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學考試中級財務會計精講筆記(3)


第三章 應收賬款
第一節 應收賬款的核算
一、應收賬款的核算內容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形成的債權。具體來說,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原因,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收取的款項或代墊的運雜費。
應收賬款的核算應首先解決其入賬金額和入賬時間兩個問題。
1、應收賬款的入賬金額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收及預付款項應當按實際發生額記賬。”一般情況下,企業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應按買賣雙方在成交時的實際金額記賬。也就是說,在商品、產品已經交付,勞務已經提供,合同已經履行,銷售手續已經完備時,確認應收賬款的金額。
2、應收賬款的入賬時間
應收賬款的入賬時間一般應按交易發生日或銷售收入確認之時被確定為債權而予以入賬。但結算方式不同,應收賬款的入賬時間也就有所不同。當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銀行收款結算方式時,企業應在發出商品并向銀行辦妥托收手續后入賬;在采用匯兌結方式下,企業應在發出商品時入賬。
二、應收賬款核算的科目設置
為了反映和監督應收賬款的發生、收回等情況,企業應設置“應收賬款”科目。“應收賬款”科目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業務,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收取的款項和代墊的運雜費。
該科目屬于資產類科目,其借方登記企業應收取的各種款項,貸方登記企業已收回或轉作商業匯票結算方式的應收賬款,以及已轉銷的壞賬損失。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應收賬款;期末如為貸方余額,反映企業預收的賬款。“應收賬款”科目應按不同的購貨或接受勞務的單位或個人設置明細科目,以詳細反映和監督企業應收的各種款項的發生和回收情況。
三、應收賬款核算的主要賬務處理
1.應收銷貨款的賬務處理
企業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時,按應收的全部款項(含增值稅),借記“應收賬款”科目;按不含增值稅的銷售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當企業收到款項時,應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
2.應收代墊包裝費、運雜費的賬務處理
企業在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時,可能會為購貨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和個人代墊包裝費、運雜費。在這種情況下,應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企業收回代墊費用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
3.應收賬款轉為應收票據的賬務處理
企業發生應收賬款后,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和個人可能改用商業匯票方式結算。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收到經承兌的商業匯票時,應借記“應收票據”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
第二節 壞賬的核算
一、壞賬的概念
所謂壞賬是指企業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由此而產生的損失,稱為壞賬損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商業信用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壞賬損失。現行制度規定,確認壞賬損失應符合下列條件:
(1)因債務人破產或者死亡,以其破產財產或者遺產清償后,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
(2)因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并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無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極小。
但是,按照會計程序確認為壞賬的應收賬款,并不意味著企業放棄其法律上的追索權,一旦重新收回,應及時入賬。
二、壞帳損失核算的科目設置
為了反映和監督壞賬準備的提取、沖銷、結轉情況,企業應設置“壞賬準備”科目。該科目是一個資產類科目,同時又是一個備抵調整科目,在資產負債表中作為 “應收賬款”的減項反映。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已發生的壞賬損失和沖回已多提的壞賬準備,貸方登記企業按規定計提的壞賬準備及收回已轉銷的壞賬損失,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經提取而尚未轉銷的壞賬準備數額。
三、壞賬損失的賬務處理
壞賬損失的核算一般有兩種方法:
1.直接轉銷法
直接轉銷法是指在實際發生壞賬時,將壞賬損失直接計入期間費用,同時沖銷應收賬款。在直接轉銷法下,企業不需設置“壞賬準備”科目。
當壞賬損失實際發生時,直接按其損失金額借記“管理費用――壞賬損失”科目,同時沖減已確認為壞賬的應收賬款,貸記“應收賬款”科目。如果已沖銷的應收賬款以后又收回時,則應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管理費用――壞賬損失”科目,以恢復企業債權并沖減管理費用,然后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以反映賬款收回的情況。
[例6]某企業應收賬款中,應收A公司的賬款為5000元。確認無法收回壞賬時,企業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壞賬損失 5000
貸:應收賬款――A公司 5000
如果已確認并轉銷的這部分壞賬損失以后又收回時,企業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A公司 5000
貸:管理費用――壞賬損失 5000
然后,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5000
貸:應收賬款-A公司 5000
直接轉銷法的優點是賬務處理簡單易懂;缺點是這種方法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及收入與費用配比的會計原則,在轉銷壞賬損失的前期,對于壞賬的情況不做任何處理,從而忽視了壞賬損失與賒銷業務的聯系;而且這種核銷手續繁雜,導致企業發生大量陳賬、呆賬。由于長年掛賬,虛增了企業的利潤,也虛增了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的可實現價值。
