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2009年自學考試古代漢語復習資料(七)

2009年自學考試古代漢語復習資料(七)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第二十九課逍遙游

  一、字:稃==餐,反→返,知→智,辯―辨。

  二虛詞:1 、鯤之大:取獨用法。2 、鵬之徙于南冥也。取獨用法。3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前二“也”,是句中語氣詞,表停頓語氣。4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用在選擇句中,加強揣測語氣,“是還是”。5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且、夫”二個語氣詞,合用表示進一步發議論譯為“再說”。“之”取獨。“也”,句中語氣詞。6 、則風斯在下矣:

  則、就。7 、而后乃今培風:“而后”然后,“乃今”,就。8 、之二蟲雙何知:這,(指示代詞)作定語。9 、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豈不…嗎。(表反問的習慣說法)。10、且適南冥也:將要。11、彼且奚適:將。12、定乎內外之分:于(介)。

  三實詞:1 、怒而飛:奮發。2 、天之蒼蒼:深藍色。3 、而后乃今培風:憑、乘著(動)。4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夭閼”雙聲連綿詞,阻隔、阻擋。“圖”,計劃、打算。5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決”迅速的樣子。“搶”,觸、碰。6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到。7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到去。“莽蒼”,疊韻連綿詞,郊野的顏色,這里代郊野。“果然”充實飽滿的樣子,這里形容腹飽。(形)。8 、小年不及大年:壽命。9 、朝菌不知晦朔:“晦”陰歷每月最后一天。“朔”,月歷每月初一。10、眾人匹之:相比。11、絕云氣:穿過。12、此大小之辯也:通“辨”,區別。13、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取信。14、宋榮子猶然笑之:神態輕松的樣子。15、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譽”,稱贊。“加勸”,更加奮勉,更受鼓勵。16、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非”,責難。“沮”懊喪。17、非數數然也:拼命追求的樣子。“數”讀shuo.17 、泠然善也:輕妙的樣子。

  四活用:1 、水擊三千里:名→狀,在水面上。2 、而后乃今將圖南:名→動,向南飛。3 、奚以九萬里而南為:(同上)4 、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名→動,向上飛。5 、彼于致福者:使到,即招致

  五、句:1 、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2 、則芥為之舟。(雙賓語)3 、莫之夭閼:(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4 、奚以九萬里而南為:(疑代)5 、之二蟲又何知:(同上)6 、奚以知其然也:(同上)。6 、以五百歲為春,以五百歲為秋:修辭上的互文見義。指五百年為一春秋,,即為一年。7 、彼且奚適:(疑代)。8 、彼且惡乎待哉:(疑代)(“且”,還要。“待”,依靠)。

  六、常用字:1 、志:(1 )常用義:A 志向、志愿。B 記載下來,如“《齊諧》者,志怪者也”。

  此義保存在現代漢語的“雜志”中。-記住。(2 )“志”與“意”的意義有時可以相通。但“志”偏重于外向的思想活動。“意”偏重內心想法。(3 )是“識”的古文形體。

  2 、圖:(1 )常用義:A 計慮、謀取,如要課“而后乃今將圖南”―設法對付。B 圖畫、畫像―繪畫(動)

  3 、絕:(1 )本義:斷絲。(2 )引申義:A 弄斷―斷絕―盡B 橫越、穿過,如本課“絕云氣”―到了極點(形)

  4 、勸:(1 )古義:勉力、奮力,如本課“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2 )引申義:勉勵、鼓勵如“以勸事君者”―勸說。(3 )古代“勸”不用于消極的勸阻。都用于積極的鼓勵。

  5 、年:從禾千聲。(1 )本義:谷熟,即谷物豐收。(2 )引申義:年月的年―歲數、年齡。如本課“小年不及大年”。

  6 、負:會意字,從人從貝。(1 )本義:恃,即依恃、憑仗。(2 )引申義:背倚、背靠著―背負―受載、承受,如本課“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蒙受―抱持―內心抱有、餐有―失敗―背棄、違背―辜負、對不起人―欠缺、缺少、虧欠―賠償、補償。

  第三十課秋水

  一字:辯―辨,?==蛙,比―庇,卒―萃,豪―毫。

  二虛詞:1 、吾非至于子之門:如果不是(假設否定連詞)。2 、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米之在大倉乎:取獨。

  三實詞:1 、望洋向若而嘆曰:“望洋”,疊韻連綿詞,迷惘直視的樣子。“若”,海神名。2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前“聞”聽說(動),后“聞”,見聞、學說(名)。3 、吾非至于子之站,則殆矣:

  危險。4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語”,談論。“虛”,住地。5 、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空、盡。6 、乃知爾丑:淺陋。

  四活用:1 、順流而東行:名→狀,向東。2 、東面而視:同上。3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形→意動,“認為少”,“認為輕”。4 、此其自多也:形→意動,認為多,引申稱贊、夸耀。

  5 、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同上。

  五句:1 、以為莫己若。(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2 、我之謂也:代詞復指賓語前置。3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助動詞,表被動。(被動句)4 、又奚以自多(疑代)

  六、常用字:1 、虛:(本義):大土山。(2 )引申義:所在地、住地。如本課“拘于虛也”―都邑舊址―廢墟。以上各義舊讀QU,也寫作“墟”。(3 )還有一個常用義:空虛,(與“盈”“實”相對)

  -A 不真實―敞開、打開。B 枉然、白白地。

  2 、語:(1 )常用義:告訴(動)如“公語之故,且告之悔”,讀YU―交談、談論,如“爾將可與語大理矣。”(2 )作名詞時,常用義是話、言論―諺語。(3 )“語”和“言”都有說話和言論意思。

  “言”是自動跟人說話,“語”偏重于回答問話或交談。

  3 、比:(1 )本義:并列、并排。如“子比而同之”(2 )引申義:A 連接、接近―及、等到B 偏袒。以上各義舊讀bi.C比較,如“此其比萬物也”―比照。(3 )通“庇”,寄托。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

  4 、形:(1 )本義:形象、形狀。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2 )引申義:形跡―形成,成為某種形象(動)-使動,使之現形、顯露―形勢。

  5 、方:與道、理有同義的地方。都指學問、道理、規律、儒家倫理道德和學問。但有區別:“方”

