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講義精選(38)


3、社會行動:個體的行動通過“制度化”就能夠成為社會行動。
第一,帕森斯認為,任何單元行動總要涉及到外在的社會結構因素,涉及到社會秩序、共同價值觀念等問題。這樣,任何單元行動必然會涉及到社會系統或者制度化問題。這樣,他就提出了社會行動的概念。所謂“制度化行動”就是將個人的行動結構化、制度化。
第二,社會行動表示各個行動者之間的互動結構。因此,社會行動又可稱為社會行動體系或社會行動系統,或者直接叫做行動系統或社會系統。但是,單位行動如何轉化為社會行動呢?帕森斯認為,其中橋梁就是共同的規范以及由此形成的共的角色。
例如:某個行動者在與別人的互動中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他就會重復該行動(守株待兔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每個行動者都會期待他人(其他行動者)做出某種反應,以實現他們的目標,這樣社會規范便形成了。
第三,社會行動系統往往通過地位、角色把個人與他人結合起來,從而把個別行動整合為社會行動系統。這里又涉及到帕森斯的兩個概念:
一是“地位”:行動者在社會行動系統中的位置。如教師、醫生、總統等(社會化);
二是“角色”:則是依附于地位之上的,被社會所期待的規范。(內在化)
第四,這樣,社會行動系統就包括兩個部分:社會行動系統的價值或目標制度化;二是個人人格的價值體系的內在化。即角色的自我認同。
所以,社會行動體系九必然包括:追求目標的行動者的人格體系;調節地位角色并整合為一個的行動觀即文化體系。后來他又加了個“有機體系統”。
社會整合或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功能必要條件(AGIL模式)
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發現,帕森斯的理論已經開始從個體行動上升到社會行動,事實上實現社會學微觀到宏觀的整合正是帕森斯理論的主旨。
帕森斯認為,社會整合有兩層含義:一是社會行動系統內部共同維持以抗拒外來壓力;如:人格系統對于社會行動系統的整合主要有兩個途徑:社會化與社會控制;二是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以使社會(行動)系統達到均衡狀態,以使社會變遷。這兩者是任何一種社會行動系統維持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