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自考“世界市場行情”復習資料(1)


第一章 總論
1973年石油危機
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對石油的需求急劇增長,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卻不肯對主要生產石油的發展中國家的提價要求作出讓步,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大有劍拔弩張之勢。正在此時,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紛紛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改變對以色列的庇護態度,決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訓西方大國。10月1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提高石油價格,第二天,中東阿拉伯產油國決定減少石油生產,并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因為當時,包括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西歐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來自中東,美國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東。石油提價和禁運立即使西方國家經濟出現一片混亂。提價以前,石油價格每桶只有3.01美元,兩個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價格達到每桶11.651美元,提價3~4倍。石油提價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國國際收支赤字,最終引發了1973~1975年的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
日向世貿組織報對美貿易報復清單
2003年11月28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針對美國對日本鋼鐵制品征收的高額關稅,26號,日本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了對美進行貿易報復的清單。準備對一系列美國進口產品提高進口關稅。
據悉,被列入此次報復清單的共有310個品種的產品,涉及關稅總額為107億日元。其中日本計劃對美國的鋼鐵、鋼鐵制品、煤炭、揮發性油、塑料類制品以及橡膠等在原來的關稅基礎上加征30%的關稅;對電視機和吸塵器、各種服裝和紡織品、手包、皮革制品以及組合式住宅等將加征5%的關稅。日本政府強調,如果美國不撤銷對日本鋼鐵制品的進口限制措施,日本將在發出通報30天之后實施報復性關稅。
日本政府有關方面表示,在選擇列入報復清單的產品時已充分考慮了日本國內市場的穩定問題,列入報復清單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可以從其他國家替代進口的,不會影響日本國內市場的物價。
日本此次的貿易報復主要是針對自美國的進口鋼鐵限制措施而實施的。為了保護本國鋼鐵業的發展,2002年3月,美國宣布對10類進口鋼鐵產品加征最高達30%的關稅,期限為3年。本月10號,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宣布,美國的做法違反世貿規則。希望美國能夠立即按照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的裁決撤銷保護主義措施。 作為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日美兩國密切的經貿關系從二戰結束后就開始了。當時在美國的援助和支持下,千瘡百孔的日本經濟從零開始起步。從那時起,日本與美國建立了最初的貿易關系。半個多世紀來,日美兩國在經貿方面合作密切,卻又時有摩擦。
戰后的日本由于經濟剛剛起步,所需原料都從美國進口,日本貿易一直處于逆差。到了60年代中期,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開始有逆差轉為順差。但由于冷戰的原因,美國人沒有大動干戈地對日本施壓。此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日本大量進口能源和原材料,然后大量出口制造業產品。作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和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自然成為日本出口產品的主攻方向。美日之間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日本靠汽車、鋼鐵和電視機出口而對美貿易順差達到40億美元,這時美國人坐不住了,與日本在貿易問題上出現劇烈的摩擦,從紡織品到鋼鐵,從彩電到汽車,從半導體到農產品,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95年,戰后一直是戰略盟友的世界頭號和二號經濟大國終于撕破臉。由于日本汽車大量出口美國,使得美國市場上每出售4輛汽車就有1輛是日本車。1995年,克林頓總統曾親自掛帥領導美國汽車公司參加日美貿易談判,并宣布要對日本5大廠商13種型號的豪華轎車加收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1995年6月28日,美日雙方在日內瓦短兵相接。最后終于在美國限定的時間底限前幾個小時達成妥協,簽署了雙邊汽車貿易協定。
