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4月自學考試課程與教學論試題


全國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課程與教學論試題
課程代碼:0046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為了成人生活,而非為了兒童生活。教育的基本責任是在準備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的教育家是( )
A.博比特 B.泰勒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C.查特斯 D.哈普羅
2.被譽為“現代課程理論圣經”的課程著作是( )
A.《兒童與課程》 B.《怎樣編制課程》
C.《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D.《課程》
3.實踐性課程開發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魯納 B.麥克尼爾
C.施瓦布 D.派納
4.標志著理論化、系統化的教學論確立的教育著作是( )
A.《教學的藝術》 B.《大教學論》
C.《實驗教學論》 D.《教育學講授綱要》
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學的心理學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
A.福祿貝爾 B.奧蘇貝爾
C.斯金納 D.裴斯泰洛齊
6.“發展性教學論”、“發現教學論”、“范例教學論”這三大新教學論流派的共同理論基礎是( )
A.認知理論 B.建構主義理論
C.情感理論 D.行為主義理論
7.學習根據類別對各種事物作出反應,學習對事物分門別類的一種能力,這種學習屬于( )
A.辨別學習 B.問題解決學習
C.規則學習 D.概念學習
8.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與面積計算,這種學習類型是(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概念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9.課程與教學目標的“普遍性目標”取向的特點是( )
A.普遍性、規范性、模糊性 B.學術性、專門性、規范性
C.學術性、普遍性、基本性 D.基本性、專門性、理解性
10.布魯姆等人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取向屬于( )
A.表現性目標取向 B.普遍性目標取向
C.行為目標取向 D.生成性目標取向
11.在學校課程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問題上,認為“教育與社會是互動的、有機統一的,學校課程不僅適應著社會生活,而且還不斷改造著社會生活”,這種觀點是( )
A.被動適應論 B.主動適應論
C.調和論 D.超越論
12.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在教學方法類型上屬于( )
A.提示型 B.復合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決問題型
13.赫爾巴特提出的關于教學的四個“形式階段”包括明了、聯合、系統和( )
A.復習 B.訓練
C.探究 D.方法
14.羅杰斯“非指導性教學”相應的學習觀是( )
A.有意義發現學習 B.有意義接受學習
C.有意義經驗學習 D.有意義機械學習
15.課程與教學目標的“生成性目標”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義 B.實踐理性
C.唯科學主義 D.解放理性
16.課程的水平組織的基本標準是( )
A.順序性 B.整合性
C.連續性 D.邏輯性
17.經驗自然主義的經驗課程的終極目的是( )
A.使人成為“自然人”
B.個人經驗與社會整體的持續生長
C.使人之個性完全獲得自由與獨立,使人獲得解放,使社會日臻公正
D.使人獲得全面發展
18.克伯屈“設計教學法”中,“設計”的核心是( )
A.個體已有的經驗 B.做中學
C.自愿的活動 D.交互作用
19.20世紀倡導社會本位綜合課程的典型課程哲學是( )
A.實用主義 B.自然主義
C.人本主義 D.改造主義
20.提出“附帶學習”概念的學者是( )
A.杜威 B.克伯屈
C.杰克遜 D.阿普爾
21.“隱性課程是學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輸給學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價值和規范,它是發揮著‘霸權’功能的日常意義體系”。這一觀點屬于( )
A.經驗自然主義的隱性課程觀 B.結構功能主義的隱性課程觀
C.再生產性的隱性課程觀 D.抵制性的隱性課程觀
22.人們為了彌補班級授課組織不能充分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缺陷,對班級授課組織提出了一系列補充措施。其中,比較有效的是( )
A.留級制度
B.降低學力水準
C.能力分組
D.“班級授課組織內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組織
23.從課程計劃到課程實施之間有一個過渡環節,這個環節通常稱為( )
A.課程評價 B.課程標準
C.教學活動 D.課程采用
24.在下列幾種評價類型中,最關注結果的是( )
A.形成性評價 B.質的評價
C.效果評價 D.內在評價
25.在古巴和林肯對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歷史分期中,第三代評價認為,評價在本質上是( )
A.測驗或測量 B.判斷
C.心理建構 D.描述
26.我們通常所稱的“傳統評價模式”是指( )
A.差別模式 B.目標達成模式
C.回應模式 D.外貌模式
27.在課程研究領域,“課程開發范式”把課程視為( )
A.師生經驗 B.符號表征
C.學校材料 D.學校文化
28.中國當前深化課程改革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教育熱點問題(如“重點中學”存廢之爭、擇校問題、民辦教育與私立學校問題等)大都反映了( )
A.人們對教育公平的渴望 B.人們對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
C.人們對提高教育質量的渴望 D.人們對受教育權利的追求
29.構成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四個要素是( )
A.學習材料、教師與學生、合作、意義 B.文本材料、情境、交往、意義
C.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 D.教學主體、情境、合作、意義建構
30.建構主義隨機訪問教學的基本特征是( )
A.學習者中心、情境中心、問題中心
B.學習者為中心、元認知為中心、意義建構為中心
C.重視社會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中的作用,認為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不僅是一個個體的過程,還是一個社會和文化的過程
D.在不同情境、從不同角度建構知識的意義和理解,由此獲得可廣泛而靈活遷移的、高級的、非結構性的知識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1.簡述程序教學的基本原則。
32.簡述課程選擇的含義及其基本取向。
33.在今天的學校教育實踐中綜合課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為什么?
34.簡述課程與教學過程取向評價的本質、價值與局限。
35.“計算機為媒體的交往”對教學領域會產生哪些影響?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36.“教學是科學,還是藝術?”談談你的看法。
37.從課程實施三種取向之關系分析我國當前的課程改革。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16分)
38.“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并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論。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卻存在誤區。
在一些教師的觀念中,新課程的教學實踐就應該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不討論就不足以體現出新課改的理念。筆者曾觀摩了一些全國性的語文教學大比武活動,參賽選手共上了14節課,其中有11節課都采用了分組討論的形式。在一定意義上,不適宜的分組討論已經成為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的‘流弊’。
新課程的課堂中,滿堂問也是一種普遍現象,以為多問就體現出了新的理念。學生被教師紛繁蕪雜的‘問’搞得迷迷瞪瞪、暈頭轉向。筆者曾統計過,某個老師上公開課從開始一直‘問’到底,總共設計了60多個‘問’,課堂被‘問’得亂七八糟。”
請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談談如何把握教學方法的實質,以及如何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
最新資訊
- 每日一練!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習概》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8.17)2025-08-17
- 已更新!2025年10月自考備考真題庫+歷年真題匯總速領2025-07-20
- 2025年10月自考真題庫更新:含歷年真題匯總+答案解析2025-07-17
- 每日一練!自考《習概》簡答題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2025-07-13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社會學概論》歷年高頻真題及答案解析(7.11)2025-07-11
- 每日一練!自考《管理學原理》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8)2025-07-08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外國文學史》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6)2025-07-06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習概》簡答題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5)2025-07-05
- 湖北考生來領!2025年10月自考公共課:歷年真題+高頻考點2025-06-29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毛概》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6.28)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