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國民經濟統計學復習筆記(7)


第四章 動態數列
一、動態數列的概念、種類和編制原則
(一)動態數列的概念與作用
1、概念:又稱時間數列,是將同種指標數值,按時間先后順序加以排列而形成的數列。
兩個基本構成要素:現象所屬的時間;反映客觀現象的統計指標數值。
2、作用:P98
(二)動態數列的種類:基本數列和派生數列
1、絕對數動態數列――時期數列(可加)、時點數列(不可加)
2、相對數動態數列――計算基礎不同,指標不能直接相加。
3、平均數動態數列――相加無意義。
(三)編制動態數列的原則
要保證數列中各指標的可比性,應遵守下列基本原則:
1、時期長短應該相等。
時期數列各指標所屬時期的長短應該相等,時點數列指標數值間的時間間隔最好相等。
2、總體范圍應該一致。(海南省從廣東省劃出)
3、指標的經濟內容應該相同。
4、指標的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應該一致。
二、動態數列的水平指標
水平指標:發展水平、平均發展水平、增長量、平均增長量
速度指標:發展速度、平均發展速度、增長速度、平均增長速度
(一)發展水平與平均發展水平
Ⅰ、發展水平與平均發展水平含義
1、發展水平:在動態數列中每個絕對指標數值。如:1996年―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
說明:數列的第一項指標:最初水平 最后一項指標:最末水平
報告期水平:所研究的那一時期的指標水平(分子)
基期水平:用來進行比較的基礎時期的水平(分母)
2、平均發展水平:又稱動態平均數、序時平均數,將不同時期的發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數。
注意:序時平均數與一般平均數區別,一動態,另一靜態。
Ⅱ、序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1、根據絕對數動態數列計算
(1)時期數列(可加性):算術平均數
(2)時點數列:
①持有逐日連續資料時:簡單算術平均數
若資料每隔一段時期才有變動時:加權算術平均數
②只掌握間斷時點上的資料時(化作時期數列計算)
A.間隔相等
將每兩個相鄰的時點指標的序時平均數(將此序時平均數看作時期指標)加總,再加以平均。P103
B.間隔不等:以時間間隔長短為權數。
2、根據相對數動態數列計算
基本公式: ( ―分子數列的序時平均數, ―分母數列的序時平均數)
(1)由兩個時期數列對比形成: 例:P105
(2)由兩個時點數列對比形成(間隔相等): 例:P106
(3)由一個時期數列(分子)與一個時點數列(分母)對比形成: 例:P107
3、根據平均數動態數列計算
(1)平均數動態數列由一般平均數組成:計算方法同相對數動態數列。
(2)平均數動態數列由一般平均數組成:間隔相等―簡單;間隔不等―加權。
(二)增長量與平均增長量
1、增長量――增長的絕對數量,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之差。
據采用基期不同,分為累計增長量(報告期水平與固定基期水平之差)和逐期增長量(報告期水平與前期水平之差),兩者關系:累計增長量等于相應各個逐期增長量之和。
2、平均增長量:逐期增長量之和/逐期增長量項數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