進入21世紀以后,受到全球經濟低迷,特別是9·11事件的影響,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雙雙下滑,嚴重依賴出口的日本貿易形式也十分嚴峻。這使美日之間的貿易摩擦相應減少。然而這種相對平靜的局面十分脆弱。今年8月,豐田汽車公司在美國的銷售名列第三的消息,幾乎又使得兩國走在摩擦的邊緣。為了減少今后可能出現的摩擦,美日正在調整各自的貿易政策,進行新的貿易框架談判,以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透視貿易摩擦——曠日持久美日汽車貿易戰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相信大家對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這句廣告詞并不陌生。豐田汽車公司就是憑著這種自信踏上了美國的征程。和豐田汽車公司一樣,許多日本汽車公司也把他們生產的汽車開到了美國,這為美國和日本之間的貿易摩擦埋下了伏筆。1967年日本轎車年產量猛增到315萬輛,躍居世界第二位,以后逐年迅速發展,而日本生產的汽車中的一大部分銷往美國。正當日本汽車業迅速崛起的時候,美國的汽車業卻表現出明顯的衰落。
1980年,美國的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都出現虧損。美國與日本汽車貿易摩擦從此初見端倪。當時,美國的汽車在日本市場只占1%的份額,而日本汽車在美國卻奪取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場。這使美國汽車界人士怨聲載道。面對日本汽車咄咄逼人的發展勢頭,美國開始放棄它堅持了幾十年的自由貿易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推行互惠自由貿易政策,目的當然是力求減少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在對日本的長期雙邊貿易中,美國一直處于巨額逆差的困境。這其中,60%左右的逆差是汽車和汽車配件貿易造成的。所以美國政府認為,要縮減美日貿易逆差,必須從汽車貿易開刀。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美國一直被比作“車輪上的國家”,汽車需求量大,汽車工業也是美國的支柱產業。而在日本,汽車工業的產值占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一。從1980年開始,日本就坐穩了汽車王國的頭把交椅。這也就無怪乎美日之間會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汽車貿易戰了。從1979年到1992年,有關汽車貿易摩擦的談判幾乎就沒有間斷過。日本汽車制造商也一刻也沒有停歇,在美國的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日本汽車。據了解,90年代初期,美日的汽車貿易赤字占美國對日本貿易赤字的四分之三,也是美國總貿易赤字的一半。美國大公司又坐不住了。1992年,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什親自掛帥,帶領美國汽車制造商組團到日本,為美國汽車充當推銷員。日本只是略作讓步。對此,美國警告,汽車問題已成為當今美國具有政治意義的問題。經過三個多月的思考,日本決定從1992年起把對美國的轎車出口量由230萬輛降為165萬輛,并以行政命令形式將新定的出口限額分攤給日本各大汽車生產商。
由此,眼看要爆發的日美汽車貿易摩擦暫時偃旗息鼓。而實際上,日本汽車廠家已經在暗中策劃進一步擴大在美國當地的汽車生產,并增加高級車對美國的出口,以彌補由于出口車輛總數減少造成的損失。日產汽車公司在美國啟用一條年產20萬輛“藍鳥”牌轎車的生產線。此外,日本汽車廠家還在設法擴大在其他國家的汽車生產,使汽車通過第三國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三菱汽車公司就將它在澳大利亞生產的大面包車出口到美國。這些都給暫時平息的日美汽車貿易摩擦留下了不小的隱患。美國對此當然不會置若罔聞。1993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美日框架協議》中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汽車市場,但這并沒有使日本就范。繼而,美國又拿出“超級301條款”,這使得一向恭順的日本人開始明確向美國說“不”。
1995年,美日雙方在經過拉鋸式談判之后,達成《美日汽車及汽車零件協議》,日本方面將放寬對汽車配件市場的管制,增加經銷外國車的經銷點數目,各大汽車公司增加購買美國產汽車零配件數量。而美國方面則同意放棄過去一貫堅持的對日本出口汽車及零配件等方面設定數量目標的要求。然而,這還遠遠不到給美日汽車貿易摩擦畫句號的時候。此后,美日之間有關汽車的貿易爭端還時斷時續,但由于日本經濟的不景氣,汽車貿易摩擦也不象以前那么白熱化。但是美國與日本爭執的焦點卻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限制日本向美國出口汽車的數量,同時要求日本向美國開放國內汽車及其配件市場。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