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境影響評價師備考資料 >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更新時間:2018-05-02 14:08:40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563收藏225

環境影響評價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備考2018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環球網校環境影響評價師頻道小編整理了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二章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環境影響評價中分析項目建設影響環境內在因素的重要環節。由于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表現不同,可以分為以污染影響為主的污染型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和以生態破壞為主的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

第一節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的作用

1.工程分析是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

工程分析是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從項目建設性質、產品結構、生產規模、原料路線、工藝技術、設備選型、能源結構、技術經濟指標、總圖布置方案等基礎資料入手,確定工程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的產污環節、核算污染源強、計算排放總量。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技術經濟先進性、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總圖布置合理性、達標排放可能性。

2.為各專題預測評價提供基礎數據

工程分析專題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工程分析給出的產污節點、污染源坐標、源強、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等技術參數是大氣環境、水環境、噪聲環境影響預測計算的依據,為定量評價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程度和范圍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為評價污染防治對策的可行性提出完善改進建議,從而為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創造了條件。

3.為環保設計提供優化建議

項目的環境保護設計是在已知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污染物的環節和數量的基礎上,采用必要的治理措施,實現達標排放,一般很少考慮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對于改擴建項目則更少考慮原有生產裝置環保“欠賬”問題以及環境承載能力。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工程分析需要對治理措施進行優化論證,提出滿足清潔生產要求的清潔生產方案,使環境質量得以改善或不使環境質量惡化,起到對環保設計優化的作用。

分析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先進性、可靠性,必要時要提出進一步完善、改進治理措施的建議,對改擴建項目尚須提出“以新帶老”的計劃,并反饋到設計當中去予以落實。

4.為環境的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工程分析篩選的主要污染因子是項目運營單位和環境管理部門日常管理的對象,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工程驗收的重要依據,為保護環境所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是開發建設活動進行污染控制的目標。

工程分析也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基礎,工程分析對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情況的核算,將成為排污許可證的主要內容,也是排污許可證申領的基礎。我國開始實施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排污許可制,將向企事業單位核發排污許可證,作為生產運營期排污行為的唯一行政許可。根據排污許可證管理的相關要求,排污許可制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機銜接,污染物總量控制由行政區域向企事業單位轉變,新建項目申領排污許可證時,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批復中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會納入排污許可證。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

一般地講,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都應根據項目規劃、可行性研究和設計方案等技術資料進行工作。由于國家建設項目審批體制改革,有些建設項目,如大型資源開發、水利工程建設以及國外引進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所能提供的工程技術資料不能滿足工程分析的需要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其他適用的方法進行工程分析。目前可供選用的方法有類比法、物料衡算法、實測法、實驗法和查閱參考資料分析法。

1.類比法

類比法是用于擬建項目類型相同的現有項目的設計資料或實測數據進行工程分析的一種常用方法。采用此法時,為提高類比數據的準確性,應充分注意分析對象與類比對象之間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

(1)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所謂一般特征包括建設項目的性質、建設規模、車間組成、產品結構、工藝路線、生產方法、原料、燃料成分與消耗量、用水量和設備類型等。

(2)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類型、濃度、強度與數量、排放方式與去向以及污染方式與途徑等。

(3)環境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氣象條件、地貌狀況、生態特點、環境功能以及區域污染情況等方面的相似性。因為在生產建設中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即某污染物在甲地是主要污染因素,在乙地則可能是次要因素,甚至是可被忽略的因素。

類比法也常用單位產品的經驗排污系數去計算污染物排放量。但是采用此法必須注意,一定要根據生產規模等工程特征和生產管理以及外部因素等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修正。

經驗排污系數法公式: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式中:A-某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AD—單位產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額;

M—產品總產量;

BD—單位產品投入或生成的某污染物量;

aD—單位產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bD—單位產品所生成的副產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cD—單位產品分解轉化掉的污染物量:

dD—單位產品被凈化處理掉的污染物量。

采用經驗排污系數法計算污染物排放量時,必須對生產工藝、化學反應、副反應和管理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掌握原料、輔助材料、燃料的成分和消耗定額。一些項日計算結果可能與實際存在一定的誤差,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結果的一致性。

2.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規和最基本的方法。在具體建設項目產品方案、工藝路線、生產規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以及治理措施確定的情況下,運用質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系統的物料總量必須等于產品數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其計算通式如下: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式中:∑G投入——投入系統的物料總量:

∑G產品—產出產品總量;

∑G流失——物料流失總量。

當投入的物料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時,可按下列總量法公式進行衡算:

(1)總物料衡算公式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式中:∑G投入——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總量:

∑G產品——進入產品結構中的某污染物總量;

