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西方心理學史簡編》筆記:馬勒伯朗士
更新時間:2013-12-17 13:44:01
來源:|0
瀏覽
收藏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格林克斯提出了逢會論(亦譯偶因論)。認為感覺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與人體;而是上帝。
第二節 馬勒伯朗士
一、逢會論:
1、格林克斯提出了逢會論(亦譯偶因論)。認為感覺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與人體;而是上帝。當物與人體正發生作用時,是上帝使其靈魂產生感覺,外物與人體的作用只是適逢其會,是偶然的原因。
2、馬勒伯朗士是另一個逢會論者,也是笛卡兒派的唯心主義者,著有《對真理的追求》。
二、復合感覺
馬勒伯朗士認為人的經驗的單位,不是孤立的感覺而是復合感覺,是過去的經驗與當前的感覺的結合。馬勒伯朗士稱為“復合感覺”,又叫做“自然判斷”意即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判斷。自然判斷是人明知其不正確也無法不那樣知覺。
第三節 斯賓諾莎
一、唯物主義的一元論:自因說
斯賓諾莎則認為只有一個,他稱為上帝的實體。他所謂的上帝實則指無限永恒的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處于錯綜復雜、無窮無盡的因果聯系中,它們存在和變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稱自因說。人只能認識這無數屬性中的兩個,即心與物。
二、唯理論與《倫理學》一書
斯賓諾莎的主要著作是《倫理學》1675年,認為知識分三種:第一種是感性的知識,第二種是理性的知識,第三種是直觀的知識。
三、心身平行論
在斯賓諾莎看來,思維(心靈)和廣延(物質)并不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實體。可是他將二者看成互相平行,卻不能相互決定。
四、論聯想和情感
斯賓諾莎認為,聯想的條件是同時經驗到。他認為,假如人體一次被兩個物體同時作用過,那么,以后心想象到其中的任何一個時,會立刻記起其他另一個。斯賓諾莎承認存在著相似聯想。斯賓諾莎認為情緒有兩類,一類是心的主動狀態,另一類是心的被動狀態。
更多自考動態請您持續關注環球網校自考頻道!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