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環評師考試:導則與標準講義一


一.環境標準
1.定義:為了防止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保護人群健康,對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統一的各項技術規范和技術要求所作的規定。
2.環境標準的作用
2.1環境標準是國家環境保護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環境標準具有法規約束性,是我國環境保護法規賦予的。環境標準是執法必不可少的依據和環境保護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環境標準本身所具有的法規特征是:國家環境標準絕大多數是法律規定必須嚴格貫徹執行的強制性標準。
2.2環境標準是環境保護規劃的體現。我國環境質量標準是將環境規劃總目標依據環境組成要素和控制項目在規定時間和空間內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產物。具有鮮明的階段性和區域性,是環境規劃的定量描述。
2.3環境標準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的依據。環境標準是強化環境管理的核心,環境質量標準提供了衡量環境質量狀況的尺度,污染物排放標準為判別污染源是否違法提供了依據。方法標準、標準樣品標準和基礎標準統一了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的技術要求,為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正確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
2.4環境標準是推動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的動力。
2.5環境標準是進行環境評價的準繩。
2.6環境標準具有投資導向作用。環境標準中指標值高低是確定污染源治理資金投入的技術依據。
3.環境標準的特性:環境標準具有法規屬性,與產品質量標準在內涵、外延和制定標準的目的等方面有本質的區別。只有形式相同。
二.環境標準體系
1.概念:
1.1體系:在一定系統范圍內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
1.2環境標準體系:各種不同環境標準依其性質功能及其間客觀的內在聯系,相互依存、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相互制約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2.環境標準體系結構:教材中的環境標準體系框圖可幫助大家記憶。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
2.1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為保障人群健康、維護生態環境和保障社會物質財富,并考慮技術經濟條件,對環境中有害物質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規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是一定時期內衡量環境優劣程度的標準,是環境質量的目標標準。
2.2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以及適用的污染控制技術,并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對排入環境的有害物質和產生污染的各種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規定,是對污染源控制的標準。
2.3國家環境檢測方法標準:為檢測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規范采樣、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等所作的統一規定。
2.4國家環境標準樣品標準:為保證環境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對用于量值傳遞或質量控制的材料、實物樣品,制定的標準物質。
2.5國家環境基礎標準:對環境標準工作中,對技術術語、符號、代號、圖形、指南、導則、量綱單位及信息編碼等作的統一規定。
3.環境標準之間的關系
3.1.地方環境標準優先于國家環境標準執行。
3.2.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分為:跨行業綜合性排放費標準和行業性排放標準。兩標準不交叉執行。即有行業性排放標準的執行行業排放標準,沒有行業排放標準的執行綜合排放標準。
3.3.環境標準體系的體系要素:
3.3.1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是環境標準體系的主體,他們是環境標準體系的核心內容,從環境監督管理的要求上集中體現了環境標準體系的基本功能,是實現環境標準體系目標的基本途徑和表現。
3.3.2環境基礎標準是環境標準體系的基礎,是環境標準的“標準”,它對統一、規范環境標準的制定、執行具有指導作用,是環境標準體系的基石。
3.3.3環境檢測方法標準、環境標準樣品標準構成環境標準體系的支持系統。它們直接服務于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是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染物排放標準內容上的配套補充以及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染物排放標準有效執行的技術保證。
4.環境質量標準與環境功能區之間的關系:環境質量分等級,環境功能區分類別,一一對應。不同功能類別分別執行相對應類別的標準值.