∑G回收——進入回收產品中的某污染物總量:

∑G處理——經凈化處理掉的某污染物總量:

∑G轉化——生產過程中被分解、轉化的某污染物總量;

∑G排放——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2)單元工藝過程或單元操作的物料衡算

對某單元過程或某工藝操作進行物料衡算,可以確定這些單元工藝過程、單一操作的污染物產生量,例如對管道和泵輸送、吸收過程、分離過程、反應過程等進行物料衡算,可以核定這些加工過程的物料損失量,從而了解污染物產生量。

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①總物料衡算;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③有毒

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礎資料比較翔實或對生產工藝熟悉的條件下,應優先采用

物料衡算法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論上講,該方法是晟精確的。

3.實測法

通過選擇相同或類似工藝實測一些關鍵的污染參數。

4.實驗法

通過一定的實驗手段來確定一些關鍵的污染參數。

5.查閱參考資料分析法

此法是利用同類工程已有的環境影響評價資料或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資料進行工程分析的方法。雖然此法較為簡便,但所得數據的準確性很難保證,所以只能在評價工作等級較低的建設項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三、工程分析的工作內容

建設項目工程分析的工作內容在環境影響評價各工作階段有所不同。在制定環評工作方案階段,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根據項目工藝特點、原料及產品方案,結合實際工程經驗,按清潔生產的理念,識別可能的環境影響,進行初步的污染影響因素分析,篩選可能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的主要因素,以進行深入分析工作。

在評價專題影響分析預測階段,工作內容是對篩選的主要環境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和深入的分析。、對于環境影響以污染因素為主的建設項目來說,工程分析的工作內容,原則上是應根據建設項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建設項目的類型、性質、規模、開發建設方式與強度、能源與資源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項目所在地的環境條件來確定。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常規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強核算,提出污染物排放清單,發揮污染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過程控制理念,客觀評價項目產污負荷。對于建設項目可能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物質及具有持久性影響的污染物,應分析其產生的環節、污染物轉移途徑和流向。其工作內容通常包括六部分,詳見表2.1。

1.工程概況

工程分析的范圍應包括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環保工程、儲運工程及依托工程等。首先對建設項目概況、工程一般特征作簡介,通過項目組成分析找出項目建設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列出項目組成表(可參照表2-2),出建設項目的產品方案(包括主要產品及副產品,為項目產生的環境影響分析和提出合適的污染防治措施奠定基礎。在工程概況中應明確項目建設地點、生產工藝、主要生產設備、總平面布置、建設周期、總投資及環境保護投資等內容,根據工程組成和工藝,給出主要原料與輔料的名稱、單位產品消耗量、年總耗量和來源(可參照表2-3)。對于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料、輔料還應給出組分。給出建設項目涉及的原料、輔助材料、產品、中間產品、副產物等主要物料的理化性質、毒理特征等。)

對于分期建設項目,則應按不同建設期分別說明建設規模。改擴建及異地搬遷項目應列出現有工程基本情況、污染物排放及達標情況.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及擬采取的工程方案等內容,說明與建設項目的依托關系。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2.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分析

一般情況下,工藝流程應在設計單位或建設單位的可研或設計文件基礎上,根據工藝過程的描述及同類項目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繪制。環境影響評價工藝流程圖有別于工程設計工藝流程圖,環境影響評價關心的是工藝過程中產生污染物的具體部位,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所以繪制污染工藝流程應包括涉及產生污染物的裝置和工藝過程,不產生污染物的過程和裝置可以簡化,有化學反應發生的工序要列出主要化學反應和副反應式,并在總平面布置圖上標出污染源的準確位置,以便為其他專題評價提供可靠的污染源資料。工藝流程的敘述應與工藝流程圖相對應,注意產排污節點的編號應一致。在產污環節分析中,應包括主體工程、公用工程、輔助工程、儲運等項目組成的內容,說明是否會增加依托工程污染物排放量。對于現有工程回顧性評價,應明確項目污染物排放統計的基準年份。圖2-1和圖2-2為用裝置流程圖說明某化肥廠的生產過程,一般可簡化用方塊流程圖表示。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3.污染源源強分析與核算

(l)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強核算

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類型及排放量是各專題評價的基礎資料,必須按建設過程、運營過程兩個時期詳細核算和統計。根據項目評價需要,一些項目還應對服務期滿后(退役期)影響源強進行核算,力求完善。因此,對于污染源分布應根據已經繪制的污染流程圖,并按排放點標明污染物排放部位,然后列表逐點統計各種污染物的排放強度、濃度及數量。對于最終排入環境的污染物,確定其是否達標排放,達標排放必須以項目的最大負荷核算。比如燃煤鍋爐二氧化硫、煙塵排放量,必須要以鍋爐最大產氣量時所耗的燃煤量為基礎進行核算。