2.備抵法
備抵法按期估計壞賬損失并計入期間費用,形成壞賬準備。當某一應收賬款全部或部分被確認為壞賬時,應根據其金額沖減壞賬準備,同時轉銷相應的應收賬款金額。采用備抵法,企業需設置“壞賬準備”科目。企業計提壞賬準備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實際發生壞賬時,借記“壞賬準備”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如果已確認并轉銷的壞賬以后又收回時,則應按收回的賬款金額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以恢復企業債權并沖回已轉銷的壞賬準備金額;然后,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以反映賬款收回情況。
備抵法首先要按期估計壞賬損失。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和銷貨百分比法。這里只介紹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
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是按應收賬款余額的百分比來估計壞賬損失的一種備抵法。采用這一方法是根據會計期末應收賬款的余額乘以估計壞賬率即為當期應估計的壞賬損失,可據此提取壞賬準備。
我國現行制度規定,企業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一般為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0.3%-0.5%,“壞賬準備”科目第一年按應收賬款余額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后年度均在“壞賬準備”賬面余額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例7]某企業1996年估計壞帳損失為6000元,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壞帳損失 6000
貸:壞帳準備 6000
1997年確認某客戶的壞帳損失為4000元,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壞帳準備 4000
貸:應收賬款 4000
采用備抵法有以下優點:
(1)預計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作為壞賬損失及時計入費用,避免企業虛增利潤,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2)在報表上列示應收賬款凈額,可以較真實地反映應收賬款的可實現凈值,從而使報表使用者清楚地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
(3)使企業能更好地把握應收賬款所占用的資金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加速企業資金的周轉,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第三節 應收票據的核算
一、應收票據的核算內容
應收票據是指在采用商業匯票結算方式下,企業所持有的、尚未到期兌現的商業匯票。它實際上是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而收到票據后形成的一種債權,屬于企業的流動資產。目前,我國所使用的商業匯票主要是不帶息票據。
二、應收票據利息的計算
由于應收票據有帶息與不帶息之分,所以對于不帶息票據,不存在計算利息的問題;對于帶息票據,其利息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收票據到期應計利息=應收票據面值×利率×時間
上式中,利率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種,換算時全年按360天計算,每月按30天計算(不論大月、小月、平月還是閏月)。
日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30
月利率=年利率÷12
一般而言,用百分號表示的利率,如無特別指明,均指年利率。
票據的時間有兩種表示方法:
一種以日數表示,于若干天后到期。此時,到期日數按實際日歷天數,采用“算頭不算尾”的方法計算。
[例9]一張面值為36000元、利率為10%、60天到期的商業匯票,其出票日期為8月1日,則其到期日為9月30日。
8月1日至8月31日為31天(8月1日計入);
9月1日至9月30日為29天(9月30日不計入)。
此票據到期后的應計利息為:
36000×(10%÷360)×60元=600元
另一種以月數表示,于若干月后到期。它以對日為一個月(如從3月15日至4月15日),每月按30天計算,而不論其實際日歷天數為多少。對不滿一個月的零頭天數,則按實際日歷天數,采用“算頭不算尾”的方法計算。
[例10]一張面值為30000元、利率為12%、3個月到期的商業匯票,其出票日為3月10日,則其到期日為6月10日。該票據到期后的應計利息為:
30000×(12%÷12)×3元=900元
如果出票日正好在月末,則按月數表示時間的到期日為到期月份的月末。例如,某票據1月31日開出,3個月后到期,則其到期日為4月30日。
三、應收票據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為了反映和監督企業應收票據的取得和收回情況,企業應設置“應收票據”科目。該科目屬于資產類科目,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而收到的商業匯票。其借方登記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而收到的經承兌的商業匯票的面值,貸方登記到期收回或未到期向銀行貼現、背書轉讓的商業匯票的面值,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尚未到期收回的應收票據的面值和應計利息。企業還應在“應收票據”總賬下,按不同的票據種類進行明細分類核算。為便于管理,企業應設置“應收票據登記簿”,逐筆記錄每一應收票據的詳細資料,待應收票據到期,收清票款后,應在“應收票據登記簿”中逐筆注銷。
四、應收票據的主要賬務處理
1、不帶息應收票據的賬務處理
不帶息應收票據的到期值等于其面值。企業收到應收票據時,按應收票據的面值,借記“應收票據”科目,按實現的營業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應收票據到期收回賬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票據”科目。商業匯票到期時,如果承兌人違約拒付或無力償還票款,收款企業應將到期票據的票面金額轉入“應收賬款”科目。現舉例說明如下:
[例11]甲公司5月20日向乙公司銷售一批產品,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產品銷售收入為20000元,增值稅額為3400元。同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開出并經銀行承兌的不帶息商業匯票一張,其出票日為5月20日,期限為3個月,面值為23400元。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票據 234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0