  重在技巧的方式和方法。還可以指行為品質的正直,作表正在、方才、將要等意義的副詞。

  三十一五蠹

  一字:甕==蚌,說→悅,?-修,翦―剪,采→?,竇―瀆,?==餉,士→仕,橐-托,庸→?,有―又,上―尚。

  二虛詞:1 、堯之王天下也:取獨。2 、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用來的辦法。

  三實詞:1 、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承受得起。讀sheng.2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期望、要求。“修”學習。“法”,效法。3 、而民自治:自然治理得好。4 、饑歲:荒年,五谷不收叫饑。5 、穰歲之秋,疏客必食:“穰歲”,豐年。“食”拿食物給吃。6 、是以古之易財:輕視。7 、地方百里:兩個詞,土地、見方。8 、執干戚舞:“干”,盾。“戚”,斧。9 、中世逐于智謀:競爭。10、子言非不辯也:言辭動聽。

  四活用:1 、使王天下:名→動,作王,統治。2 、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之世者:形→意動,以…為美,贊美、稱道。3 、禽獸之皮足衣也:名→動,穿。4 、堯之王天下也:名→動,統治。

  5 、故傳天下不足多也:形→動,稱贊。6 、故人重之:形→意動,認為…重,看重。7 、夫山居而谷汲者:名→狀,在山上,到山谷里,表處所。8 、澤居苦水者:“澤”,名→狀,在沼澤地區,“苦”,形→意動,以…為苦。9 、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使動,使…歸附。“王”同上。

  五句:1 、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雙賓語。2 、而身為宋國笑:被動句。3 、為之政:雙賓語。

  六常用字:1 、備:(1 )常用義是防備。如“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具備、準備。-齊備-設施,措施,如本課”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全、盡。如”備遭艱厄“。

  2 、臣:(1 )本義是奴隸。如“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2 )引申:君王身邊的官吏-動詞,臣服-對君王的謙稱。

  3 、身:(1 )本義是指懷孕。后寫作娠。(2 )另一常用義是指身體的軀干部分-泛指身體-自身。如“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親自,如“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裴以為民先”-生命。

  (3 )身、體的區別:身指軀干,體指身體的各個部分

  4 、法:(1 )基本義是法則,法度。A 法令、制度、規章。B 特指法律、刑法。(2 )方法,措施。

  (3 )取法、效法。如“不法常可”。(4 )動詞,依法處治。“將法太子”。

  5 、遂:(1 )常用義:順利完成,成功。如“四者無一遂”。 2)引申義:形容詞,順利。如“可遂破也”-副詞,竟然-副詞,于是、便。如“遂田于貝丘”。

  遂、竟的區別:在“完成”這個意義上同義,但前者強調目的的完成,后者則是過程的終結,如未遂政變,未竟事業。

  6 、伐:甲骨文象用戈砍人的頭,(1 )本義:砍殺。(2 )引申義:砍伐(樹木)。如“伐木丁丁”

  -討伐、進攻,如“司馬錯欲伐蜀”-批評、責備。如“伐孔子之說”-功勞,如“自矜功伐”。

  征、伐、侵、襲、攻的區別:是一組近義詞,征帶有褒義,最初用于天子攻諸侯,攻無道者。侵和襲帶有貶義。伐是中性的,后來由于常同征連用,也帶有褒義了“征伐以討其不然”。征和伐是公開的、大張旗鼓的軍事行動;侵和襲是不宣而戰的秘密軍事行動,襲比侵更富于隱藏性和突然性,是偷襲。攻是攻打,多指具體攻打某個地區或城市。

  第三十二課論貴粟疏

  一字:畜―蓄,臧→藏,?==畝,政―征,賈→價,亡―無,仟―阡,佰―陌,文→紋,責→債,敖→遨,

  二虛詞:1 、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兩次。2 、明主知其然也:如此,這樣(代)。3 、故民可得而有之:表順接的連詞。4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用來的方法。5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如今(假設將要發生的事情。)

  三、實詞:1 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防備的措施。2 、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不讓、不亞于。3 、不農則不地著:土著定居一地。4 、雖有高城深池:護城河。5 、不待甘旨:味美的食物。6 、雖慈母不能保其子:保有。7 、實倉廩:充實。8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養、治理。9 、盜賊有所勸:勉勵、鼓勵。10、中人弗勝:“中人”,一般人。“勝”,勝任。11、尚復被水之災:遭受。12、當具:被攤派上。

  13、交通王侯:交結往來。14、衣必文采:錦繡衣服。15、有仟伯之得:本指田間小道,這里指代田畝。

  16、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前“務”要務(名)。后“務”致力于(動)17、粟有所渫:流通。18、三曰勸農功:“勸”鼓勵。“功”,事。19、湯池百步;貯有熱水的城壕。20、爵者。,上之所擅:專有。

  四活用:1 、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使動,使…吃,使…穿。2 、而國亡捐瘠者:用作名詞,指被遺棄的和瘦得不成樣子的人。3 、不地著則離鄉輕家:形→意動,把看得輕。4 、故務民于農桑:使動,使盡力地去做。5 、薄賦斂,廣畜積:使動,使…輕;使…廣。6 、在于把握:動→名,握起來的手掌。7 、然而眾貴之者:形→意動,把…看得很貴重。8 、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形→意動,把…看得貴重;把…看得輕賤。9 、乘堅策肥:“堅”“肥”形→名,堅車肥馬。“策”,名→動,用鞭子趕馬。

  10、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寶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形→意動,把…看得卑賤;把…看得尊貴。

  11、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形→意動,認為…低賤,認為…尊貴。13、欲民務農,在于貴粟:形→使動,使…貴重起來。

  五句: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判斷句。“所以者”就是“導致的原因”。

  六、常用詞:

  1 、貧(窮):(1 )貧的基本含義:寡少,一般是日常生活中衣食錢財的缺乏。窮的基本含義是“困迫”,一般指處境困頓惡劣,走投無路。常用來指仕途中的不得志。貧乏連文,義相近。貧賤連文,義相關。貧與富相對為文。窮困義相近,連文。窮的對立面是達或通。(2 )引申義:極、盡、尋究。

