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醫學心理學復習要點(6)


第五章 人格
一、 人格:決定一個人適應環境的獨特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二、 人格的特征: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社會性和傾向性。
三、 人的格的諸方面:
1. 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許多基本活動中都能表現出來的能力,如記憶力,觀察力,運動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某種專業活動中所需要的能力。
2. 氣質:是人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它與人的生物學素質有關,并使人格染上獨特的色彩。
3. 氣質類型: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郁質。有人的適應與工作的選擇方面,不同氣質類型是有一定影響的。
四、 性格:是個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對己、對現實所持的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
五、 性格的特征: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識傾向性。
六、 性格的意義:性格形成后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因此可以通過一個人的一貫行為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一個人的性格也可以預測他的行為。
七、 需要:是個體和社會的客觀要求在人腦中的反映,表現為人對某種目標的渴求和欲望。需要是心理活動與行為的動力。馬斯洛需要的層次說:
1. 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歸屬與愛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實現的需要
八、 動機:指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行動,并將該行為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意念活動。動機也可被看做是一種內在動力。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這是需要的動態表現。動機沖突的三種類型:
1. 雙趨沖突:指兩種對個體都具有吸引力的需要目標同量出現,由于條件限制,個體無法同時采取兩種行動所表現出動機沖突。
2. 雙避沖突:指個體回避一個威脅性目標的同時,雙面臨另一個威脅性的目標出現。
3. 趨避沖突:指個體的動機為滯茉一需求,指向一個目標的同時又產生了一個受威脅的目標而需要回避。
九、 人格形成的決定因素:
1. 遺傳潛能
2. 共同經驗
3. 獨特經驗
十、 人格形成的標志:
1. 自我意識的確立:也叫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包括自我評價、歸屬感(角色認同)、形象感等。
2. 社會化:指個體的觀念及行為被納入到社會規范中的過程。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