4.1.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和標準分三類。
4.2.地表水環境質量功能區和標準分五類。同一水域兼有多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劃分類別。
4.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功能區和標準分五類
5.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功能區之間的關系
5.1排放標準限值建立在經濟可行的控制技術基礎上,不分級別。排放標準以減少單位產品或單位原料消耗量的污染物排放量為目標,根據行業工藝的進步和污染治理技術的發展,適時對排放標準進行修訂,逐步達到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改善環境質量的目標。
5.2國家排放標準與環境質量功能區逐步脫離對應關系,由地方根據具體需要進行補充制定排入特殊保護區的排放標準。超前時間段不分級別,現時間段可以維持。
5.3排放標準的作用對象是污染源,污染源排污量水平與生產工藝和處理技術密切相關。
三.環境標準的實施與實施監督
1. 環境標準的實施
1.1根據環境要素的使用目的和保護目的劃分環境功能區,并進行管理。
1.2選定環境質量標準的監測點位或斷面。
1.3按有關環境標準規定的采樣方法、頻率和分析方法進行環境質量檢測。
1.4進行環境質量評價。
1.5解決爭議
2.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實施
3.國家環境監測方法標準的實施www.huanpingshi.com
3.1被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強制性標準引用的方法標準具有強制性,必須強制執行。
3.2在環境監測時,應按照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確定采樣位置和采樣頻率,并按照國家環境監測方法標準的規定測試和計算。
3.3對于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規定的項目,若沒有相應的國家環境監測方法標準時,可制定地方統一分析方法,與之配套執行。
3.4因采用不同的國家環境監測方法標準所得監測數據發生爭議時,由上級環保主管部門裁定,或指定采用一種國家環境檢測方法標準進行復測。
4.國家環境標準樣品的實施
在下列環境監測活動中應使用國家環境標準樣品:
4.1對各級環境監測分析試驗室和分析人員進行質量控制考核。
4.2校準、檢驗分析儀器。
4.3配制標準溶液
4.4分析方法驗證及其他環境監測工作。
5.國家基礎標準與國家環境保護行業標準的實施。
在下列活動中應執行國家基礎標準,或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5.1使用環境保護專業用語和名詞術語時,執行環境名詞術語標準。
5.2排污口和污染物處理、處置場所圖形標志時,執行國家環境保護圖形標志標準。
5.3環境保護檔案、信息分類和編碼時,采用環境檔案、信息分類和編碼標準。
5.4制定各類環境標準時,執行環境標準編寫技術原則及技術規范。
5.5劃分各類環境功能區,執行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
5.6進行生態和環境質量影響評價時,執行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及規范。
5.7進行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時,執行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技術規范和標準。
5.8環境保護專用儀器設備進行認定時,采用有關儀器設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標準。
6.環境標準的監督實施
6.1實施監督的部門:國家環保總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保部門。
6.2實施監督的方式:
6.2.1自我監督:由排污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承擔。
6.2.2管理性監督:由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環境標準實施監督系統應形成歸口管理-實施-自我監督-管理性監督的運行機制。
四.主要環境標準名錄
1.大氣環境、水環境、噪聲均包括質量標準和排放標準兩類。
2.技術導則
3.其他
工作程序和工作等級
一.總綱的適用范圍和發展趨勢
總綱的編制目的:規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影響評價本身是一種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檢驗不斷改進、拓展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是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是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一項法律制度。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是最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
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編制大綱→編制報告書(表)→評估報告書(表)→審批報告書(表)
2.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準備→正式工作→編制報告
2.1準備階段:研究有關文件,進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區的環境現狀調查,識別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因素,篩選主要的環境影響評價因子,明確評價重點,確定各單項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和評價工作等級。
2.2正式工作階段:進一步的工程分析,充分的環境現狀調查和監測,開展環境質量現狀評價,進行環境影響預測,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開展公眾意見調查,提出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影響的環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2.3環境影響報告編制階段:分析匯總正式階段所得的各種資料和數據,從環境保護角度確定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給出評價結論,提出進一步減緩環境影響的建議并完成報告。
三.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等級
1. 單項環境影響評價:
對各環境要素影響評價統稱單項環境影響評價。
2.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劃分:
各單項環境要素評價劃分為三個工作等級。劃分的詳細規定對應各單項環境影響評價導則。
不同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要求的環境影響評價深度不同。一級評價,要對單項環境要素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詳細和深入的評價,對該環境要素的現狀調查、影響預測、評價影響和提出措施,要比較全面和深入,需采用定量化計算來描述。二級評價要對單項環境要素的重點環境影響進行詳細、深入評價,需采用定量化計算和定性描述完成。三級評價,對單項環境要素的環境影響進行一般評價,采用定性描述完成。
