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2012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筆記(第一章)

2012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筆記(第一章)

更新時間:2012-08-23 09:33:10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

  1.鴉片戰爭前的中國

  [單選](1)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處于封建社會的末期;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同農民階級的矛盾。

  [多選](2)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①在經濟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導地位。

  ②在政治上,實行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④在社會結構上,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

  [多選、簡答](3)清朝中葉以后,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

  ①政治上,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官僚職能擴大。

  ②經濟上,人口大增長、各級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廣大農民生活日漸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厲行專制主義,大興文字獄。

  ④軍事上,軍力衰敗,軍備廢弛。

  ⑤對外關系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使中國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

  2.鴉片戰爭前的世界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單選](1)鴉片戰爭前,歐美主要國家先后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通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單選](2)資本主義國家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實行殖民擴張。

  二、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的演變

  [多選、簡答、論述]1.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1)從1840年起,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先后發動一系列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主要有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主要有《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2)政治控制主要表現為:控制中國內政,操縱中國外交,享有領事裁判權,把持中國海關,以及勾結清政府、鎮壓人民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經濟掠奪主要表現為: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對華輸出資本,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文化滲透主要表現為: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種族優劣論”,為侵略戰爭制造輿論。

  2.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

  [單選](1)從1840年鴉片戰爭及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開始,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演變,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之后《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

  [簡答](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①資本-帝國主義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②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

  ③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④中國資本主義有所發展,但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

  ⑤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是極不平衡的。

  ⑥人民毫無政治權利和生活的極端貧困化。

  [單選、多選](3)社會階級關系發生新的變動,除了原有的地主階級同農民階級外,出現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個新興階級。

  3.兩對主要矛盾和兩大歷史任務

  (1)兩對主要矛盾及其關系。

  [多選]①兩對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多選、簡答]②兩對主要矛盾之間的關系當外國列強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時,為避免亡國滅種的危險,中國內部各階級,除了漢奸、賣國賊外,能夠暫時團結起來共同對敵,階級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當外國侵略者同中國封建政權相勾結,共同鎮壓中國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階級對人民的壓迫特別殘酷時,中國人民往往用戰爭的形式反對封建政權,這時階級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內戰爭發展到直接威脅帝國主義在華利益以及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時,外國列強往往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援助中國反動派,這時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完全公開站在一條戰線上。

  (2)兩大歷史任務及其關系。

  [多選]①中華民族面對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

  [多選、簡答]②兩大歷史任務的區別與聯系區別:主體、內容不同。前者要求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后者要求解決生產力問題。聯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是使中國走向現代化,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1.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歷程

  [單選、多選、簡答](1)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1841年5月,廣州三元里人民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太平天國抗擊外國侵略軍的斗爭;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人民的反侵略斗爭;義和團的反侵略斗爭。

  [單選、多選、簡答](2)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斗爭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戰死虎門,陳化成在吳淞西炮臺以身殉國等。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提督史榮椿、樂善(蒙古族)戰死。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多次擊退法軍,馮子材率領清軍和當地民眾取得鎮南關大捷。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戰死平壤,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經遠艦管帶林永升在黃海戰斗中英勇犧牲,北洋艦隊統帥丁汝昌、定遠艦管帶劉步蟾在威海衛戰斗中為國捐軀。

  2.粉碎瓜分中國的圖謀

  [單選](1)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出現列強爭奪殖民地狂潮。19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使中國陷入“邊疆危機”。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達到高潮。

  [多選、簡答](2)列強瓜分中國圖謀破產的原因

  ①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相互制約。

  ②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根本原因)

  3.反侵略斗爭的失敗和民族意識的覺醒

  [多選、簡答](1)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

  ①社會制度的腐敗。

  ②經濟技術的落后。

  ③經濟技術的落后是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但根本的原因還是社會制度的腐敗。

  [簡答](2)民族意識的覺醒

  ①“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和早期的維新思想。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編纂了《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救亡圖存與振興中華。1895年,嚴復在《救亡決論》一文中響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號。

  ③民族危機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圖存成了時代的主旋律。孫中山創立革命團體――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2012年高教自考網絡輔導課程招生簡章

?2012年7月自學考試成績查詢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