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傳播學概論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
收藏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與傳播內容和傳播目的無關的信息干擾,可看作是( )
A.信息匱乏B.信息反饋
C.信息低量D.信息超量
2.布里德認為,在特定社會環境中傳播媒介所擔負的職能是( )
A.思想控制B.社會控制
C.外部控制D.內部控制
3.在傳播學中,大眾傳播的環境認知效果也稱( )
A.示范效果B.心理歸因效果
C.視野制約效果D.累積效果
4.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傳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 )
A.不固定的把關人B.重要把關人
C.次要把關人D.主要把關人
5.大眾傳媒的自我控制也稱為( )
A.他律B.內律
C.自律D.外律
6.如果要分析某一特定事件的報道,在抽取特定的"日期樣本"時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指定法B.日歷法
C.系統抽樣法D.等距抽樣法
7.下列研究方法中,所需費用相對來說最低的是( )
A.問卷調查法B.內容分析法
C.抽樣調查法D.控制實驗法
8.傳播過程中的譯碼又被稱為( )
A.符號解讀B.符號化
C.接受信息D.傳送信息
9.麥克盧漢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論的共同缺陷是( )
A.概念界定不夠清晰B.缺乏批判精神
C.過分強調媒介的作用D.學術觀點過時
10.大眾傳媒延續社會傳統、傳播社會經驗與知識的教育功能,屬于( )
A.說服性功能B.文化傳遞功能
C.環境監測功能D.使用與滿足功能
11.面對面接觸時產生的信息溝通和互動行為,屬于( )
A.大眾傳播B.人際傳播
C.組織傳播D.社會傳播
12.在網絡時代,社會信息傳播中信息把關方式的改變指的是( )
A.把關現象在社會上全然消失B.把關操作變得更為簡單
C.把關僅依靠技術手段完成D.受眾在某種程度上參與把關
13.能夠避免出現環境監測功能失調的是( )
A.授予地位功能B.文化傳遞功能
C.傳遞信息功能D.社會協調功能
14.介乎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之間的信息交流層次是( )
A.網絡傳播B.跨文化傳播
C.群體傳播D.大眾傳播
15."沉默的螺旋"理論認為大眾傳播的強大影響發生在( )
A.認知階段和判斷階段B.判斷?意見階段和行動階段
C.判斷階段和意見形成階段D."認知→判斷?意見→行動"的全過程
16.就傳播過程而言,批判學派關心的是傳播者,傳統學派關心的是( )
A.內容B.媒介
C.受眾D.環境
17.在人類最早的傳播方式中,聽覺系統和視覺系統的信息符號是( )
A.分離的B.合一的
C.并用的D.整合的
18.電腦網絡上的信息提供者是( )
A.網絡服務供應商B.各種傳媒機構
C.網上的個體用戶D.電腦網絡用戶
19."培養分析"研究最初的著眼點有( )
A.電視暴力與社會犯罪的關系
B.電視色情與社會犯罪的關系
C.電視的視聽兼備對感染力的影響
D.電視業的壟斷化對觀點多樣化的影響
20.社會心理學家盧因創立了著名的( )
A."信息論"和"控制論" B."群體動力學"和"場論"
C.二級傳播理論D.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21.在各種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中,最有影響的是( )
A.政治經濟學派B.法蘭克福學派
C.耶魯學派D.芝加哥學派
22.魔彈論產生的理論背景是( )
A.傳統社會理論的流行B.依附理論的流行
C.大眾社會理論的流行D.現代化理論的流行
23.保羅?拉扎斯菲爾德潛心研究傳播理論達30年之久,成為傳播學中的( )
A.耶魯學派的創立者B.哥倫比亞學派的創立者
C.格式塔學派的創立者D.芝加哥學派的創立者
24.提出"使用與滿足"過程的基本模式的學者是( )
A.卡茲和麥奎爾B.卡茲和布魯姆勒
C.麥奎爾和布魯姆勒D.麥奎爾和貝雷爾森
25.認為個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制約著媒介效果的觀點,出自( )
A.個人差異論B.個人關系論
C.社會關系論D.社會分類論
26.對傳者、受者的自我形象、個性結構、社會環境等的分析屬于( )