  2 、文(字):(1 )本義:指在人的身體上刺繡花紋。(2 )引申義:泛指花紋、紋理。后造“紋”

  字-泛指一切漢字-文教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文章,如“故為之文以志”-法律條文-華麗、有文采,如“其旨遠,其辭文”具體的錦繡服裝、花紋- ,如“衣必文采”。(3 )文章。

  指才華、文字寫成的文章-修飾,文飾。成語“文過飾非”。

  字:(1 )本義:生孩子,生育。(2 )引申:撫養、撫育-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合體字-泛指文字。

  3 、走:(1 )本義:跑。如“夸父與日逐走”。(2 )引申義:特指逃跑、逃奔,如“城壞,齊人走”。亡走連文,奔走連義-奔向某地。

  走、行的區別:行,是現代的走;走,是現代的跑。緩慢而行叫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

  快行而行叫趨。入而徐趨。比趨的速度還要快,步伐還要大,是走;比走的速度還要快是奔。走是跑,奔是飛跑,狂跑。

  4 、策:(1 )本義:馬鞭。如“振長策而御宇內”(2 )引申義:鞭策、趕,如“乘堅策肥”―計數的小籌―卜筮用的蓍草-謀劃、策劃-策略。不足。(3 )通“冊”,簡冊。

  5 、亡:(1 )常用基本義:逃匿,逃跑。如“桓楚亡”。亡逃連文,義近……亡匿連文。流亡連文。

  亡走連文。奔亡連文。亡失變文同義。存亡相對為文。(2 )引申:滅亡、衰亡。亡興相對為文。(3 )

  亡與“無”音義相通。

  第三十三課報任安書

  一、字:罷―疲,說→悅,卒→猝,指→?,?-修,徇-殉,旃-?。?==訴,詘-屈,剔==剃,?==阱,槍―搶,以―已,罔→咀,摩―磨,責→債。

  二、虛詞:

  1 、若望仆不相師:指代對方的副詞。“不相師”即不向您學習。

  2 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在旁邊,謙敬副詞。

  3 顧自以為身處穢,動而見尤:“顧”只是(轉折連詞)。“見”:被(表被動的助動詞)。

  4 士為知己者用:幫、替(介)5 、適足以見笑而自點:“適”僅僅、只(副)。“見”被(表被動的助動詞)

  6 、行莫丑于辱先:沒有誰(否定性無定代詞)

  7 、商鞅因景監見:憑著、依靠(介)

  8 、乃欲仰首伸眉:竟然、居然(副)。

  8 、主上幸以先人之故:表敬副詞,表示對方的行為給自己帶來幸運或恩惠。

  9 、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賢王:都、全(范圍副詞)。

  10、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乎”,于(介),“固”,本來(副)

  11、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同…相比(介詞,引進比較對象)

  12、特以智窮罪極,卒就死耳:“特”,只不過,僅僅(副)。“卒”,終于。(副)13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有的人(肯定性無定代詞)。

  1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所以”,譯為“導致…的原因”,“所”是輔助性代詞:“以”是介詞。“殆”,表推測委婉語氣的情態副詞。

  15、以稍凌遲…,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稍”,漸漸(副)。“乃”,才(副)。“斯”,此、這(代)

  16、所以隱忍茍活…者:同第14題。

  17、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勝”,盡(副)。“唯”僅僅(副)

  18、思垂空文以自見:來(連接行為動作的目的)

  19、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句首語氣詞,相當于“乃”。20、凡百三十篇:總共(副)21、然此可為智者道:“然”,但是(轉折連詞)。“為”,給、對(介)

  22、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直”,僅僅、只不過(范圍副詞)。“寧”,難道(表反詰語氣副詞)

  23、謹再拜:表敬副詞。

  24、雖累百世,垢彌甚耳:“雖”,即使(連)。“彌”,更加(程度副詞)

  25、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且”,姑且(副)。“與”,根據、隨著(介)

  26、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竟然、居然(副)。

  27、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適足取辱耳:“雖”即使(連)。“以”,來(連接動作行為的目的。)。“適”,恰好、正好(副)。

  三、實詞:1 、意氣勤勤懇懇,若望不相師:“勤勤懇懇”,誠摯懇切。“望”,怨。

  2 、仆雖罷駑:“罷”疲弱。“駑”,劣馬。此處比喻自己才能庸劣低下。

  3 、身殘處穢:污穢低賤。

  4 、獨郁悒而誰與語:雙聲聯綿詞,憂愁苦悶。

  5 、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閑得竭指意:“淺”,少。“閑”,空閑。“指”,意旨,心里的想法。

  6 、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冬季:“不測”,很深。“迫”,臨近、接近。

  7 、仆又薄從土雍,恐卒然不可為諱:“薄”,迫、逼近。“卒然”,突然。

  8 、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抒發。

  9 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遺憾。

  10、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闕然”,(時間)隔了很久。“報”,回答、回信。“過”,過夫。

  11、修身者智之符也:符信、憑證。

  12、愛施者仁之端也:“愛”,愛憐、同情。“施”,施舍。

  13、取與者,義之表也:標志。

  14、禍莫?于欲利:慘痛。

  15、詬莫大于宮刑:恥辱。

  16、趙良寒心:灰心失望。

  17、事有關于宦豎…而況于慷慨之士乎:“豎”,卑賤者。“慷慨”,意氣風發,情緒激昂。

  18、仆賴先人緒業:“賴”依靠。“緒業”,余業。

  19、外之又不能備行伍…有聽將搴旗之功:“行伍”,軍隊的代稱。“搴”,拔取。

  20以為交游光寵:光耀和榮幸。

  21無所短長之效:“短長”,偏義復詞,重在“長”,指長處特長。“效”,奉效、獻出。22、不以此時引綱維:比喻國家的法度。

  23、仆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負”,缺少。“鄉曲”,鄉里。

  24、使得奏薄技:進、奉獻。25、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知”,交往,社交往來。“室家”

