜下腔出血:CT對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很有幫助。在有CT的條件下,應立即為患者做頭部CT檢查。蛛網膜下腔出血在 CT可表現為腦溝、腦池或外側裂中有高密度影。某些患者同時可見腦室積血,血液可波及一個或全部腦室,或在腦實質內或溝裂中形成血腫。有時CT還可確定出血原因,如增強掃描后可見動靜脈畸形影像等。
CT已能確診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一般不再需要腰穿檢查。因為伴有顱內壓增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腰穿時可能誘發腦疝。再者,如因動脈瘤破裂造成的蛛網膜下腔血,腰穿時的疼痛刺激,以及患者精神緊張,會導致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
腦血管造影或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對于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是確診的必須手段。盡早腦血管造影檢查,能及時明確動脈瘤部位、大小、單發或多發,動靜脈畸形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情況,還可以了解側支循環情況。對懷疑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還應行脊髓血管造影。腦血管造影應行股動脈插管全腦血管連續造影。
對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只給對癥治療,而不行腦血管造影明確診斷的,會造成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等疾病的漏診。
(2)藥物治療:目的是制止繼續出血,防止繼發性腦血管痙攣。患者需住院治療,絕對臥床休息。給予鎮靜治療,有便秘者,可服用緩瀉劑。血壓高者應降壓治療。
為防止動脈瘤再度出血,可用:①6-氨基已酸4~6g溶于100ml生理鹽水或5%~10%葡萄糖中靜滴,15~30分鐘滴完,以后持續靜點 1g/h,維持12~24小時,以后每日靜滴24g ,持續7~10天,改口服逐漸減量共用3周左右。腎功能障礙者慎用,副作用有血栓形成的可能;②止血芳酸100~2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緩慢靜注,每日2~3次;③止血環酸250~5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靜滴,每日1~2次。
為防止繼發性血管痙攣可早期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
環球醫學推出臨床全新網絡輔導體系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或者加入我們的QQ群328632537,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