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基礎護理學輔導筆記:護士的非語言行為


護士的非語言行為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大約有65%是運用非語言性溝通技巧。因此非語言行為在護理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做好護理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考生在復習此部分內容時,以熟悉理解為主,只要目的是為了輔助臨床工作。
(一)傾聽
在傾聽過程中,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用心傾聽。談話中要注意保持眼神的接觸;雙方保持的距離可因談話內容進行調整,一般以能看清對方表情、說話不費力但能聽清楚為度;身體稍向病人傾斜,位置保持平視,不要使病人處于仰視位;要使用表達信息的舉動,如點頭、微笑等,以表示對所談話題的興趣,使病人感到護士對自己的關心,并鼓勵病人繼續說下去。
(二)面部表情
護士真誠、親切的微笑對病人的精神安慰勝過良藥,可表現護士對病人的關心、愛心、同情、理解,能為病人創造一個愉快的、安全的、可信賴的氛圍。
(三)專業皮膚接觸
皮膚接觸與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使病人感到舒適、放松。根據臨床觀察,皮膚接觸可治療和預防嬰兒某些疾患,特別是懷抱嬰兒,這種特殊需要是不能僅用食物滿足來代替的。因此,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護士在護理時,應經常抱抱病兒,撫摸其背、頭、肢體等部位。同時,懷抱和愛撫不僅對嬰兒,對兒童、成人的心身健康,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撫摸對一般病人來說,是一種無聲的安慰,對視覺或聽覺方面有障礙的病人,可傳遞關懷之情。
(四)沉默
有時護士用沉默的態度表示關心,也是尊重對方愿望的方式,很有效。沉默可以表達護士對病人的同情和支持,提供護患雙方進行思考和調試的時間,利于進一步的溝通。
(五)人際距離
人際距離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是人際關系密切程度的一個標志,也是進行人際溝通的信息載體。美國學者E.T.霍爾提出距離學理論,來闡述人際距離影響溝通的問題,并把人際交往距離劃分為四個區域:
1.親密區 0~0.46m,適用于彼此關系親密或親屬之間。
2.熟人區 0.46~1.2m,適用于老同學、老同事及關系融洽的師生、鄰里之間。
3.社交區 1.2~3.6m,適用于參加正式社交活動或會議,彼此不十分熟悉的人之間。
4.演講區 >3.6m,適用于教師上課、參加演講、作報告等。
在人際交往中,距離的遠近可以表明雙方關系的密切程度,距離越近關系越密切。護士與病人交往中要正確把握人際距離,在交談中,隨著話題內容或情緒的改變,彼此間距離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