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金融理論與務實"復習筆記:商業銀行業務4


負債管理理論主張以負債的方法來保證銀行流動性的需要,使銀行的流動性與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協調。同時,使傳統的流動性為先的經營管理理念轉變為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銀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質的變化,將管理的視角由單純資產管理擴展到負債管理,使銀行能夠根據資產的需要來調整負債的規模和結構,增鼓了銀行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提高了銀行資產盈利水平。
但同時也增大了銀行的經營風險,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不利于銀行的穩健經營。
再次,資產負債綜合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市場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負債管理在負債成本提高和經營風險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來越明顯。單純的負債管理已經不能滿足銀行經營管理的需要。各國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銀行吸收存款的壓力減少,因此商業銀行由單純的偏重資產或負債管理轉向資產負債綜合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理論認為:商業銀行單靠資金管理或單靠負債管理都難以達到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銀行應對資產負債衡方面業務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保證資產負債結構調整的及時性、靈活性,以此保證流動性供給能力。
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既吸收了資產管理理論和負債管理理論的精華,又克服了其缺陷,從資產、負債平衡的角度去協調銀行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之間的矛盾,使銀行經營更為科學。
負債管理理論產生的背景如何?
負債管理理論的興起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相適應的。
第一,西方各國戰后經濟穩定增長行金融機構與銀行業,金融市場迅速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業在資金來源的渠道和數量上展開激烈的爭奪。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機之后,各國都加強了金融管制,制定銀行法,對利率實施管制。
第三,金融創新為商業銀行擴大資金來源提供了可能性。1961年,美國花旗銀行率先發行了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隨后又出現了諸如回購協議等多種創新的融資工具。為銀行主動型負債創造了條件。
第四,西方各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也激發了銀行的冒險精神和進取意識。在這種背景和經濟條件下,六七十年代負債管理理論盛行一時。
負債管理理論主張以負債的方法來保證銀行流動性的需要,使銀行的流動性與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協調。同時,使傳統的流動性為先的經營管理理念轉變為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銀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質的變化,將管理的視角由單純資產管理擴展到負債管理,使銀行能夠根據資產的需要來調整負債的規模和結構,增鼓了銀行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提高了銀行資產盈利水平。
更多自考動態請您持續關注環球網校自考頻道!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