3個月后,應收票據到期,收回票款23400元并存入銀行,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23400
貸:應收票據 23400
[例12]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一批產品,貨款為30000元(不含增值稅),但尚未收到,已辦妥托收手續,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35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
5日后,甲公司收到乙公司開來一張3個月的商業承兌匯票,面值為35100元,抵付產品貨款,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票據 35100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35100
3個月后,票據到期,收回票款35100元并存入銀行,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35100
貸:應收票據 35100
如果該票據到期時,乙公司無力償還票款,甲公司應將到期票據的票面金額轉入“應收賬款”科目,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35100
貸:應收票據 35100
2、帶息應收票據的核算
帶息應收票據的到期價值等于票據的面值與票據到期應計利息之和。企業收到帶息應收票據時,應按票據面值借記“應收票據”科目,按實現的營業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按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帶息應收票據,應于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按應收票據的票面價值和確定的利率計提利息,計提的利息增加應收票據的賬面價值,借記“應收票據”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帶息應收票據到期時,應按收到的本息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票據面值貸記“應收票據”科目,按兩者的差額貸記“財務費用”科目。企業收到的帶息票據到期時,如果承兌人無力償付或違約拒付票款,則企業應在收到銀行退回的商業承兌匯票、委托收款憑證、未付票款通知書或拒絕付款證明時,按到期票據的賬面價值轉入“應收賬款”科目,即按帶息票據到期時的賬面價值,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應收票據”科目。到期不能收回的帶息應收票據,轉入“應收賬款”科目核算后,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時不再計提利息。現舉例說明如下:
[例13]甲公司于9月10日向乙公司銷售一批產品,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產品銷售收入為10000元,增值稅額為1700元。同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開出的一張6個月到期、年利率為10%、票面金額為11700元的商業承兌匯票。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票據 11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
6個月后,應收票據到期,甲公司收回票據本金和利息,存入銀行。
應收票據利息=11700×10%×(6/12)元=585元
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12285
貸:應收票據 11700
財務費用 585
如果票據到期時,乙公司無力償還票款,甲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 12285
貸:應收票據 12285
五、應收票據的轉讓
應收票據轉讓是指持票人因償還前欠貨款等原因,將未到期的商業匯票背書后轉讓給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業務活動。
企業將持有的應收票據背書轉讓,以取得所需物資時,按應計入物資成本的價值,借記“在途物資”、“原材料”、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借記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應收票據的賬面價值,貸記“應收票據”科目,如有差額,借記或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第四節 預付賬款與其他應收款的核算
一、預付賬款的核算
預付賬款是企業按照購貨合同規定,預先支付給供貨單位的貨款,預付賬款與應收賬款都屬企業的短期債權,但應收賬款是企業應收的銷貨款,即應向購貨單位收取的款項;而預付賬款是企業的購貨款,是預先付給供貨方客戶的款項。因此,二者應當分別設置科目。
1、 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為了反映和監督預付賬款的支出和結算情況,企業應設置“預付賬款”科目,以進行總分類核算,同時,還應對預付賬款按供貨單位的名稱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分類核算。“預付賬款”科目屬于資產類科目,核算企業按照購貨合同規定預付給供貨單位的貨款。其借方登記企業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貸方登記企業收到所購物品應結轉的預付貨款,期末余額如在借方,反映企業實際預付的款項;期末如為貸方余額,反映公司尚未補付的款項。預付款項情況不多的公司,也可以將預付的款項直接記入“應付賬款”科目的借方,不設本科目。
2、 預付賬款的主要賬務處理
企業預付的款項,借記“預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購物資時,根據發票賬單等列明應計入購入物資成本的金額,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金額,貸記“預付賬款”科目。補付的款項,借記“預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預付賬款”科目。
[例17]某企業定購一批原材料,向供貨方預付材料款共10000元,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預付賬款 1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收到材料和專用發票時,全部貨款為20000元,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為3400元,應補付13400元,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 2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00
