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學教師資格模擬試題(一)
一、單項選擇題
1、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是( )
A.陶冶
B.鍛煉
C.榜樣
D.說服
2、衡量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B.建立學生檔案
C.個別教育
D.班會活動
4、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稱為( )。
A.群眾活動
B.體育活動
C.課余活動
D.課外活動
5、到了( )出現了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產生了學校教育,使教育從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形態。
A.封建社會
B.原始社會
C.奴隸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反映了( )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A.教育
B.遺傳
C.環境
D.主觀能動性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論壇,或加入環球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QQ群:233874442,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點擊查看: 2014年簽約保過套餐
2014年教師資格報名專題
7、根據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的主體不同.可以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 )與校本課程三種類型。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15、( )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A.心理健康
B.心理咨詢
C.心理發展
D.心理訪問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論壇,或加入環球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QQ群:233874442,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點擊查看: 2014年簽約保過套餐
2014年教師資格報名專題
二、辨析題
1、公元前5世紀時,古希臘出現了第一批職業教師,他們是以傳授知識為職業的智者派,開始了對教學的探索。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昆體良,他重視知識與美德的教學。在教學中,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給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詰問,讓學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得真知。這種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被稱之為"產婆術"。
2、研究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其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討論法的種類很多,既可以是整節的課堂討論,也可以是幾分鐘的短暫討論;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組討論,還可以將小組討論與全班討論結合起來進行。
研究法的基本要求;①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③做好討論小結。
3、加涅認為:"認知策略是內部組織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調節和控制概念與規則的應用。"
4、柯爾伯格以其發生認識論為基礎,通過觀察兒童在玩彈子游戲中對規則的遵守,發現兒童的道德判斷的發展與其智慧的發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現象。他把兒童看成是他們自己的道德觀點的建構者,指出每個人都通過與環境的積極作用建構他自己的發展。他歸納出兒童道德的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前道德階段(0一2歲)、他律道德階段(2~8歲)、自律道德階段(8―12歲)和公正階段(12歲以后)。
5、生存教育就是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受教育者系統傳授生存的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從而促進個性自由全面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過程。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稱三生教育。

第五,站在系統的高度選擇教學知識,注意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
第六,在孫老師的課堂上,經常涉及這樣的問題情景,如"十字路口的紅、綠、黃燈的時間比多少才適合;""一筆款子怎樣可以獲得較多的利息?"等通過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請分析孫老師的以上做法符合那些促進遷移的教學規律?
(注意理解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概括化理論、關系轉換理論、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的材料題)
2、強子是一名初中學生,他在物理學習上花的時間不少,但物理成績就是上不去。強子為此很懊惱,開始懷疑自己學習物理的能力,也沒有勇氣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父母對強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點高中。強子也很想學好,但看到自己的物理成績,強子對自己不抱太大希望,他認為都是自己的腦袋不好使造成的。
問題:(1)請根據動機理論分析強子的物理學習動機有哪些特點?(2)教師應如何激發強子的物理學習動機?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論壇,或加入環球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QQ群:233874442,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點擊查看: 2014年簽約保過套餐
2014年教師資格報名專題
參考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運用陶冶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1)創設良好的情境。(2)與啟發引導相結合。(3)引導學生參與情境的創設。
2、D【解析】道德行為是衡量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是衡量少年兒童認識與修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3、A【解析】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班主任應有計劃、有組織地在短時間內有效地組建班集體。
4、D【解析】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稱為課外活動。
5、C【解析】到了奴隸社會出現了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產生了學校教育,使教育從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形態。
6、C【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反映了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的探索。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蘇格拉底,他重視知識與美德的教學。在教學中,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給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詰問,讓學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得真知。這種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被稱之為"產婆術",亦稱蘇格拉底法。
2、X【解析】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其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討論法的種類很多,既可以是整節的課堂討論,也可以是幾分鐘的短暫討論;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組討論,還可以將小組討論與全班討論結合起來進行。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①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③做好討論小結。
3、對【解析】加涅認為:"認知策略是內部組織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調節和控制概念與規則的應用。"
4、 X【解析】皮亞杰以其發生認識論為基礎,通過觀察兒童在玩彈子游戲中對規則的遵守,發現兒童的道德判斷的發展與其智慧的發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現象。他把兒童看成是他們自己的道德觀點的建構者,指出每個人都通過與環境的積極作用建構他自己的發展。他歸納出兒童道德的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前道德階段(0―2 歲)、他律道德階段(2―8歲)、自律道德階段(8―12歲)和公正階段(12歲以后)。
5、對【解析】生存教育就是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受教育者系統傳授生存的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從而促進個性自由全面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過程。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稱三生教育。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論壇,或加入環球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QQ群:233874442,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點擊查看: 2014年簽約保過套餐
2014年教師資格報名專題
三、簡答題
1、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1)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是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包括對學生個體的了解和對學生群體的了解兩部分。對學生個體的了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思想品德、學習、身體狀況、心理、家庭和社會交往情況等。對群體的了解包括對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了解。班主任了解學生一般采用以下四種方法:①觀察法;②談話法;③書面材料和學生作品分析法;④調查訪問。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班主任應有計劃、有組織地在短時間內有效地組建班集體。(3)建立學生檔案。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分析處理,并將整理結果分類存放起來,即建立學生的檔案。建立學生檔案一般分四個環節:收集一整理一鑒定一保管。學生檔案有兩種:集體檔案和個體檔案。學生檔案中最常見的是學生個人檔案。學生檔案的內容最常見的形式有文字表述和表格調查兩種。(4)個別教育。個別教育是教師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需要和問題單獨進行的一種教育,一般包括個別談心、單獨談話、個別指導、輔導與幫助等。班主任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就必須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根據學生的個別特點進行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獲益。(5)班會活動。班會活動是班主任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優秀班集體的重要方法,也是鍛煉學生活動

