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古代文學史學習筆記(1)


導 論
我國古代文學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幾種主要表現:
一。 我國文學中的鄉國情懷:
1、 在我國的詩文里,對于故鄉、故國的思念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2、 與鄉土相聯的,是對于國家的思念。君與國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種精神由忠君報國而轉向追求國家的自立自強。
3、 鄉國的情懷的泛化,是對于山川之美的描寫與贊頌。
二。 我國古代文學中的親情主題。
1、 愛情。可分為來自民間和受民間作品影響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來自民間的一系:表現出更為充分的人性特點。從《詩》開始到樂府民歌,所表現的男女之愛很少受到禮的約束,表現更為熱烈執著、更帶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寫愛情之作:表現得較為復雜。含蓄了、深化了、帶有理想的色彩(白樸《墻頭馬上》、加進悲劇色彩(《會真記》、《長恨歌》、董解元《西廂記》、王實甫《西廂記》、《長生殿》、《牡丹亭》、《紅樓夢》)。
2、 友情。視朋友如兄弟,這是我國思想傳統里的一種認識。交友不因貴賤而阻隔,不以利而以義,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 我國文學中的人生感悟主題。
1、 對于生命雖短促而宇宙卻永恒的感悟。對于歷史、人生的思索,實際是對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視生命熱愛生命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方式。
2、 對于人生的感悟主題,還表現為對于現實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著宗教理路,勸善懲惡,提出人生的歸宿問題。在小說、戲劇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特征:
1、抒情傳統是我國文學的重要特色,但無論是抒情文體還是敘事文體,都有明顯的抒情特色。陸機《文賦》“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詩化世界的認知方式,因此在表訴上就常常著重于內心感情的抒發而不是著重與外物的描寫。從古詩十九首開始的內心世界的展示,深遠地影響了我國詩歌的發展。
2、 我國各體文學雖式樣各異,但有一點相通,那就是重視意境的創造。《牡丹亭。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篇,似這般都付予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心境與物鏡融合無間。
第一編 先秦文學
第一章 上古歌謠和神話傳說
神話的基本特征:
一。 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 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只是它經過了“幻想”的加工,成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現實生活;
三。 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或社會)并征服自然(或社會)的愿望;
四。 神話只能產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作出符合實際的解釋時代的產物。
簡述我國古代神話神話與傳說的區別:
一。 神話的產生要比傳說早;
二。 神話是傳說的故事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
三。 神話具有明顯的非理性的神異色彩,而傳說則內含著人間的行為原則。
試論我國古代神話對后世文學發展的影響。
一。 神話的藝術規則為后世文學的發展提示了方向。神話所開創的為人生的主題,事實上成為了我國文學發展的主流。神話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極大地影響著后世文學的發展。
二。 豐富多彩的神話作品,成為后世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詞、莊子散文、李白詩歌等;明清小說如《西游記》《封神演義》等。
第二章 詩經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的依據及其各自的含義是什么?