貸:預付賬款 23400
補付的貨款:
借:預付貨款 13400
貸:銀行存款 13400
二、其他應收款的核算
其他應收款是指除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和預付賬款以外,企業應收、暫付其他單位和個人的各種款項。其他應收款包括的內容主有:應收的各種罰款,應收出租包裝物押金,應收、暫付上級單位屬單位的款項,應收的各種賠款,應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撥給職能科室、車間、部門和職工的備用金等。
1、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為了反映和監督其他應收款的結算情況,企業應設置“其他應收款”科目,以進行總分類核算。“其他應收款”科目屬于資產類科目,它核算企業除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及預付賬款以外的其他各種應收、暫付款項。其借方登記企業所發生的應收未收的賠款、罰款、租金,以及支付備用金等各種應收、暫付款項;貸方登記收回應收、暫付款項或單位、個人報銷預支款項;期末余額在借方,表示應收未收的各項其它應收款,并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將其余額列示于其他應收款項目中。
“其他應收款”科目還應按項目分類并按不同債務人設置明細科目,以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2、其他應收款的主要賬務處理
當企業發生應收未收的賠款、罰款、租金,以及支付備用金、包裝物押金等其他各種應收、暫付款項時,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有關科目;收回應收、暫付款項或單位、個人報銷預支款項時, 借記有關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例18]職工李××于3月10日借差旅費3000元。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李×× 3000
貸:現金 3000
[例19]承例18,職工李××于3月25日報銷差旅費2400元并交回余款600元。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2400
現金 600
貸:其他應收款――李×× 3000
為了滿足企業內部各單位日常小額零星開支的需要,并簡化核算手續,可建立定額備用金制度加以控制。所謂定額備用金制度,是指企業的會計部門協同使用備用金的單位,根據日常零星開支的需要,事先核定備用金定額,由使用備用金單位填制借款單,一次領出現金(或現金支票),報銷時由會計部門根據審核后的報銷憑證,用現金(或現金支票)補足備用金定額。實行定額備用金制度的企業,會計部門撥付備用金時,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
根據報銷金額補足備用金定額時,借記有關科目,貸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報銷數和撥補數都不再通過“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如果企業認為備用金沒有繼續設置的必要而予以取消時,應借記“現金”、“銀行存款”、“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例20]某企業實行定額備用金制度,月初行政科領取備用金3000元,月末行政科報銷日常開支1800元,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預付備用金時:
借:其他應收款 3000
貸:現金 3000
報銷并補足備用金定額時:
借:管理費用 1800
貸:現金 1800
如果該企業認為行政科的備用金沒有繼續設置的必要而予以取消時,該部門應在報銷的同時交回剩余的備用金,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1800
現金 1200
貸:其他應收款 3000
第五節 資本積累
1.資本主義再生產和資本積累
社會再生產是不斷重復、不斷更新的生產過程。任何社會再生產都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再生產按其規模可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征是擴大再生產。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基礎和起點,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1)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
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是指資本家把剝削來的剩余價值全部用于個人消費,再生產在原有的規模上重復進行。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的分析,揭露出從一個孤立的生產過程中看不到的一些重要特征:
第一,揭露出工資的真正來源,即資本家用來購買工人勞動力的可變資本是由工人自己創造的;
第二,揭露出資本家的全部資本都是工人創造的;
第三,說明了工人個人消費從屬于資產階級的需要,是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必要條件。
由此可見,資本主義再生產不僅生產商品,不僅生產剩余價值,而且還生產出資本家和雇傭工人,資本主義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
(2)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
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是指資本家不是把剩余價值全部用于個人消費,而是把剩余價值的一部分轉化為資本,用來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生產在擴大的規模上重復進行。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就是資本積累。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重要源泉,資本積累則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
(3)資本積累的實質
在擴大再生產的條件下,資本家用來購買追加勞動力的資本,是由剩余價值轉化而來的;追加資本不僅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結果,而且反過來成為擴大對工人剝削的手段;資本家不僅無償地占有工人過去創造的剩余價值,而且不斷地利用這種剩余價值從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
資本積累的實質是資本家不斷利用無償占有的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繼續無償占有別人更多的勞動,以擴大生產規模和增殖資本價值。