3.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劃分依據
3.1劃分依據:依據建設項目的工程特點、所在地區的環境特征進行劃分。
3.2工程特點:
3.3環境特征:自然環境條件和特點、環境敏感程度、環境質量現狀、生態系統功能與特點、自然資源及社會經濟環境狀況及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引起現有環境特征發生變化的范圍和程度。
4.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調整:調整幅度上下不應超過一級。
工程分析和環境現狀調查
四.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基本原則:
1.1基本原則:一是提出的數據資料一定要真實、準確、可信。二是凡可定量表述的內容,應通過分析給出定量的結果。
1.2一般原則:一是要貫徹執行我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二是工程分析要突出重點,表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特征。三是工程分析應在對建設項目選址選線、設計建設方案、運行調度方式等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進行。
2. 工程分析的主要內容:工程分析應對建設項目全部項目組成和所有時段的全部行為過程的環境影響因素及其影響特征、強度、方式等進行詳細分析與說明。
2.1工藝過程分析
2.2資源、能源的儲運分析
2.3交通運輸影響分析
2.4廠地的開發利用分析
2.5非正常工況分析
3. 工程分析的方法:類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計算法、查閱參考資料分析法。
4. 工程分析的階段劃分:施工階段、運行階段(正常狀況和非正常狀況或運行初期和運用中后期)、服務期滿即退役階段。
5. 工程分析的重點:通過工藝過程分析、核算,確定污染源強。
五.環境現狀調查
1.環境現狀調查的一般原則:
2. 環境現狀調查的方法及特點:
2.1收集資料法
2.2現場調查法
2.3遙感方法
2.4特點:
3. 環境現狀調查的內容:⑴地理位置⑵地質環境⑶地形地貌⑷氣候與氣象⑸地面水環境⑹地下水環境⑺大氣環境⑻土壤與水土流失⑼生態調查⑽聲環境⑾社會經濟⑿人文遺跡、自然遺跡與珍貴景觀⒀人群健康狀況⒁根據當地環境情況及建設項目特點,決定放射性、光與電磁輻射、振動、地面下沉及其他項目是否列入調查。
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
六. 環境影響預測
1. 環境影響預測的原則
2. 環境影響預測的方法及特點:
2.1方法:⑴數學模式法⑵物理模型法⑶類比分析法⑷專業判斷法
2.2特點
3. 環境影響時期劃分及環境影響預測時段
3.1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按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劃分為建設階段、生產運行階段和服務期滿后的環境影響三種。生產運行階段可分為運行初期和運行中后期。
3.2所有建設項目生產運行階段-分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大型建設項目應進行建設階段的影響預測;礦山開發應預測服務期滿后的環境影響。在進行環境影響預測時,應考慮環境對污染影響的承載能力。一般應考慮兩個時段,污染影響的承載能力最差的時段(即環境凈化能力最低的時段)和承載能力一般的時段,
4. 環境影響預測的范圍
5. 環境影響預測的內容
5.1環境質量參數:一類是常規參數,反映該評價項目的一般質量狀況;一類是特征參數,反映該評價項目與建設項目有聯系的環境質量狀況。
5.2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進行的預測,是對能代表評價區的各種環境質量參數變化的預測。各評價項目應預測的環境質量參數的類別和數目,與評價工作等級、工程和環境特性及當地的環保要求有關。預測應給出具體結果。評價時注意疊加環境質量現狀值(即背景值)。
七.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
1.單項評價方法及其應用原則
1.1單項評價方法是以國家、地方的有關法規、標準為依據,評定與估價各評價項目的單個質量參數的環境影響。
1.2在評價某個環境質量參數時,應對各預測點在不同情況下該參數的預測值均進行評價。
1.3單項評價應有重點,對影響較重的環境質量參數,應盡量評定與估價影響的特性、范圍、大小及重要程度。
2.多項評價方法及其應用原則
2.1多項評價方法適用于各評價項目中多個質量參數的綜合評價。
2.2采用多項評價方法時,不一定包括該項目已預測環境影響的所有質量參數,可以有重點地選擇適當的質量參數進行評價。
2.3建設項目如需進行多個廠址優選時,要應用各評價項目的綜合評價進行分析、比較。
八.報告書結論的編寫
1.編寫原則:報告書的結論是全部評價工作的結論,要在概括和總結全部評價工作的基礎上,客觀地總結建設項目實施過程各階段的生產和生活活動與當地環境的關系。
2.編寫要求:文字簡潔、準確,最好分條敘述。
3. 內容:⑴概括地描述環境現狀,同時要說明環境中現已存在的主要環境質量問題。⑵簡要說明建設項目的影響源及污染源狀況。⑶概括總結環境影響的預測和評價結果。⑷對環保措施的改進建議。同時還應結合環保措施的改進與執行,說明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的各不同階段,能否滿足環境質量要求的具體情況。
課堂練習:
⑴確定環境影響預測的范圍和內容取決于(A C D E)。
A 評級等級
B 項目大小
C工程特點
D環境特性
⑵在進行環境影響預測過程中,考慮到環境對影響的衰減能力,應考慮哪幾個時段(B D)。
A 影響的衰減能力最強的時段
B影響的衰減能力最弱的時段
C 環境對污染的凈化最強的時段
D影響的衰減能力一般的時段。
⑶對建設項目周圍地區進行現狀調查時,根據評價項目工作等級、環境特點和影響預測需要,應說明(A B C D)。
A 調查參數
B調查范圍
C調查的方法
D 調查的地點
⑷簡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的內容。
⑸簡述在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編制中,對建設項目周邊環境應做哪些描述。
小結:
大綱對本講內容的要求:1.掌握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2.掌握劃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依據;3.掌握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具體內容;4.掌握建設項目工程分析的重點;5.掌握環境現狀調查的主要內容;6.掌握單項評價方法的含義及其應用原則;7.掌握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編寫的原則及要求。8.熟悉環境影響評價不同等級評價的詳細程度;9.熟悉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的總體要求;10.熟悉建設項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內容;11.熟悉建設項目實施過程的階段劃分;12.熟悉常用的環境現狀調查方法及特點;13.熟悉常用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方法的分類及其特點;14.熟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時期的劃分;15.熟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的范圍及內容;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