A.馬萊茨克模式中的概念B.傳播單位模式中的概念
C.賴特夫婦模式中的概念D.丹斯模式中的概念
27.施拉姆提出傳播的"雷達"功能的比喻,指的是( )
A.麻醉性功能B.社會協調功能
C.娛樂功能D.環境監測功能
28.提出"S-M-C-R"傳播過程模式的學者是( )
A.戴維?伯洛B.拉斯韋爾
C.施拉姆D.德福勒
29.說明信息概念的實質的是( )
A.信息即情報B.信息即知識
C.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D.信息是不確定性減少的量
30.提出"感覺的平衡"這一概念的學者是( )
A.英尼斯B.麥克盧漢C.梅羅維茲D.戈夫曼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
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在傳播過程中要發送和接收信息,就得進行( )
A.制碼B.編碼
C.讀碼D.譯碼
E.代碼
32.霍夫蘭在說服性傳播的研究中指出,傳播效果的形成會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這些條件是()
A.傳播主體B.信息內容
C.說服技巧D.受眾屬性
E.傳者愿望
33.傳播學研究的特點是( )
A.重視理論探索B.重視業務探討
C.關注廣播電視研究D.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E.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34.在賴利夫婦提出的社會系統模式中,三個相互關聯的概念是( )
A.基本群體B.參照群體
C.更大的社會結構D.社會總系統
E.自然群體
35.西方學者提出的報刊的四種理論中,除報刑的蘇聯共產主義理論外,還有( )
A.封建集權理論B.社會責任理論
C.啟蒙主義理論D.集權主義理論
E.自由主義理論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6.選擇性因素
37.傳播的工具性功能
38.內容分析法
39.批判學派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0.在網絡時代,電子傳媒與印刷傳媒之間出現了界限的模糊化,它們表現在哪些方面?
41.傳播學誕生的條件有哪些?
42.什么是傳播學研究的定量化?
43.大眾傳播受眾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4.為什么伊麗莎白?諾爾一諾依曼將輿論比喻為"我們社會的皮膚"?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45小題9分,第46小題14分,共23分)
45.在關于媒介普及與社會文化水平的關系這一重要問題上,試述"知識溝"理論與一般觀念的不同之處。
46.試從傳播技巧的角度闡述說服性傳播效果研究的具體內容。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與傳播內容和傳播目的無關的信息干擾,可看作是( )
A.信息匱乏B.信息反饋
C.信息低量D.信息超量
2.布里德認為,在特定社會環境中傳播媒介所擔負的職能是( )
A.思想控制B.社會控制
C.外部控制D.內部控制
3.在傳播學中,大眾傳播的環境認知效果也稱( )
A.示范效果B.心理歸因效果
C.視野制約效果D.累積效果
4.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傳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 )
A.不固定的把關人B.重要把關人
C.次要把關人D.主要把關人
5.大眾傳媒的自我控制也稱為( )
A.他律B.內律
C.自律D.外律
6.如果要分析某一特定事件的報道,在抽取特定的"日期樣本"時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指定法B.日歷法
C.系統抽樣法D.等距抽樣法
7.下列研究方法中,所需費用相對來說最低的是( )
A.問卷調查法B.內容分析法
C.抽樣調查法D.控制實驗法
8.傳播過程中的譯碼又被稱為( )
A.符號解讀B.符號化
C.接受信息D.傳送信息
9.麥克盧漢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論的共同缺陷是( )
A.概念界定不夠清晰B.缺乏批判精神
C.過分強調媒介的作用D.學術觀點過時
10.大眾傳媒延續社會傳統、傳播社會經驗與知識的教育功能,屬于( )
A.說服性功能B.文化傳遞功能
