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環評師備考: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lesson$
1、熟悉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的指導思想、原則及目標
生態功能保護區是指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蓄洪水、防風固沙、維系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內,有選擇地劃定一定面積予以重點保護和限制開發建設的區域。
【注】區別重要生態功能區
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區域重要生態功能,對于防止和減輕自然災害,協調流域及區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和地方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是指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國家和地方共同保護和管理的生態功能保護區。
根據該《綱要》第二項規定的指導思想、原則及目標
二、指導思想、原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及原則
1、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為出發點,以維護并改善區域重要生態功能為目標,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段,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把生態保護和建設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提高有機結合起來,統一規劃,優先保護,限制開發,嚴格監管,促進我國重要生態功能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2、 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應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在明確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布局的基礎上,分期分批開展,逐步推進,積極探索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多樣化模式,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格局體系。
(2)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各級環保部門要將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的規劃編制、相關配套政策的制定和研究、管理技術規范研究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并通過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和銜接,力爭將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3)保護優先,限制開發
生態功能保護區屬于限制開發區,應堅持保護優先、限制開發、點狀發展的原則,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功能保護區的財政、產業、投資、人口和績效考核等社會經濟政策,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督,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和恢復,引導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特色產業發展,限制損害主導生態功能的產業擴張,走生態經濟型的發展道路。
(4)避免重復,互為補充
生態功能保護區屬于限制開發區,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各類特別保護區域屬于禁止開發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要考慮兩者之間的協調與補充。在空間范圍上,生態功能保護區不包含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特別保護區域;在建設內容上,避免重復,互相補充;在管理機制上,各類特別保護區域的隸屬關系和管理方式不變。
(二)主要目標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的國家限制開發區為重點,合理布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一批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洪水調蓄、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能保護區,形成較完善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體系,建立較完備的生態功能保護區相關政策、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體系,使我國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主要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恢復和完善,限制開發區有關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2、了解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的主要任務
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屬于限制開發區,要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
(一)合理引導產業發展
充分利用生態功能保護區的資源優勢,合理選擇發展方向,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發展有益于區域主導生態功能發揮的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特色產業,限制不符合主導生態功能保護需要的產業發展,鼓勵使用清潔能源。
1、限制損害區域生態功能的產業擴張。根據生態功能保護區的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合理確定區域產業發展方向,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產業的發展。要依法淘汰嚴重污染環境、嚴重破壞區域生態、嚴重浪費資源能源的產業,要依法關閉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損害生態系統功能的企業。
2、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特色產業。依據資源稟賦的差異,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游業;在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藥材基地,推動生物資源的開發;在畜牧業為主的區域,建立穩定、優質、高產的人工飼草基地,推行舍飼圈養;在重要防風固沙區,合理發展沙產業;在蓄滯洪區,發展避洪經濟;在海洋生態功能保護區,發展海洋生態養殖、生態旅游等海洋生態產業。
3、推廣清潔能源。積極推廣沼氣、風能、小水電、太陽能、地熱能及其他清潔能源,解決農村能源需求,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
(二)保護和恢復生態功能
遵循先急后緩、突出重點,保護優先、積極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結合已實施或規劃實施的生態治理工程,加大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力度,恢復和維護區域生態功能。
1、提高水源涵養能力。在水源涵養生態功能保護區內,結合已有的生態保護和建設重大工程,加強森林、草地和濕地的管護和恢復,嚴格監管礦產、水資源開發,嚴肅查處毀林、毀草、破壞濕地等行為,合理開發水電,提高區域水源涵養生態功能。
2、恢復水土保持功能。在水土保持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實施水土流失的預防監督和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營造水土保持林,禁止毀林開荒、燒山開荒和陡坡地開墾,合理開發自然資源,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增強區域水土保持能力。
3、增強防風固沙功能。在防風固沙生態功能保護區內,積極實施防沙治沙等生態治理工程,嚴禁過度放牧、樵采、開荒,合理利用水資源,保障生態用水,提高區域生態系統防沙固沙的能力。
4、 提高調洪蓄洪能力。在洪水調蓄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嚴禁圍墾湖泊、濕地,積極實施退田還湖還濕工程,禁止在蓄滯洪區建設與行洪泄洪無關的工程設施,鞏固平垸(yuàn)行洪、退田還濕的成果,增強區內調洪蓄洪能力。
5、增強生物多樣性維護能力。在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能保護區內,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構建生態走廊,防止人為破壞,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對于生境遭受嚴重破壞的地區,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恢復自然生境,建立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和繁育基地。禁止濫捕、亂采、亂獵等行為,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管理。
6、保護重要海洋生態功能。在海洋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禁止過度捕撈,保護海洋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防治海洋污染,開展海洋生態恢復,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主要生態功能。
(三)強化生態環境監管
通過加強法律法規和監管能力建設,提高環境執法能力,避免邊建設、邊破壞;通過強化監測和科研,提高區內生態環境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及時準確掌握區內主導生態功能的動態變化情況,為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區內廣大群眾對區域生態功能重要性的認識,自覺維護區域和流域生態安全。
1、強化監督管理能力。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生態環境監察力度,抓緊制訂生態功能保護區法規,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監管協調機制,制定不同類型生態功能保護區管理辦法,發布禁止、限制發展的產業名錄。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環境執法能力,組織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
2、提高監測預警能力。開展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環境監測,制定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與監測技術規范,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的定期通報制度。充分利用相關部門的生態環境監測資料,實現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共享,并建立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和管理信息系統,為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增強宣傳教育能力。結合各地已有的生態環境保護宣教基地,在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建立生態教育警示基地,提高公眾參與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的積極性。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法規、知識和技術培訓,提高生態功能保護區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
4、加強科研支撐能力。開展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的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揭示不同區域生態系統結構和生態服務功能作用機理及其演變規律。引導科研機構積極開展生態修復技術、生態監測技術等應用技術的研究。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