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案例分析》講義(58)


道路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對土地利用方式的影響
作為一種大型基礎設施,道路交通建設必然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從而改變了所經地區的土地利用方式。道路建設期間對土地利用格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永久性占用土地。道路及其附屬設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如建成于1999年的福廈漳高速為福建省內第一條高速公路,全長268 km,共征用土地2456 hm2。這些被占用土地的絕大部分或為良田、濕地,或為林地或其他經濟作物用地,一旦被征用,便永久性地失去了其原來的生態功能。
(2)取棄土場。由于道路建設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挖填方工程,這就使得沿線范圍的取棄土場修建成為必要。在取棄土過程中,這些場地的原有生態系統一般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和影響,因而影響到相關土地的利用格局。
(3)臨時性占用土地。項目建設期間,施工機械、人員對地面的踐踏,臨時進出通道,物料堆放等臨時性占用土地也會對原有土地產生較大影響,從而影響到其生態、生產或社會經濟功能。
引發環境地質災害
道路建設對自然資源的過量開發和不合理利用導致的環境地質問題較為嚴重,大規模的地形變化、土壤填挖、植被破壞等可以造成區域性的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河流阻塞等問題,不僅為生態環境的恢復帶來困難,還經常造成經濟的損失并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對景觀及動植物的影響
在景觀生態學中,道路被稱為廊道。道路作為一種人工干擾廊道,其廊道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景觀的連通性,阻礙生態系統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及相鄰景觀間 物種的遷移。這種"屏障"增加了景觀和生物棲息環境的破碎化。因此道路建設會破壞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對動植物的種類、種群數量、分布、生活習性、遷移等帶 來影響。主要分為4個方面:
(1)生物生息環境的破壞;
(2)由于交通對道路周邊區域產生的噪聲污染和自然植被分割所產生的邊緣效應,對生物種群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定量或定性的影響;
(3)由于"屏障效應"所造成的生息環境的破碎化,減少了生物種群內部以及生物種群之間的交流;
(4)交通事故造成的動物死亡。
造成外來物種的散布
道路建設期間一般通過下面幾種機制為外來種的傳播和入侵提供條件:
(1)工程施工過程中把外來植物的種子帶到本地區;
(2)道路施工對植被和土壤的清除、 填方及對坡度的改變,有可能為外來植物的進入和發展創造條件;
(3)道路周邊植被和土壤環境的改變,降低了鄉土植物的生長活力,從而為外來種提供了一個相 對較少競爭的入侵環境。
權威老師主講2012年度環評師課程 環評師考試論壇學員交流熱烈討論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