  指妻室。

  26、竭其不肖之才力:不賢。27、接殷勤之余歡:“接”,交流。“殷勤”,情意懇切的樣子。

  28、自守奇士:自守節操。

  29、躬自流涕,?血飲泣:“涕”,淚。“?”,用手捧水洗臉。“飲泣”,泣不成聲。30、陵敗書聞,主上…聽朝不怡:“聞”,被聽到。“怡”,愉快、高興。

  31、誠欲效其款款之愚:“效”,獻。“款款”懇切忠實的樣子。

  32、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顯露。

  33、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推論、闡述。

  34、塞睚眥之辭:仇怨。

  35、以為仆沮貳師…,遂下于理:“沮”,中傷、詆毀。“理”,大理,掌管訴訟刑獄的官。

  36、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拳拳”,忠實誠懇的樣子。“列”,陳述、申辯。

  37、卒從吏議:判決。

  38、貨賂不足以自贖:財物、錢財。

  39、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囹圄”:監牢。“告訴”,申訴、訴說。

  40、聵其家聲,而仆又佴之蠶室:“聵”,敗壞、毀壞。“佴”,相次,等于說緊接著。41、固主上所戲弄:玩弄。

  42、若九牛亡一毛:丟失。

  43、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并比、相提并論。

  44、卒就死耳:走向。

  45、其次關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關”套上、戴上。“被”,蒙受、遭受。

  “嬰”,繞。

  46、定計于鮮也:不以壽終,指自殺。

  47、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搶”,觸、撞。“惕息”,驚恐、害怕的樣子。48、所謂強顏耳:厚顏,在面子上頂著。

  49、審矣:清楚、明明白白。50、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凌遲:“繩墨”,比喻法律。“凌遲”,衰頹。

  51、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世也:“糞土”,指代監牢。

  “恨”遺憾。“沒世”,了卻一生。“文采”,文辭、才華。

  52、唯倜儻之人稱焉:“倜儻”卓越特出。“稱”,稱頌,這里用作被動,指被稱頌。53、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抒發憤懣。

  54、略考其行事:事跡。

  55、稽其成敗興壞之紀:“稽”考察、考究。“紀”,綱紀,這指事物的規律。

  56、下流多謗議:“下流”,入在卑賤者的行列中。“謗議”,譏評議論。

  57、重為鄉黨所笑:“重”,深深地。“鄉黨”鄉里、鄉鄰。58、曼辭以自飾:美好。

  四、活用:1 、動而見尤:名→動,過錯→怪罪、責備。

  2 、女為悅己容:名→動,打扮容貌。

  3 適足以見笑而自點乎耳:名→動,玷污。

  4 、請略陳固陋:形→名,鄙陋之見。

  5 、行莫恥于辱先:使動,受…辱。

  6 、顯巖穴之士:使動,讓…彰顯,即推薦。

  7 、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輕”意動,以…為輕,即看不起、輕視。“羞”,使動,使…感到羞恥。

  8 、舒憤懣以曉左右:使動,使…知曉。

  9 、恥辱者,勇之決也:意動,以可恥。

  10、在昶茸之中:形→名,社會地位卑賤的人。

  11、隨而媒孽其短:“媒”通“酶”,“孽”通“兼”,酵母、酒曲。名→動,釀、釀成。

  12、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形→名,甘美的食物,不多的東西。

  13、欲以廣主上之意:名→動,推廣。

  14、倡優畜之:名→狀,象對待倡優一樣。

  1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使動,使…受辱

  16、積威約之漸也:副→名,逐漸形成的一種狀況。

  17、思垂空文以自見:使動,使…流傳。

  18、以通其狂惑:使動,使…發泄出來。

  五句:1 、而誰與語:(疑代介詞賓語前置)。

  2 、誰為為之?孰令聽之?(用法同上)前一“為”介詞,后一“為”是動詞。

  3 、尚何言哉:(疑代動詞賓語前置)

  4 、何以異之:(同1 )。

  5 、安在其不辱也:(同3 )

  6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是兩個雙賓語句。

  7 、明主不曉……遂于下理:用的是委婉修辭手法的避諱語,避冒犯。

  8 、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用典中的引事。

  9 、是仆終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仆”是對己用的謙稱,“左右”,是對對方的敬語。10、諺曰:

  “誰為為之?孰令聽之”:用典中的引言。

  1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委婉語中的謙敬語。

  六常用字:

  1 、儉:(1 )本義:自我約束,不放縱。如本課“分別有讓,恭儉下人”。恭儉連文,恭,待人恭敬有禮;儉,謂律已嚴謹而不越禮。(2 )引申義:節儉,儉省-不豐足,特指年成歉收。

  2 、負:會意字,從人從貝,(1 )本義:恃,依恃、憑仗。負恃同義連文。(2 )引申義:背倚,背靠著。如“負青天而莫夭閼者”-用背或肩背東西,用身子馱東西。-受載、承受如“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蒙受如“其負下未易居”-抱持-內心抱有,具有-失-背棄、違背如“田榮者,數負項梁”-辜負,對不起人如“客果有能,吾負之”-欠缺、缺少,虧欠,如本課“仆少負不羈之才”-.賠償、補償。如“負其百金”。

  3 、愛、惜、憐:(1 )愛和憐在“喜愛、憐憫、哀憐”上是同義。愛和惜,在“愛惜、珍惜”上的意義相同。憐和惜則在“哀憐、哀憫”上可以相同。

  愛、惜、憐的區別:(1)、愛的本義是喜愛,憐也有喜愛的意思。在這一點上,愛憐可以同義連文。

  但憐的喜愛義上古較少用。愛的憐憫的意思。但在上古也較少用。(2 )、愛還有愛護、愛惜、珍惜的意思,引申有舍不得,吝嗇的意思,這是憐不具備的。(3 )、憐有欣羨、羨慕之義,上古愛不具備此義。

  (4 )、在愛和惜來說,A 惜所涉及的對象一般都是抽象的寶貴的東西,如光陰、生命、榮譽等;而愛一般用于衣食財物之類的具體的東西。B 惜不具備喜愛的意義,卻有惋惜的意思,愛惜連用,也是惋惜、同情的意思。(5 )憐、惜相比,惜的愛惜程度很深,還引申有貪求、貪戀義。因此,貪惜同義連文。

  4 、反:(1 )本義:手心翻轉。如“以齊王,由反手也”。(2 )引申義:反復,如“安反側于萬物”-相反、對立-反而如“動而見尤,欲益反損”-反叛,叛變。-回歸。寫作“返”,如“使子路反見之”。-.寫作“返”,歸還。如“公子受食反壁”。

  5 、復:從彳,復聲,(1 )本義:回來。如“不遠而復-回歸,還原,如”得復見將軍于此“――重新、再次-報復。如”縱無披堅執銳北面復匈奴之志“。

  6 、要:是腰的本字。(1 )本義指人的腰身。如“一?之大幾如要”(2 )中間。從中隔斷-中途攔截-要挾,強逼-要求、求取。-重要、主要、關鍵的東西,yao ,如“此用兵之要術也”――總括,概括如“要之”-簡要。如“可謂要言不煩”。

  第三十四課留侯論

  一字:卒→猝,?==怪,見→現,舍→?