對于廢氣可按點源、面源、線源進行核算,說明源強、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關問題。廢水應說明種類、成分、濃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廢物進行分類,廢液應說明種類、成分、濃度、是否屬于危險廢物、處置方式和去向等有關問題;廢渣應說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濃度、是否屬于危險廢物、排放量、處理和處置方式和貯存方法。噪聲和放射性應列表說明源強、劑量及分布。

污染源源強的核算基本要求是根據污染物產生環節、產生方式和治理措施,核算建設項目正常工況和非正常工況(開車、停車、檢維修等)的污染物排放量,一方面要確定污染源的主要排放因子,另一方面需要明確污染源的排放參數和位置。對于改擴建項目,需要分別按現有工程、在建、改擴建項目實施后等多種情形下的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及其變化量,明確改擴建項目建成后最終的污染物排放量。

工程分析中污染源源強核算可參考具體行業污染源源強核算指南規定的方法。

污染物的源強統計可參照表2-4進行,分別列廢水、廢氣、固廢排放表,噪聲統計比較簡單,可單列。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①對于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統計,須按廢水和廢氣污染物分別統計各種污染物排放總量,固體廢棄物按我國規定統計一般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并應算清“兩本賬”,即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產生量和實現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削減量,二者之差為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參見表2-5。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統計時應以車間或工段為核算單元,對于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則上要求實測,實測有困難時,可以利用年均消耗定額的數據進行物料平衡推算。

②技改擴建項目污染物源強。

在統計污染物排放量的過程中,應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賬”,即技改擴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擴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擴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帶老”。削減量)污染物排放量,其相互的關系可表示為:

技改擴建前排放量-“以新帶老”削減量+技改擴建項目排放量=技改擴建完成后排放量。

可以用表2-6的形式列出。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2)物料平衡和水平衡

在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工程分析時,必須根據不同行業的具體特點,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主要是針對有毒有害的物料,進行物料衡算。

水作為工業生產中的原料和載體,在任一用水單元內都存在著水量的平衡關系,也同樣可以依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質量平衡計算,這就是水平衡。根據《工業用水分類及定義》( CJ 40-1999)規定,工業用水量和排水量的關系見圖2-3,水平衡式如下: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①取水量:工業用水的取水量是指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來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總水量。對于建設項目工業取水量包括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主要指建設項目取用的新鮮水量,生產用水又包括間接冷卻水、工藝用水和鍋爐給水。

工業取水量=生產用水+生活用水量

②重復用水量:指生產廠(建設項目)內部循環使用和循序使用的總水量。

③耗水量:指整個工程項目消耗掉的新鮮水量總和,即:

H=Q1+Q2+Q3+Q4+Q5+Q6 ( 2-5 )

式中:

Q1——產品含水,即由產品帶走的水;

Q2——間接冷卻水系統補充水量,即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量;

Q3——洗滌用水(包括裝置和生產區地坪沖洗水)、直接冷卻水和其他工藝用水量之和;

Q4——鍋爐運轉消耗的水量;

Q5——水處理用水量,指再生水處理裝置所需的用水量;

Q6——生活用水量。

(3)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建議指標

在核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礎上,按國家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提出工程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建議指標,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建議指標應包括國家規定的指標和項目的特征污染物,通常污染物總量單位為ta,對于排放量較小的污染物總量可用適宜的單位。提出的工程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建議指標必須滿足以下要求:①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②符合其他相關環保要求(如特殊控制的區域與河段);③技術上可行。

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核算,與排污許可度緊密銜接,環境質量不達標地區,要通過提高排放標準或加嚴許可排放量等措施,對企事業單位實施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推動改善環境

(4)無組織排放源的統計

無組織排放是對應于有組織排放而言的,主要針對廢氣排放,表現為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沒有進入收集和排氣系統,而通過廠房天窗或直接彌散到環境中。工程分析中將沒有排氣筒或排氣筒高度低于15 m排放源定為無組織排放。其確定方法主要有三種:

①物料衡算法。通過全廠物料的投入產出分析,核算無組織排放量。

②類比法。與工藝相同、使用原料相似的同類工廠進行類比,在此基礎上,核算本廠無組織排放量。

③反推法。通過對同類工廠,正常生產時無組織監控點進行現場監測,利用面源擴散模式反推,以此確定工廠無組織排放量。

(5)非正常排污的源強統計與分析

非正常排污包括兩部分:

