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復習:簡答(二十四)


231、主情浪漫與經世致用思潮交融在《聊齋》中的表現。
二者看起來似乎是矛盾對立的,然而蒲松齡在自己切身的生活體驗中卻將二者的真諦交融并匯后達到了對二者的超越,進入了魏晉文人倡導的“有情而不為情所累”的逍遙狀態。如《嬌娜》實際上是將明代人那種較為飄渺而泛泛的主情超越淡化為建立在患難與共具有實效的友情。友情的浪漫和實用的利益就這樣取得了溝通和升華。
232、《聊齋志異》的感傷氛圍。
全書總體的風格和氛圍主調上看,那些陰森森的鬼蜮世界和令人捉摸不透的妖狐精魅所構成的作品主旋律,顯然是與清代總體文化思潮中感傷情調極為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感傷故事的背后,作者還有意無意地將造成清代政治黑暗相關的事件編織到故事背景當中。如《張鴻漸》中主人公張鴻漸因為與于七案有關的朋友鳴冤,反而被誣陷而出逃,回鄉后仍遇到各種迫害,不得不四處躲藏,這個故事是要告訴人們,現實的陽間顯然不如陰間那樣安全平穩。透過故事表層對清初社會政治的失望和難言的感傷情懷,已經可以感覺到作者對于生命永恒遺憾的顫栗和無奈。
233、《儒林外史》的結構特點
《儒林外史》的結構較為獨特。①它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分別以一個或幾個人物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襯,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這是追求表面松散而內中見骨的符合中國人審美習慣的散點透視原則。即“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將松散的情節和人物全部統攝于八股制藝摧殘人的心靈和人格這個主旋律上,達到了結構方式和內容表達的完美統一。②為達此目的,作者對全書的結構作了精心的設計與安排。首回“楔子”和末回“幽榜”相呼應,對全書的要旨和是非提出設想與總結,是全書的題旨所在。中間又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與首尾遙相呼應,完美實現了用松散的結構表達八股制藝扭曲士人人格題旨的藝術理想。
233、《儒林外史》的結構特點
①《儒林外史》是清代諷刺小說的抗鼎之作。它對諷刺藝術最大的貢獻就是悲劇意蘊。②作品中通過周進、范進二人由可笑到可悲的感受過程,使人們感覺到吳敬梓給可笑注入了辛酸,給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他的諷刺人物的喜劇行動背后幾乎都隱藏著內在的悲劇性內涵。即吳敬梓是透過喜劇性的形象,直接剖析到八股制藝扭曲文人人格的悲劇性本質。③在以喜寫悲這個主導傾向的規定下,作者或以對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為的矛盾,給以辛辣諷刺;或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畫人物行動,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內心世界;或借用人物自己言行間的矛盾,諷刺一些人口是心非的劣跡等。總之全書竭盡諷刺之能事,將中國諷刺小說推向了巔峰。
235、清代戲劇聲腔劇種的演變
答:(1)清代戲劇的聲腔劇種基本是承續明代而來,其中傳統的雅部聲腔逐漸申盛而衰,而代表各地方劇種的花部諸聲腔卻日益興旺.明代中后期興起的昆劇,到明末清初達到了成熟階段,而且流傳到各大城市和許多省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劇種。(2)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前期,昆劇趨于衰落,逐漸分化為蘇昆(南昆)、武林昆曲、永嘉昆曲、高昆(北昆)等,并加入到許多地方戲中去.由明代弋陽腔演變而來的高腔到清代也與各地民間音樂相結合,形成一些重要的地方戲,如廣東的潮州高腔,湖南的長沙高腔、四川的高腔等。 (3)與此同時,梆子、皮黃等新的聲腔和劇種蓬勃興起.它們盛行于南至廣東、福建,北至山西、陜西的廣大地區,而且涌進丁北京、揚州等城市,地方戲像雨后春筍一樣迅速成長,標志我國戲劇藝術進入一個新時期。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