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二)”復習筆記(元代下)


1.簡述元代歷史劇的傾向
元雜劇里有不少以歷代軍事、政治斗爭或文人為題材的歷史劇,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歷史劇,或則流露出金、宋文人士大夫的故國之思,或則表達了古代人民的英雄主義精神,或則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多帶有強烈的現實感。其中以紀君祥的《趙氏孤兒》成就最高。元代前期歷史劇中的大量水滸戲,都是借水滸好漢扶貧濟弱、除暴安良,為平民百姓伸張正義,表達人民群眾的理想和愿望。如康進之的《李逵負荊》是其代表。還有一些以前代文人事跡為題材的作品,如王伯成的《貶夜郎》寫李白,這些雜劇都多少表露出文人對于前途的絕望情緒和鮮明的歸隱思想。
后期歷史劇則更多地通過對古代“圣君賢相”、“忠臣義士”的表彰,要求恢復儒家仁政,振興封建倫理,以挽救日益加劇的社會危機。如楊梓的《霍光鬼諫》等。以文人為題材的作品著重表現文人對仕途黑暗的怨憤和對功名富貴的熱望,宮天挺的《范張雞黍》是其代表。
2.簡述元后期散曲的特點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后期散曲創作在數量上比前期更多,反映社會生活更廣泛,作品多講究清秀華麗、纏綿婉約,或多或少地帶有江南文學傳統的嫵媚色彩。但后期總的創作傾向出現詩詞化、規范化的傾向,風格趨向雅正典麗,更注重字句的錘煉、對仗的工整和典故的運用,逐漸失去了前期散曲所顯示的民間文藝通俗平易的特色和質樸自然的意趣代表作家有張可久、喬吉等。
3.簡述《琵琶記》結構布局的特點
《琵琶記》在結構布局上,成功地運用了雙線并進、交錯映照的手法,以蔡伯喈和趙五娘的悲歡離合構成兩條線索:仕途與窮途,京城與鄉村,富貴與貧賤,安樂與悲苦……兩相映照,交錯穿插,形成強烈的對比,并逐漸把戲劇沖突推向高潮。如,寫罷蔡父臨死前大罵伯喈不孝,就寫伯喈自嘆“他鄉游子不能歸,高堂父母無人管”;寫罷五娘兜土筑墳,立即寫伯喈對月懷親……這種一以貫之的往返映照,奠定了中國戲曲自由串聯時空的流線型結構的藝術格局。這一結構給人一種立體的、流動的、聯想的審美感受,構成了中國傳統戲曲的獨特的審美特征。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