隨著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進行,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轉化為資本主義占有規律。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是指各個商品生產者對自己的商品具有所有權,并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占有別人的商品。資本主義占有規律的內容是:資本家通過勞動力的買賣,占有了工人生產的全部產品及其中包含的剩余價值。這一占有規律,在資本主義的一次生產過程中,表現為一次性地無償占有;在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中,表現為不斷反復地占有;在資本積累過程中,表現為資本家用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來換取工人更大量的活勞動。但是,資本主義占有規律不是對商品所有權規律的違反,而是對它的應用,因為勞動力的買賣仍是遵循著等價交換原則進行的。
(4)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
資本積累受剩余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的支配:
①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決定了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對剩余價值的無限追求是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
②資本主義的競爭規律作為一種強制力量,迫使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這是資本積累的外在壓力。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使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因。
在剩余價值分為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比例不變的條件下,資本積累的數量取決于剩余價值的絕對量,從而一切能夠決定剩余價值量的因素,都會影響資本積累的數量。這些因素包括:①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②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③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的差額;④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2.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和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
(1)資本有機構成
第一,從物質形態看,反映技術水平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
第二,從價值形態看,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
第三,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而又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有機構成。
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單個資本的增大為前提的。單個資本的增大則是通過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兩條途徑來實現的。
資本積聚是指由資本積累而引起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增加,而更側重于生產資料規模的擴大。資本積聚是伴隨著資本積累而進行的,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直接結果,資本積累是資本積聚的重要條件。
資本集中是指把原來分散的眾多中小資本合并成為少數大資本。資本集中是通過吞并和聯合兩種形式借助于競爭和信用兩個強有力的杠桿實現的。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兩者的區別在于:
①資本積聚會使社會資本總額增大,而資本集中則不會增大社會資本的總額,它只是改變社會資本總額在資本家之間的分配。
②資本積聚的增長要要受社會財富的絕對增長的限制,因此增長速度受到制約;而資本集中不受社會財富增長速度的限制,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
兩者的聯系在于:
一方面資本積聚使個別資本總額增大,競爭實力增強,從而會加速資本集中的進展;
另一方面資本集中使個別資本總額增大,越有條件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從而加快資本的積累和積聚。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之間是互相促進、互相推動的關系。
(2)相對過剩人口的產生
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是指在資本積累過程中,不變資本在全部資本中所占比重增大,可變資本所占比重相對減少。由于資本對勞動量的需求不是取決于全部資本的大小,而是取決于可變資本的大小。所以,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可變資本在社會總資本中所占比重減少,這就使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地減少,在有些部門,對勞動力的需求會絕對地減少。
與此同時,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勞動力對資本供給卻日益絕對地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①由于技術進步和機器的廣泛使用,許多操作變得簡單了,大量的婦女和兒童涌進工廠。
②大批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加入雇傭勞動者隊伍。
③人口的絕對量,乃至勞動力的絕對量在不斷增加。
這樣,一方面是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地,甚至是絕對地減少;另一方面勞動力對資本的供給卻迅速地增加,結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業,產生相對過剩人口。相對過剩人口是指勞動力的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要,即這部分勞動力的使用不能給資本帶來平均的剩余價值。這種人口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