①正常開、停車或部分設備檢修時排放的污染物。

②其他非正常工況排污是指工藝設備或環保設施達不到設計規定指標運行時的可控排污,因為這種排污不代表長期運行的排污水平,所以列入非正常排污評價中。此類異常排污分析都應重點說明異常情況產生的原因、發生頻率和處置措施。

4.清潔生產水平分析

清潔生產是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實現我國污染控制重點,即由末端控制向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的重要措施。清潔生產強調預防污染物的產生,即從源頭和生產過程防止污染物的產生、項目實施清潔生產,可以減輕項目末端處理的負擔,提高項目建設的環境可行性

清潔生產分析應考慮生產工藝和裝備是否先進可靠,資源和能源的選取、利用和消耗是否合理,產品的設計、產品的壽命、產品報廢后的處置等是否合理,對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來的廢物是否做到盡可能地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從而實現從源頭消滅環境污染問題。清潔生產提出的環保措施建議,應是從源頭圍繞生產過程的節能、降耗和減污的清潔生產方案建議。

建設項目工程分析應參考項目可行性研究中工藝技術比選、節能、節水、設備等篇章的內容,分析項目從原料到產品的設計是否符合清潔生產的理念,包括工藝技術來源和技術特點、裝備水平、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廢棄物產生量、產品指標等方面說明。

5.環保措施方案分析

環保措施方案分析包括兩個層次,首先對項目可研報告等文件提供的污染防治措施進行技術先進性、經濟合理性及運行的可靠性評價,若所提措施有的不能滿足環保要求,則需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完善建議,包括替代方案。分析要點如下:

(1)分析建設項目可研階段環保措施方案的技術經濟可行性。根據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物特點,充分調查同類企業的現有環保處理方案的經濟技術運行指標,分析建設項目可研階段所采用的環保設施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及運行可靠性,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意見,包括替代方案。

(2)分析項目采用污染處理工藝,排放污染物達標的可靠性。根據現有的同類環保設施的運行技術經濟指標,結合建設項目排放污染物的基本特點,和所采用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環保設施運行參數是否合理,有無承受沖擊負荷能力,能否穩定運行,確保污染物排放達標的可靠性,并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意見。

(3)分析環保設施投資構成及其在總投資(或建設投資)中占有的比例口、匯總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的各項投資,分析其投資結構,并計算環保投資在總投資(或建設投資)中所占的比例。環保投資一覽表可按表2-7給出,該表是指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重要參照依據。

對于技改擴建項目,環保設施投資一覽表中還應包括“以新帶老”的環保投資內容。

(4)依托設施的可行性分析。對于改擴建項目,原有工程的環保設施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利用的,如現有污水處理廠、固廢填埋廠、焚燒爐等。原有環保設施是否能滿足改擴建后的要求,需要認真核實,分析依托的可靠性。隨著經濟的發展,依托公用環保設施已經成為區域環境污染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項目產生廢水,經過簡單處理后排入區域或城市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或排放的項目,除了對其所采用的污染防治技術的可靠性、可行性進行分析評價外,還應對接納排水的污水處理廠的工藝合理性進行分析,其處理工藝是否與項目排水的水質相容;對于可以進一步利用的廢氣,要結合所在區域的社會經濟特點,分析其集中、收集、凈化、利用的可行性:對于固體廢物,則要根據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社會經濟特點,分析綜合利用的可能性;對于危險廢物,則要分析能否得到妥善的處置。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的可能性;對于危險廢物,則要分析能否得到妥善的處置。

6.總圖布置方案與外環境關系分析

(1)分析廠區與周圍的保護目標之間所定衛生防護距離的可靠性。參考大氣導則、國家的有關衛生防護距離規范,分析廠區與周圍的保護目標之間所定防護距離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設項目的各構筑物及生產設施,給出總圖布置方案與外環境關系圖。該圖可參照圖2-4繪制。圖中應標明:①保護目標與建設項目的方位關系:②保護目標與建設項目的距離;③保護目標(如學校、醫院、集中居住區等)的內容與性質。

(2)根據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分析工廠和車間布置的合理性。在充分掌握項目建設地點的氣象、水文和地質資料的條件下,認真考慮這些因素對污染物的污染特性的影響,合理布置工廠和車間,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3)分析對周圍環境敏感點處置措施的可行性。分析項目所產生的污染物的特點及其污染特征,結合現有的有關資料,確定建設項目對附近環境敏感點的影響程度,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處置措施(如搬遷、防護等)。

(4)在總圖上標示建設項目主要污染源的位置。

2018環評師《技術方法》教材:污染型項目工程分析

 

分享到: 編輯:yangman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環境影響評價師資格查詢

環境影響評價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環境影響評價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境影響評價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