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串講筆記(7)


(四)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1、時間與空間
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時間的特點是一維性。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廣延性和伸張性。物質的空間特性通常以兩種形式表現出來:體積、空間位置。空間的特點是三維性。時間和空間是內在統一不可分離的(四維時空概念)。
1、 時間空間與物質
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時間和空間與運動著的物質不可分離,世界上既沒有脫離時間和空間運動的物質,也沒有脫離物質運動的時間和空間。
時間和空間既是絕對的、無限的,又是相對的、有限的,是絕對和相對、無限和有限的統一。絕對性、無限性:時間上無始無終,在空間上無邊無際。相對性、有限性:每一具體事物在時間上有始有終,在空間上有邊有際。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無限性與相對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通過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有限性,去認識、把握其絕對性、無限性。
二、實踐的本質、特點、形式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對世界本質的解釋,與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不同,不僅在于提出了正確的哲學物質觀,而且在于引入了實踐的觀點。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
(一)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客觀物質活動
牢記實踐的概念、特點、形式,常以選擇、簡答題出現。
馬克思主義從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中把握實踐。
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
實踐主體是指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具有實踐能力的人。(個人主體、集團主體和類主體三種形式)
實踐客體是主體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實踐客體具有客觀性、對象性和社會歷史性。三種基本類型:自然客體、社會客體和精神客體。(天然的自然物、人工自然物;人類社會;主觀精神和客觀化精神。在改造物質世界的同時進行自我改造)
一般來說,實踐主要是指主體變革世界的活動,同時也包括探索性活動。
實踐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點:第一,客觀性。從根本上與唯心主義實踐觀劃清界限。第二,自覺能動性。從根本上與舊唯物主義實踐觀劃清界限。第三,社會歷史性。同唯心主義實踐觀劃清界限,又同舊唯物主義實踐觀以及實用主義實踐觀區別開來。三個特點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
實踐有以下三種基本形式:第一,物質生產實踐。第二,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第三,科學實驗。其他一些實踐形式(教育實踐、醫療實踐、藝術實踐)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與人的實踐相聯系的物質世界
很重要,理解有難度、常以簡答題出現。
第一,人的實踐活動與自然界的二重化。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人類產生以前的自然界、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化自然即與人的實踐活動相聯系的自然。自在自然不斷轉化為人化自然。實踐的觀點把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舊唯物主義自然觀區別開來。
第二,社會歷史是人們的實踐活動創造的。舊唯物主義之所以僅僅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卻陷入唯心主義,主要就是由于它缺乏實踐的觀點,一方面,它把人類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純粹客觀的自在的東西;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實踐活動看成是純粹主觀的東西。用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和生產方式的發展去說明社會歷史的發展,也就是用物質的原因去說明社會歷史,這才有了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觀的基礎。
第三,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舊唯物主義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沒有看到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人不斷從事實踐活動。人只有不斷從事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才能生存和發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觀點的基礎。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正是在實踐觀點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學,成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思修》簡答題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26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考前沖刺資料包+歷年真題整理(9月26日更新)2025-09-26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