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西方經濟學重點知識(29)


三、計算與證明(2001年)
1、假定一個經濟的消費函數是C=1000+0.8Y,投資函數為I=1000-2000r, 經濟中貨幣的需求函數為L=0.5Y-1000r,若中央銀行的名義貨幣供給量M=5000。試求經濟的總需求函數。
解:總需求源于IS-LM模型,
即I(r)=S(Y) L1(Y)+L2(r)=M/P
將已知條件代入,得到
1000-2000r=Y-1000-0.8Y 0.5Y-1000r=5000/P
得Y=60000+300000/P,即總需求函數。
若P=1,Y=360000;若P=2,Y=210000;若P=3,Y=160000,……。說明總需求與物價水平向相反方向變動。
第十三章、經濟增長
一、名詞解釋
1、 哈羅德-多馬模型:在20世紀40年代由哈羅德和多馬相繼提出的分析經濟增長問題的模型。因基本分析思路相同,故被合稱。它假定(1)一個經濟只生產一種產品,(2)資本―產出比保持不變,(3)儲蓄率、人口增長率也保持不變,(4)不存在技術進步和資本折舊。基本形式為G=S/V。式中:v為資本―產出比;s為儲蓄率。該模型表示,經濟增長率與儲蓄率成正比,與資本一產出比成反比。結論是,當實際經濟增長等于資本家意愿的經濟增長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長率時,即GA=GW=GN時,經濟才能處于穩定增長狀態,但同時認為,這一增長路徑是一“刃鋒”。
2、 新古典增長模型:20世紀50年代由索洛等人提出的一個增長模型。由于其基本假設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經濟學的思路,故被稱為新古典增長模型。它假定(1)全社會只生產一種產品;(2)生產要素之間可以相互替代;(3)生產的規模收益不變;(4)儲蓄率不變;(5)不存在技術進步和資本折舊;(6)人口增長率不變。從而得到:sf(k)=k1+nk。式中:s為儲蓄率,k為人均資本占有量,y=f(k)為人均形式的生產函數,n為人口(或勞動力)增長率;k1為單位時間內人均資本的改變量。模型表明,一個經濟社會在單位時期內(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儲蓄量被用于兩個部分:一部分為人均資本增加k1,即為每一個人配備更多的資本設備。另一部分是為新增加的人口配備按原有的人均資本配備設備nk。第一部分被稱為資本的深化,后一部分被稱為資本的廣化。該模型得出的結論是,經濟可以處于穩定增加,條件是k1=0,此時經濟以人口增長率增長。
3、 有保證的增長率:即資本家意愿的增長率,它由社會的儲蓄率與資本家意愿的資本―產出比所決定,即GW=s/vW。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