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態脆弱性評價及環境保護(5)


5.濕地可持續管理策略
濕地可持續管理策略就是以濕地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為目的而進行濕地管理的行動方針和采取的活動方式。對于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濕地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應據其特殊性而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鑒于張掖黑河濕地已經遭受大面積的、不同強度的破壞的客觀事實,對于濕地的可持續管理主要應該聚焦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那些濕地已受到人類干預而嚴重改變的區域,可持續利用是濕地的主要考慮因素,在有條件的區域可以實施濕地的恢復與重建計劃;另一方面是對于那些仍有大面積的相對而言未受改變的濕地的地區應首先考慮保護,而且無論是在什么地區都應優先保護具有區域性和國際性的重要濕地。無論是已開發的濕地還是未開發的濕地,可持續性的管理是其共性,可持續發展是所有濕地管理的共同目標。因為有了這個共同的目標,在濕地管理中就有一系列共同管理策略。
5.1.社區共管策略
所謂社區共管,是指讓社區居民參與保護方案的決策、實施和評估,并與保護區共同管理自然資源的管理模式。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社區管理具有開放性、參與性、互利性等特征。一方面,它摒棄了過去的封閉式強制性管理方式,主動吸引社區居民參與自然保護區的資源保護和開發,全面考慮保護區和社區的經濟利益,明確規定保護區和社區的責、權、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雙方之間已有的矛盾;另一方面,使社區在經濟發展中能持續利用自然資源,減少對保護區資源的破壞,同時也減小了因自然保護而給社區發展所帶來的約束,最終實現自然保護區與社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濕地保護與管理的目的是保護濕地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和濕地的功能,這是基于長遠利益和宏觀利益考慮。特別是濕地作為水陸過渡地帶,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又因為我們對濕地重要性和濕地價值認識的不足,致使濕地遭受大面積、高強度的破壞,這就使得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成為當今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發展的一個熱點。但是如何協調社區經濟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可持續發展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矛盾在地處偏遠的濕地地區尤為突出,在這里,生物多樣性往往非常集中,同時貧窮的趨勢在不斷擴大。如果當地居民從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不能得到一定的收益,他們在土地使用決策時對生物多樣性就不會表現出多大的興趣;而當地居民在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中得到的利益的確很少。與此相反,生物多樣性保護給當地居民帶來的發展制約卻是十分明顯的,特別是在短期內。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為了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但在短期內保護的成本卻是當地社區犧牲了一些發展的機會,因此,在設計濕地生物多樣性項目時,就要考慮用經濟激勵的方法使當地的居民在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資源持續利用中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這就是說要尋找一種途徑,既能從濕地生物多樣性資源上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又不使生物多樣性資源退化。必須把當地社區的合作當作項目選擇的重要標準,這樣也就必須把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改造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相結合。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區經濟發展的原則轉化為有效的活動,關鍵在于轉化為什么樣的活動,應有不同的模式。在兩者不可協調的情況下也應兩害相權取其輕,確定區域的主導發展方向,如采取對當地居民給予補償或遷出等。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區經濟持續發展項目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可以歸納為2 點:圍繞社區參與這個重點,系統地研究生物多樣性與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相協調的目標及方法,在這方面應盡量吸納更廣泛的研究人員和國際組織參加;國際援助,有些國際重要濕地是候鳥棲息地,同時其某些環境功能具有全球性意義。這樣的一些濕地的保護與管理已超出一國管理的范圍,這里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社區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是全球利益與社區利益的沖突,兩者之間的協調必須要有國際機構的介入。目前,一些國際濕地機構的建立和國際濕地法案的簽訂使濕地保護的國際援助成為可能。
保護濕地也就是保護濕地的某些功能,如蓄洪功能、減輕環境污染功能,這些濕地的功能與當地社區居民的經濟利益是密切相關的,只是這些利益不是同農業生產那樣是經常性的。但是只要是這些功能一旦失去作用,偶然性的災害給社區居民帶來的利益損失卻是非常巨大的。要使社區居民認識到這一點必須加強宣傳教育,用思想、活動的直接效益動員人民。濕地的保護可能意味著當地利益與外部利益的沖突,通常可以通過共同設計濕地活動、強調地方利益來減弱這種沖突。使當地居民真正認識到濕地的功能與價值及其與社區居民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一致性,從而使社區居民加入到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之中。開發出政府能夠接受和承諾的濕地共同管理技術是今后幾年內濕地保護面臨的主要挑戰。讓公眾充分認識到濕地公益性的特點,考慮社會的需求,使濕地經營和管理措施符合當地社會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鼓勵社會參與管理和決策,使濕地和管理得到當地社區的支持。這就必須使濕地管理工作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協調,同時進行廣泛的社會宣傳和教育。
根據共管的內容劃分的主要共管類型有:自然資源共管,基礎設施共管,生產項目共管,文化教育事業共管等。關鍵要使社區在共管的過程中獲益,使社區以主人翁的姿態出現。
5.2.加強立法和宣傳教育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止破壞、污染生態和生活環境是涉及人類生活、生產和子孫后代生存的頭等大事。當前世界上各國政府和一些組織對此非常重視,都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令和政策,設專門機構,責成專門人員負責這方面的工作。我國各級政府也相應地制定了和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條例和標準,它們對保護我國的生態和生活環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完善的政策和法制體系是有效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實現對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建立行之有效的濕地管理的經濟政策體系對保護中國濕地促進濕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建立對威脅濕地生態系統活動的限制性的政策和有利于濕地資源保護活動的鼓勵性政策,協調濕地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并通過建立和完善法制體系,依法對濕地及其資源進行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才能發揮濕地的綜合效益。
濕地雖然是陸地上的三大生態系統之一,但人類對其重要性的認識比較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濕地都是被當作“荒地”來進行大規模開墾的。正是因為大面積濕地破壞才使現在的濕地資源作為稀有資源而被我們所重視。但是,濕地的功能并沒有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特別是當地政府部門和社區居民。濕地保護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但當濕地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沖突的時候,雖然說社區共管從理論上可以緩和這個矛盾,在實踐中并不總是如此。這樣,當區域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相沖突時,宏觀利益與區域微觀經濟利益相沖突,為了保證長遠的和宏觀的經濟利益,必須運用強制性的法律手段。主要是對濕地保護和管理的法律的制定和濕地項目的嚴格審批。法律法規建設在濕地保護和開發項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
網校環境影響評價師頻道>>> 2010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招生簡章>>> 考后學員交流反饋>>>
?2010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網絡遠程輔導方案
?課程將全部采用寬頻教學,現在報名,立即上課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問答
最新資訊
- 環評工程師備考經驗:2026年環評工程師考試全年學習計劃來襲!2025-08-21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法規+導則+技法)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真題與考前資料對比2025-07-04
- 2025年環評師考試真題考情分析(4科目)2025-07-04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內含7個章節)2025-06-11
- 考前資料:2025年環評師考試思維導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2025-06-10
- 考前資料: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師速記口訣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