張、焦慮等消極的態度和體驗。而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失控的氣氛,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積極的課堂氣氛不但有助于知識的學習,而且也會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進程。課堂氣氛會使許多學生追求某種行為方式,從而導致學生間發生連鎖性感染。積極的課堂氣氛能使絕大多數學生參與教學,中差生主動配合教學,師生
交往異常活躍。學習機會比較均等,這有利于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
3、教師心理特征
教師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由于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而逐漸形成的教師職業特有的心理品質,是從事教師職業者所共有的、典型的特征。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論壇,或加入環球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QQ群:233874442,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點擊查看: 2014年簽約保過套餐
2014年教師資格報名專題
1、教師的認知特征
(1)觀察力特征。教師的觀察力是了解學生個性特征、發揮教育機智、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此,善于觀察學生是教師教育能力結構的基本要素。
教師的觀察力應具有以下三個特點:①客觀性,教師在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時,應盡量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全面地、實事求是地看待學生的行為;②敏銳性,要求教師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洞察學生的思維、從轉瞬即逝的變化中判斷學生的情緒,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③精細性,要求教師能夠明察秋毫、見微知著,能從籠統的事物特征中區分細微特征,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
(2)思維特征。教師從觀察中獲得的材料,必須經過思維的加工才能形成教育決策,因此恩維能力是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標志。
教師的思維能力應具有以下兩個特點:①邏輯性,要求教師在考查問題時要遵循嚴格的邏輯順序,有充分的邏輯依據,從而得出更準確的結論,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②創造性,要求教師在解決問題時,能將已有的知識和信息加以發散思考,得出新知識。教師思維的創造性表現在對已有知識的再創造,對傳統思維模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造教育教學的藝術等方面。
(3)注意力特征。注意力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具有增強清晰度和調控的功能,可以使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細致的觀察,提高感受性,準確記憶,思維敏銳,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注意力的特點集中表現在注意分配能力上。注意分配能力是指教師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把自己的意識集中在主要對象,又能分散注意到其他對象的能力。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要求教師擁有較強的注意分配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熟練掌握教材、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保持良好情緒以及加強注意分配練習等方法來提高注意分配能力。
2、教師的人格特征
教師工作的一切都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教師的人格是教師職業最重要的本質特征。教師的人格特征主要

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社會時代發展的狀態與需要,是形成不同時代學校教育課程總體結構體系重大差別的重要原因。現代的學校課程必須反映現代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以及內容、手段的更新變化。縱觀學校教育的發展,學校課程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變革,而社會時代發展的狀態與需要,是造成不同時代學校教育課程總體結構體系重大差別的重要原因。
(2)一定時代人類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對課程的制約。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進步與革新對學校課程的影響日益顯現。尤其是當今新技術革命對學校課程內容的設置起著非常直接的作用。課程內容應反映各門科學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學價值和實踐價值的基本理論、法則和基本要領。課程的編制應考慮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知識結構的內在邏輯性,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以保證學校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
(3) 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對課程的制約。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邏輯結構,不僅要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點及其潛力來選擇和組織相應的課程內容,而且要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現實與發展的關系,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4)課程理論的制約。課程設置者的教育思想是影響課程的重要因素,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學理論基礎上的課程論及課程的歷史傳統,對課程產生重要的結構性影響。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論壇,或加入環球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QQ群:233874442,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點擊查看: 2014年簽約保過套餐
2014年教師資格報名專題
5、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
課程改革不是單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學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課程理念乃至整個教育觀念更新的系統變革。
(1) 倡導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的知識生成方式和自主學習方式。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等的能力。課程知識因而不再局限于具有普適性的簡單規則和既定結論,學生生活及其個人知識、直接經驗亦成為設計與選編課程內容必須涉及的有機構成。
(2)增強課程內容的生活化、綜合性。首先,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系,并不是讓課程脫離學術軌道,而是讓學科課程增添時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課程的生活化意味著課程要直接面向社會,與生活融為一體,既使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實際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系,又使實踐和生活成為學生個人發展的源頭活水。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新課程對課程結構進行了重建,強調綜合性、加強選擇性并確保均衡性。《綱要》規定:"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主"。課程體系在整體上謀求走向綜合化,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從小學三年級至高中設置非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所堅持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對不同學科的知識綜合以及知能綜合、智德美綜合有重要意義。
其次,新課程設置了許多綜合性學科".這意推進課程的綜合化.對舊有的課程結構進行改造。
(2)教師應用以下方法激發強子的物理學習動機:①設置合理目標;②有效利用反饋與評價;⑧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④合理運用獎勵與懲罰;⑤科學利用競爭與合作;⑥向學生表達明確可行的期待;⑦增強自我效能感;⑧進行歸因訓練(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論壇,或加入環球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QQ群:233874442,我們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5下半年體育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真題練習2025-11-12
- 來練手!25下幼兒教師資格證筆試綜合素質文化素養3類經典考題,做完漲分2025-08-22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練習題真題2025-08-20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2025-08-19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一日一練(8月14日)2025-08-14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2025-08-05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練習(含答案及解析)2025-08-04
- 筆試備考,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練習2025-07-30
- 打卡!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每日一練2025-07-30
- 2025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模擬題每日一練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