一。 是依據音樂的不同來分類。
二。 “風”是指各地不同的音樂。“雅”是雅正之聲,指周王朝京畿地區的音樂。雅又分為小雅、大雅,也是緣于音樂的不同。“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簡述《七月》的內容梗概。
一。《七月》這首詩敘說農夫一年四季無休無止的辛苦勞作。
二。全詩八章,大體依照春耕、蠶桑、收割、打獵、修繕房屋和年關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鋪直敘一年四季適應不同節候的各種勞作,也反映了農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況,有較大的史料價值。
試述《詩經》最具影響的兩類作品-情愛詩和社會政治詩的內容。
社會政治詩的內容:
A.下層人民抨擊政治的詩:
一。 表達下層人民對統治者的諷刺和對治國政策的批評,形象生動,情感濃郁。
1、 揭露宮闈丑行,如《邶風。新臺》
2、 對于貴族統治者的荒淫無恥,人民極度憤慨,予以嚴厲批評,如《帑風。相鼠》
二。 反映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苦難,抒發憤怨情緒。如《邶風。擊鼓》、《王風。君子于役》
三。 對剝削現象表示不滿。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
B.官吏對政治表達不滿的詩如《邶風。北門》
C.抒發生活郁懣和人生憂傷的詩。如《王風。黍離》
D.稱頌執政者的詩
情愛詩的內容:
A. 歌詠美麗的愛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個側面。如《鄭風。溱洧》寫男女自由表達愛情;《邶風。靜女》詩風溫文典雅。
B. 《詩經》中還有許多抒寫婚姻生活的詩。如《周南。桃夭》。
C. 還有一些詩,在歌唱婚戀愛情的同時,也反映著某些相關的社會問題。如《鄭風。將仲子》
分析《詩經》史詩重要篇章的藝術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詩的主要內容)
《大雅》五篇史詩包括:《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一。 敘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跡和傳說。
二。 有選擇地描繪具體的事件,從而歌頌先祖的功勛,抒發了周民對先王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三。 周人史詩還有先祖神話的記述,如《生民》寫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 總結歷史教訓,提出了治國思想,也是周人史詩的主要內容。
論述《詩經》的主要文學成就。
一。抒情與寫實的統一
《詩經》305篇,基本是抒情詩和敘事詩,而以抒情詩占多數,真實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敘事,是《詩經》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重要特點。
首先,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是真實的。如:《伐檀》、《碩鼠》一類地位不平等和不勞而獲現象表示不滿的詩;又如情愛詩《氓》。
其次,作者抒發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游哉,輾轉反側”
再次,敘事詩的詩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敘述農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勞作,內心卻涌動著一股濃郁的不平之氣。
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方式
1.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方式。它可以是直接敘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還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敘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畫描寫如:《溱洧》以春日為背景,繼而特寫一對戀人相約游玩的對話,最后又轉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戲熱鬧場面的描寫。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會政治詩、情愛詩都是如此。
2.比,一般說就是比喻。
A.修辭意義的手法,詩經中最常見的一種情形,如《衛風。碩人》中連用六個比喻描摹衛莊公夫人莊姜的美麗。
B.另一種情形是整首詩用比,如《魏風。碩鼠》等。
3.興,就是起興或發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興與詩歌情思相關時,一般會起到烘托或與詩歌意義發生某種聯系的作用,起到起韻的作用。
A.興與詩歌情思相關,如《關雎》的起興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鳥和和鳴,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興與詩歌情思不相關的,如《唐風。山有樞》
三。形式和語言方面的幾個特點
1.重復復沓的結構形式。
A.字詞隨變而意義相同,如《關雎》。《詩經》中這類同義復沓的重章之歌較多,其回環往復的詠唱,加強了抒情效果。
B.改變字詞后使詩章間形成意義上的層遞關系,如《黍離》。
2.語言上,《詩經》以四言為基本句式,但又參差變化,比較靈活,如《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佚兮。”節奏鮮明,音韻諧恰,有天然的音樂美感。詞匯豐富、大量的雙聲疊韻的連綿詞和疊字,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
結合具體作品說明賦、比、興的含義。
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為“六詩”或“六義。
1.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方式。它可以是直接敘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還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敘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畫描寫如:《溱洧》以春日為背景,繼而特寫一對戀人相約游玩的對話,最后又轉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戲熱鬧場面的描寫。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會政治詩、情愛詩都是如此。
2.比,一般說就是比喻。
A.修辭意義的手法,詩經中最常見的一種情形,如《衛風。碩人》中連用六個比喻描摹衛莊公夫人莊姜的美麗。
B.另一種情形是整首詩用比,如《魏風。碩鼠》等。
3.興,就是起興或發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興與詩歌情思相關時,一般會起到烘托或與詩歌意義發生某種聯系的作用,起到起韻的作用。
A.興與詩歌情思相關,如《關雎》的起興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鳥和和鳴,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興與詩歌情思不相關的,如《唐風。山有樞》
?09年4月全國各省市自學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匯總
?環球網校2009年自考課程查看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