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不僅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而且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這時因為:
①相對過剩人口對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起著“蓄水池”的作用,可以隨時調節勞動力的供給。
②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資本家加重對在業工人的統治和剝削。
在資本主義社會,相對過剩人口有三種形式:①流動形式的過剩人口;②潛在形式的過剩人口;③停滯形式的過剩人口。
(3)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資本積累一般規律揭示了資產階級財富的積累同無產階級失業、貧困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這就是說,由于資本積累的增長,從而引起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造成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相對地、有時甚至是絕對地減少,由此形成相對過剩人口即產業后備軍。
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尖銳地揭露了資本積累過程的對抗性矛盾:它的一極是資本家財富的積累,另一極卻是無產階級失業、貧困的積累。在業工人為減少貧困,就得多受勞動折磨;失業工人不受勞動折磨了,卻要受貧困增大的折磨。
3.資本積累的歷史作用及其趨勢
(1)資本的原始積累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社會經濟條件:一是有大批的一無所有的自由勞動者,他們可以而且必須*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生存;二是大量貨幣財富在少數人手中的積累,他們有條件雇傭大批工人,進行規模較大的資本主義生產。這兩個條件的形成過程,就是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
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暴力的過程,是對本國和殖民地的勞動人民進行掠奪的結果。對農民土地的剝奪,使破產農民成為近代無產者,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基礎。
(2)資本積累的歷史作用
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了封建主義生產方式而建立起來,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資本積累促進了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勞動的社會化。
(3)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后,剝奪過程沒有停止,剝奪的形式發生了變化,過去是資本家剝奪個體勞動者,現在則出現了大資本家對小資本家的剝奪。
隨著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進行,資本主義生產越來越社會化。這主要表現在:
①出現了規模巨大的企業,集中成千上萬的工人一起共同生產,生產過程成為許多人共同協作的社會化生產,產品也成為協同勞動的產品。
②各個企業和各個部門之間的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不斷發展,它們之間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協作關系日益密切。
③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狹小的、分散的地方市場逐漸匯合成為統一的國內市場,進而又突破國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和發展了世界市場。
資本主義生產的高度社會化,客觀上要求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社會共同占有,以便對社會生產實行統一的計劃管理,并根據社會的需要對勞動產品實行統一分配。這樣,生產關系才能適應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但是,在資本積累過程中,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越來越集中于少數資本家手中,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決定著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系列矛盾,如單個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有計劃性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等。這表明,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已經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之間不能相容的程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局限性與過渡性,使其必然為新的社會制度所取代。
資本主義積累的發展,不僅為自己的滅亡準備了客觀物質條件,即社會化大生產,而且還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準備了社會力量,即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是最先進社會生產力的代表,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
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建立,是對以個人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一個否定;而資本主義積累,又必然引起對資本主義私有制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之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在協作和對土地及*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這種新形式的個人所有制,是指聯合起來的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實際上就是由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
?09年4月全國各省市自學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匯總
?環球網校2009年自考課程查看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