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學考點復習6.5:課程評價


>>>2013年教師資格通用版保過班輔導震撼上線!八折優惠!
第五節 課程評價
一、課程評價的概述
(一)課程評價的概念
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并據此作出改進課程的決策。它應當是一個客觀的過程,需要運用科學的手段,如教育測驗,對課程作出量的分析,即量的評價;還需要根據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作出質的分析、說明和鑒定,即質的評價。
(二)課程評價的分類
在課程評價的過程中,終結性評價(或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是兩個重要的評價形式。
終結性評價是在計劃或產品完成以后實施的評價。在課程評價領域,終結性評價是
指一門課程結柬時或一個學年結束時進行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計劃或產品還在發展或完善過程中實施的評價。在課程評價領域,形成性評價是指貫穿于校本課程各個階段或整個過程的評價。
二、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由于課程評價有助于改進課程計劃,從而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因而引起許多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并在實踐中開發出各種課程評價的模式。現介紹其中幾種常用的評價模式。
(一)目標評價模式
這一評價模式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是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該模式可概括為七個步驟或階段:①確定教育計劃的目標;②根據行為和內容來解說每一個目標;③確定使用目標的情境;④設計呈現情境的方式;⑤設計獲取記錄的方式;⑥確定評定時使用的計分單位;⑦設計獲取代表性樣本的手段。
泰勒在這一評價原理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編制的實踐,提出了更引人注目的“課程原理”,可概括為四個步驟或階段:①確定課程目標;②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③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④根據目標評價課程。其中,確定目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因為其他所有步驟都是圍繞目標而展開的。
目標評價模式強調要有明確的、具體的行為方式來陳述目標,并以預先規定和界說的教育目標為中心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評價,從而確定學生通過課程教學所取得的進步,亦即確定學生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找出實際結果與課程目標之間的差距,并利用這種信息反饋作為修訂課程計劃或更新課程目標的依據。由于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見效,所以在課程領域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由于它只關注預期的目標,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評。
(二)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該評價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來的。他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評價者不應受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影響,盡管這些目標在編制課程時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適宜作為評價的準則。
(三)背景、輸入、過程、成果(CIPP)評價模式
該模式是由背景評價(conten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四個步驟組成。
三、課程評價的過程
絕大多數課程評價模式在評價過程中都涉及或需要解決一些基本問題和把握一些基本步驟。
(一)課程評價過程中的一些基本問題
課程評價需要注意以下基本問題:①評價概念是否合適;②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適;③報告評價的信息是否合適。
(二)課程評價的基本階段
在課程評價中,評價者通常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①把焦點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課程現象上;②搜集信息;③組織材料;④分析資料;⑤報告結果。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