  二虛詞:1 所以微見其意者:用以…的方式。

  2 、且其意不在書:再說。

  3 、無所復施:再。

  4 、蓋亦已矣:大概(語副)5 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特”只僅僅,(副)“以”

  表順承的連詞。

  6 、項籍唯不能忍:只因為是。7 、非子房,其誰全之:“非”,不是。“其”,表反詰的語氣副詞。

  8 、而其狀貌乃如婦人:竟。9 、此其所以為子房與:其,表擬測的語氣副詞。

  三實詞:1 、而逞于一擊之間:快心稱意。

  2 、其間不能容發:間隙。

  3 、其身之可愛:珍惜。

  4 、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缺少美好的言辭。

  5 、然后可以就大事:成就、完成。

  6 、肉袒牽羊以逆:迎接。

  7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退讓(動)。“信”取信,得到信任。(動)“用”,用命、效命。

  8 、其事甚怪:怪異(形)。

  9 、不稱其志氣:相稱。

  四活用:1 、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使動,使…受摧折。2 、而歸臣妾于吳者:名→動,充當奴隸。

  3 、油然而不怪者:形→意動,以為怪異。

  4 、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都是使動,省略代詞賓語。“驚”,使…驚恐。“怒”,使…發怒。

  五、句:而歸臣妾于吳者:“歸與臣妾”共用介詞結構“于吳”,屬共用表達方式。

  六、常用字:

  1 、殞:從門從月,表示門中可照進月的亮光,(1 )本義:縫隙,讀jian四聲。與殮是一對古今字。

  后以殞字表殞暇一類的意思。間,則專表殞隙、間諜一類的意思。(2 )引申義:當中,中間,讀jian――置身其中,參與。讀jian四聲如“肉食者謀之,又何殞焉”。-殞暇,讀xian,二聲。不寫作間,可通作殄. -事情與事情之間時間上的空殞-特指封建帝王殞暇無事時有利于臣下提意見的好時機。讀jian四聲-有殞(有間)-抄小路,抄近路,jian四聲。如“沛公已去,殞至軍中”-暗暗地,偷偷地,讀音jian四聲。如“王可以殞出”-嫌隙,隔閡。如“諸侯有殞矣”。讀jian四聲-離間,挑撥。讀音jian四聲。也寫作間-間諜,偵探,讀jian四聲,也寫作間-暗中窺伺對方的弱點或空子,讀jian四聲。

  2 、閑:會意字,從門從木(1 )本義:圈養牛馬的柵欄。(2 )引申義:倫理道德規范,界限-限制、約束、防止-熟練、熟習-安靜,殄靜。后寫作嫻-清閑、空閑,與殞相通。

  3 、逆:(1 )與“迎”音近,所以有迎義。與“送”相對,如本課“鄭伯肉袒牽羊以逆”,(2 )

  倒、倒著,與“順”相對―違背、乖戾―背叛、叛逆如“生逆亂之心”。

  4 、盜:(1 )本義:偷膏財貨。(2 )引申義:偷竊東西的人,小偷-搶劫、掠奪-強盜、敵寇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法占有某種東西。

  5 、賊:(1 )本義:傷害、殘害。如“禽獸不能賊”(2 )引申義:殺害-兇狠、險毒-殘害人的人-敗壞者-刺客-違法亂紀、犯上作亂的人-強盜。

  6 、命:從口從令會意。(1 )本義:命令。動詞。如“安遂命駕出游山墅”(2 )引申義:名詞,命令。如“民不堪命矣”-天命-運命、生命和天性等意義。

  命、令的區別: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寫寫作“令”。但只在命令這個意義上可以互相替代。命的引申義,令字都不具備。而令的“使、教”義,也是命不能替代的。

  第三十五課終風

  一字:敖―傲,有―又,熨==雷

  二虛詞:1 、終風且暴:既…又。2 、寤言不寐:詞尾。

  三實詞:1 、終風且暴:“風”刮風(動)。“暴”,下疾雨。2 、悠悠我思:綿綿不斷。3 、終風不?:天色陰沉。

  四、句:中心是悼:“是”作“悼”的賓語。

  五常用字:

  1 顧:(1 )本義:回頭看。(2 )引申義:回頭如“孟嘗君顧謂馮諼”-看如“顧我則笑”-照顧、考慮。-副詞,輕微的轉折,不過“。如”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副詞,反而。如”顧爭于戎狄“。

  2 、懷:(1 )本義:胸口。(2 )引申:心意、心懷-動詞,懷藏、懷里揣著-想念。如“懷帝閽而不見”-依戀-.如“少者懷之”-安撫。

  如“廣德行以懷之。”

  第三十六課七月

  一、字:猗―掎,亨→烹,剝―攴,介―丐,壺―瓠(葫蘆),重―夫,楓==?,陰―窨,蚤―早

  二虛詞:1 、動詞詞頭“于”:三之日于耜,一之日于貉,晝而于茅。于后面的詞也可看作是名詞用作動詞。

  2 、曰為改歲:句首語氣詞。

  三、實詞:1 、一之日遇辦,二之日栗烈:遇辦:雙聲連綿詞,大風觸物聲。栗烈:雙聲聯綿詞,即寒冷的樣子。2 、春日載陽:開始。

  3 、遵彼微行:小路。

  4 、殆及公子同歸:“殆”,恐怕。“及”,遇到。

  5 、載玄載黃:又(副)。

  6 、我朱孔陽:很。

  7 、八月其獲:動詞詞頭。二之日其同:同上。

  8 、以丐眉壽:祈求。“眉壽”長壽。

  9 、亟其乘屋:“亟”,趕忙。“乘”登。

  10、九月肅霜,十月滌場:雙聲聯綿詞。“肅爽”,秋高氣爽。“滌場”,同滌蕩,天地肅清。

  11、朋酒斯?:“朋”,本義是兩串貝,引申為“雙”。

  四、活用:1 、八月萑葦:名→動,收取萑葦。

  2 、蠶月條桑:名→動,采取桑枝。

  3 、載玄載黃:名→動,染成玄色和黃色。

  4 、言私其傴:名→動,私人占有。

  5 、食我農夫:使動,給…吃,養活。

  6 、采荼薪樗:名→動,當柴燒。

  7 、宵爾索?:名→動,搓繩。8 、晝爾于茅:名→動,割茅草。

  五句:1 、何以卒歲。

  2 、為公子裳:雙賓語。

  3 、朋酒是?:“是”復指賓語“酒”

  六常用字:

  1 、行:甲骨文象十字交叉的道路之形。(1 )本義:道路。如“遵彼微行”(2 )引申:行列,成行的事物-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為一行。-泛指軍隊,如“外之又不能備行伍”-輩份,如“我丈人行也”。以上讀hang二聲。-動詞,走路,如“此雖免乎行,”-實施、施行。以上讀xing二聲――。名詞,品行讀xing四聲。-副詞,即將。如“行略定秦地”。

  2 、向(?):向是象形字,甲骨文中象屋墻有窗戶之形。(1 )本義也許只是窗戶。“囔”甲骨文以兩人相對就食之形會意,是“?”的本字。如:副詞,即將。

  “沛公北?坐”。(2 )引申:對著,面對。“望洋向若而嘆”。(3 )與?通假-趨向、親近―。

  (4 )與“?”通假,表示過去、往昔-表示時間過去不久。

  3 、采:會意字,從爪從木。(1 )本義:摘取,如“采薇采薇”(2 )引申義:采納、擇取(此義后來寫作?)(3 )表示多色的絲織品(后來寫作沮)-彩色,后來寫作彩。

  4 、宇:(1 )本義:屋檐。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2 )引申:屋宇、房屋(3 )常用義:一定的空間、地域;上下四方、天下。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4 )常用義:風度、儀容。――神情、風度。

  第三十七課湘夫人

  一字:張→帳,→播,罔→咀,屋→幄

  二、虛詞:1 、帝子降兮北渚:譯為“啊”,語氣詞,用在句中或句尾。

  2 、鳥何萃兮蘋中:為什么,(疑代作狀語)

  3 、麋何食兮庭中:同上。

  4 、朝馳余馬兮江皋:我的(人稱代詞作定語)

  5 、聞佳人兮如予:(代詞作賓語)

  6 、時不可驟得:屢次、多次(副)

  7 、聊逍遙兮容與:姑且。

  三、實詞:1 、與佳期兮夕張:約會。

  2 、荒忽兮遠望:雙聲聯綿詞,心神不定。

  3 、觀流水兮潺緩:疊韻聯綿詞,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4 、罔薜荔兮為帷:編結。

  5 、聊逍遙兮容與:“逍遙”,疊韻聯綿詞,安閑自得的樣子。“容與”,雙聲聯綿詞,遲回不進的樣子。

  6 、將騰駕兮偕逝:前往。

  7 、建芳馨兮廡門:陳設。

  8 、捐余袂兮江中:“捐”,拋棄。“袂”,衣袖。

  9 、遺余?兮澧浦:丟棄。

  10、將以遺兮遠者:贈送。

  四、活用:1 、目眇眇兮愁予:使動,使…發愁。

  2 、洞庭波兮木葉下:名→動,翻起波浪。

  3 、合百草兮實庭:形→使動,使充實。

  五、句:1 、罾何為兮木上:(疑代作介詞的賓語前置)2 、蛟何為兮水裔:同上。

  六常用字:1 、降:會意字,甲骨文象兩腳從山上走下,(1 )本義:自高處下來。如“帝子降兮北諸”。(2 )引申義:表示時間的由遠及近-落下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降低,降級-誕生。以上讀jiang 四聲-投降,如“李陵既生降,”-使動,使……投降,如“欲因此時降武”讀xiang二聲。

  2 、聞:從耳,門聲。(1 )本義:聽到。如“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聽說如“聞君行仁政”――名詞,傳聞如“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被人聽到,被上級聞知-知名、著稱-名詞,名譽、聲望,讀四聲如“令聞令望”。(令,美好)-見聞、學識如“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嗅到。

  3 、風:(1 )本義:是一種自然現象。如本課:“??兮秋風”(2 )引申義:能流動傳播的事物,風俗、風氣。如“今將移風易俗”-風范、節操,如“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民間歌謠。如《詩經》中的“國風”-中醫疾病。如“太祖苦頭風”-用含蓄委婉的話進行暗示或勸告。同諷。讀第三聲。

  第三十八課唐詩十首

  一詞:1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巾:“無為”,不要。“?”,浸濕。

  2 、隨意春芳歇:任其。

  3 、云生結海樓:構造、建造。4 、仍憐故鄉水:愛。

  5 、邊庭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飄?”,形容路途曲折遙遠。“蒼茫”,疊韻聯綿詞,曠遠迷茫的樣子。

  6 、死節從來豈顧勛:為名節而死。

  7 、若為看去亂鄉愁:哪堪、怎堪。

  8 、江邊一樹垂垂發:漸漸。9 、無邊落木蕭蕭下:樹葉飄落聲。

  10、艱難苦恨繁霜賓:甚恨。11、雪擁藍關馬不前:阻塞。12、到鄉翻似爛柯人:反而、反倒(副)

  13、男兒本自重橫行:馳騁疆場,無所阻擋。

  14、胡騎憑陵雜風雨:侵凌、逼進。

  15、身當恩遇恒輕敵:不畏強敵,不顧性命。

  16、玉箸應啼別離后:指下垂的淚。

  17、少婦城南欲斷腸:“欲”,幾乎。“斷腸”,指傷心到了極至。

  18、食飽心自若:安然自得。

  二、活用:男兒本自重橫行:形→意動,以…為重。

  三句:1 、月中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意思是“月下如飛天鏡,云生如結海樓”)

  2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這是律詩中習用的句式,者是名詞性詞組。)(注意這是與散文不同的表達方式。)

  四、常用字:1 、知:(1 )本義:對事實或道理有認,知道。(2 )引申義:了解,熟悉。-知覺、感覺。如“草木有生而無知”-知識,見解如“無知也”-知識豐富,經驗豐富。形容詞,讀zhi,四聲,如“知者見于未萌”-名詞,才智。后寫作智,如“故夫效知一官”-交好,相親,人與人相互了解如“絕賓客之知”-知已。如“海內存知已”-參與如“國子知之”-主持。如“吾與之其知越國之政”

  2 、興:起也。(1 )古義:興起。如“風蕭瑟而并興兮”。(2 )引申義:興盛如“稽其成敗興壞之紀”-衰落而復興-征發。以上讀xing如“今者興發不小”-名詞,興致,讀xing四聲。如“東閣官梅動詩興”。

  3 、置:(1 )本義:赦罪(2 )引申義:放棄、拋棄,如“沛公則置車騎”-放置如“置之坐上”

  -安置如“因置以為上將軍”-擺設如“或置酒而招之”-設置、建立-驛站車馬。如“速置郵而傅命”

  4 、賦:從貝武聲。(1 )本義:田賦,賦稅。如“薄賦斂,廣畜積”。(2 )引申義:按田賦征派的兵員,兵力-繳納賦稅(動)-獻出,授與。如:“以口賦貧民”-吟誦詩歌如“公入而賦”――做詩-一種文體,如“懷舊空吟聞笛賦”。

  5 、辭:(1 )常用義:言辭、言論。如“塞睚眥之辭”。(2 )引申義:文辭,如“故賞其酒肉而重之以辭”。-托詞,借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口供-審訊,如“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辭讓,辭謝。如“卮酒安足辭?”-辭職,辭去如“輕辭古之天子”-拒絕,如“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辭別如“此臣所以辭而去也”-一種文體如“楚辭”,“歸去來辭”。

  三十九課宋詞五首

  一字:華―花,鐙==燈

  二詞:1 、羽扇綸巾談笑間:是儒將的裝束。

  2 、煙里絲絲弄碧:“弄”,舞弄、飄拂。“碧”,指嫩綠色的柳枝。

  3 、梨花榆火催寒食:“寒食”,清明前二日是寒食節。朝庭于清明以榆柳之火賜百官。這句是說送別之時,正是梨花盛開寒食將至的時候。

  4 、津堠岑寂:雙聲聯綿詞,寂寞。

  5 、應是綠肥紅瘦:“綠”指葉,“紅”指花。這句指經春末夏初的風雨,庭園中當是花殘葉茂的景象了。

  6 、胡未滅,賓先秋:衰落。7 、身老滄州:作者晚年居住在紹興鏡湖邊。

  8 、夢回吹角連營:醒。

  9 、八百里分麾下炙:烤肉。10、五十弦翻塞外聲:演奏。11、馬作的盧飛快:如,像。12、贏得生前死后名:生時的功名和死后的名聲。

  三、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是詞的一種特殊寫法。散文寫法應是“應笑我多情”。

  四常用字:1 、作:(1 )本義:指人起身。如“舍瑟而作”(2 )引申義:指起來,開始工作。如“蚤作而夜思”-泛指興起。“且王者之不作”-生出、長出來,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創制,發明如“作結繩而為罔罟”-寫作如“仲尼厄而作《春秋》”-做,作為,如“然本作士人”――擔任-行為、活動如“,起作五禽之戲”-唐宋時期,有像、似的意義。如本課“馬作的廬飛快”。

  2 、卻:本作?,(1 )本義:退卻。如“秦兵少卻”-不受如“卻之為不恭”。-結束,如“了卻君王天下事”-副詞,表轉折-副詞,還。如“卻道海棠依舊。”

  3 、快:(1 )本義:高興、痛快。如“快意留之”(2 )引申義:身體舒服,舒適如“體中不快,起作五禽之戲”-善于,好如“快自養,一月可小起”-行動疾速。如“愁一箭風快”。

  疾、速、快的區別:上古行動迅速只稱“速”“疾”。快只用于心理上的感受或反應。與悅(說)是同義詞。但“說”往往用于經人勸說開導以后產生的喜悅,“快”則只表高興這一心情或表情。

  4 、睡:從目,垂兼聲。會意兼形聲字。(1 )本義:坐著打瞌睡。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2 )

  引申義:睡覺,入睡。如“濃睡不消殘酒。”

  (3 )睡著了用“寐”(4 )古義“睡覺”,指睡而醒,覺,讀jue.是詞組。現代漢語中睡覺是復合詞。

  5 、如:從口女聲,(1 )本義:從隨,即隨從。如“有律以如已也”。(2 )引申義:順從。A 照…辦理,如“懷王曰:如約”。B 像…一樣,如“狀貌如婦人女子”。-像這樣-跟原來一樣,相當如“廣軍功自如,無賞”C 比得上,如“臣之壯也,猶不如人”(3 )往…去(動)如“如華泉取飲”。

  (4 )表假設,如果。其作用與“若”相同。作連詞。(5 )選擇連詞,“或者”,此用法的“如”可改用“若”。

  第四十課登樓賦

  一虛詞:

  1 聊暇日以銷憂:姑且。

  2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信”,確實。“曾”,則,那么。(表輕微轉折)

  3 、孰憂思之可任:哪個。

  二實詞:1 、實顯敞而寡仇:匹配。

  2 、曾何足以少留:短暫的居留。

  3 、背墳衍之廣陸兮:“墳衍”,偏義復詞。泛指高地,墳,地勢隆起。衍,地勢平坦。這里意義偏重于“墳”。4 、臨皋隰之沃流:偏義復詞。泛指低洼地勢。“皋”,水邊高地。“隰”,低洼之地。這里意義偏于“隰”。

  5 、遭紛濁而遷逝兮:流亡。6 、漫逾紀以迄今:二十年。7 、路逶迤而修迥兮:疊韻聯綿詞,蜿蜒迂遠的樣子。

  8 、川既漾而濟深:水流悠長的樣子。

  9 、鍾儀幽而楚奏:囚禁。

  10、豈窮達而異心:“窮”,困窘不得志。“達”,處境順以利通達。

  11、假高衢而騁力:“假”,憑借。“騁”,施展。

  12、步?遲以徙倚兮:“?遲”疊韻聯綿詞,欲行而止的樣子。“徙倚”,疊韻聯綿詞,留連徘徊的樣子。

  13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蕭瑟”,雙聲聯綿詞,蕭條寒冷的樣子。“慘慘”,暗淡的樣子。

  14、意忉怛而?惻:“忉怛”,雙聲聯綿詞,悲痛的樣子。“?惻”,雙聲聯綿詞,憂傷的樣子。

  15、循階除而下降兮:階。

  16、悵盤桓以反側:疊韻聯綿詞,本指徘徊不前的樣子,這里指思慮起伏不止。

  三、活用:1 、聊暇日以銷憂:名→狀,在暇日。

  2 、鍾儀幽而楚奏:名→狀,用楚調。

  四常用字:1 、仇:(1 )本義:相匹,相配。qiu.如“實顯敝而寡仇”……(2 )引申義:同類、同伴。如“赳赳武夫,公侯好仇”。-對象、配偶如“君子好仇”。-仇敵、敵對。Chou,,為韓報仇。仇恨。(3 )。仇與讎同義,本義不同,引申義相同。常兩字連用。

  2 、墳:(1 )本義:土堆、土堤。如“登大墳以遠望兮”。(2 )引申義:高地……

  墳、墓、丘、陵的區別:墳指有封土即隆起于地面的墳墓,墓則是平埋于地沒有積土標識的。丘指大的墳,陵則專用于帝王的墳墓。墳墓,后常連用。

  3 、逝:(1 )本義:往。如“將騰駕兮偕逝”。(2 )引申義:失去、消逝。如“日月逝矣”-遷徒,流亡。

  如“東隅已逝”。

  4 、登:(1 )本義:上車。(2 )引申義:凡登高都叫登。如“登茲樓以四望兮”。(騰、升、乘、稱、?多有升高的涵義)。把新收的農產品進獻給祖先神。如“農乃登黍”-登記-莊稼成熟。如“五谷不登,”

  5 、征:常用義為:(1 )遠行。如本課“征夫行而未息。”(2 )征伐,外出征戰。如“十五從軍征”,(3 )抽稅。(4 )“徵”“征”古代是不同的字,“徵”是徵召、徵求意。現在簡化為“征”,應注意。

  第四十一課滕王閣序

  一虛詞:1 、時維九月:加強判斷語氣的副詞。

  2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豈、難道。

  3 、盛宴難再;第二次。

  4 、敢竭鄙誠:自謙冒昧之稱。

  二實詞:1 、地接衡廬:接壤。2 、扶搖可接:“扶搖”旋風。“接”,靠近、達到。

  3 、接孟氏之芳鄰:交接交往。4 、控蠻荊而引甌越:引附、遙控。

  5 、恭疏短引:小引子。

  6 、勝友如云:非同一般的(形)。

  7 、躬逢勝餞:盛大的(形)。8 、煙光凝而暮山紫:靜止。9 、纖歌凝而白云遏:曲調徐緩。

  10、響窮彭蠡之濱:“響”,回聲。“窮”,盡。

  11、四美俱,二難并:“俱”,齊備。“并”,雙全。

  12、窮睇眄于中天:盡。

  13、覺宇宙之無窮:盡。

  14、懷帝閽而不見:思念。

  15、有懷投筆:大志。

  16、時運不齊:順。

  17、達人知命:命運。

  18、三尺微命:官品。

  19、窮且益堅:困窘不得志。20東隅已逝:失去。

  21、喜托龍門:依附。

  22、阮籍猖狂:肆意狂妄。

  23、豈效窮途之哭:走不通。24、勝地不常:不同尋常的。

  三活用:1 、襟三江而帶五湖:形→意動,以…為襟。以…為帶。

  2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名→狀,像霧一樣(密集)。像眾星一樣(運行)。

  四句:1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物華是因天寶,人杰是因地靈。這兩句是用典修辭方法。

  2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用典修辭手法。

  3 、舍簪笏于百齡:指代做官。4 、奉晨昏于萬里:借代盡孝道。(以上兩句是借代修辭手法)

  五、常用字:1 、引:(1 )本義:開弓,拉弓。如“舉引弓之民”。(2 )引申義:用手拉如“田單乃起,引還”-延伸如“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牽引,招引,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遙控,引附-率領-引導-引退如“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 退如“胡皆引兵而去”-拿過來,取。如“引錐自刺其股”-序文。如本課“恭疏短引”。

  2 、訪:(1 )本義:廣泛地征求意見。如“穆公訪諸蹇叔。(2 )引申義:拜訪-尋求。(3 )

  訪、問的區別:同義詞,訪是征詢意見(也有問),問卻只在解決疑點。“訪”沒有反義詞,“問”的反義詞是答。引申義上,相異的是“訪”是拜訪,“問”是問候。相同之處都有尋求之義。

  3 、覺:(1 )本義:睡醒。如“覺而起,起而歸”。以上讀jue.(2 )引申義:省悟,如“便先知覺后知”,讀jue.-發覺如“是時單于覺之”-感覺、感到,如“覺宇宙之無窮”

  覺和悟的區別:同義詞,就程度而言,覺淺而悟深。悟有徹悟的意思,而像發覺和感覺等不能用悟代替。

  4 、暫:(1 )本義:表示時間短暫。如“宇文新州……暫駐”。(2 )引申義:一下子,突然(副)

  如“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初,剛剛。如“玉管初調,鳴弦暫撫”。-姑且,暫且。(3 )古代沒有“在短時間之內”、或“與將來對比”的意思,即“暫時”義。

  5 、生:在甲骨文中象草木之芽出土,是一個會意字。(1 )本義:長出,生育。如“王瓜生,”

  “生伯夷、叔齊”。(2 )引申義:出產、生長。如“生南國兮”-產生、發生-生命、性命。如“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有生命的。如“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存、活著-使……生,如“子實生我”-養育-則與一未經煮過或未煮熟的,如“生豬腿”。

?09年4月全國各省市自學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匯總
?環球網校2009年自考課程查看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自學考試博客圈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