C.環境監測功能D.使用與滿足功能
11.面對面接觸時產生的信息溝通和互動行為,屬于( )
A.大眾傳播B.人際傳播
C.組織傳播D.社會傳播
12.在網絡時代,社會信息傳播中信息把關方式的改變指的是( )
A.把關現象在社會上全然消失B.把關操作變得更為簡單
C.把關僅依靠技術手段完成D.受眾在某種程度上參與把關
13.能夠避免出現環境監測功能失調的是( )
A.授予地位功能B.文化傳遞功能
C.傳遞信息功能D.社會協調功能
14.介乎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之間的信息交流層次是( )
A.網絡傳播B.跨文化傳播
C.群體傳播D.大眾傳播
15."沉默的螺旋"理論認為大眾傳播的強大影響發生在( )
A.認知階段和判斷階段B.判斷?意見階段和行動階段
C.判斷階段和意見形成階段D."認知→判斷?意見→行動"的全過程
16.就傳播過程而言,批判學派關心的是傳播者,傳統學派關心的是( )
A.內容B.媒介
C.受眾D.環境
17.在人類最早的傳播方式中,聽覺系統和視覺系統的信息符號是( )
A.分離的B.合一的
C.并用的D.整合的
18.電腦網絡上的信息提供者是( )
A.網絡服務供應商B.各種傳媒機構
C.網上的個體用戶D.電腦網絡用戶
19."培養分析"研究最初的著眼點有( )
A.電視暴力與社會犯罪的關系
B.電視色情與社會犯罪的關系
C.電視的視聽兼備對感染力的影響
D.電視業的壟斷化對觀點多樣化的影響
20.社會心理學家盧因創立了著名的( )
A."信息論"和"控制論" B."群體動力學"和"場論"
C.二級傳播理論D.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21.在各種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中,最有影響的是( )
A.政治經濟學派B.法蘭克福學派
C.耶魯學派D.芝加哥學派
22.魔彈論產生的理論背景是( )
A.傳統社會理論的流行B.依附理論的流行
C.大眾社會理論的流行D.現代化理論的流行
23.保羅?拉扎斯菲爾德潛心研究傳播理論達30年之久,成為傳播學中的( )
A.耶魯學派的創立者B.哥倫比亞學派的創立者
C.格式塔學派的創立者D.芝加哥學派的創立者
24.提出"使用與滿足"過程的基本模式的學者是( )
A.卡茲和麥奎爾B.卡茲和布魯姆勒
C.麥奎爾和布魯姆勒D.麥奎爾和貝雷爾森
25.認為個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制約著媒介效果的觀點,出自( )
A.個人差異論B.個人關系論
C.社會關系論D.社會分類論
26.對傳者、受者的自我形象、個性結構、社會環境等的分析屬于( )
A.馬萊茨克模式中的概念B.傳播單位模式中的概念
C.賴特夫婦模式中的概念D.丹斯模式中的概念
27.施拉姆提出傳播的"雷達"功能的比喻,指的是( )
A.麻醉性功能B.社會協調功能
C.娛樂功能D.環境監測功能
28.提出"S-M-C-R"傳播過程模式的學者是( )
A.戴維?伯洛B.拉斯韋爾
C.施拉姆D.德福勒
29.說明信息概念的實質的是( )
A.信息即情報B.信息即知識
C.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D.信息是不確定性減少的量
30.提出"感覺的平衡"這一概念的學者是( )
A.英尼斯B.麥克盧漢C.梅羅維茲D.戈夫曼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
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在傳播過程中要發送和接收信息,就得進行( )
A.制碼B.編碼
C.讀碼D.譯碼
E.代碼
32.霍夫蘭在說服性傳播的研究中指出,傳播效果的形成會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這些條件是()
A.傳播主體B.信息內容
C.說服技巧D.受眾屬性
E.傳者愿望
33.傳播學研究的特點是( )
A.重視理論探索B.重視業務探討
C.關注廣播電視研究D.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E.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34.在賴利夫婦提出的社會系統模式中,三個相互關聯的概念是( )
A.基本群體B.參照群體
C.更大的社會結構D.社會總系統
E.自然群體
35.西方學者提出的報刊的四種理論中,除報刑的蘇聯共產主義理論外,還有( )
A.封建集權理論B.社會責任理論
C.啟蒙主義理論D.集權主義理論
E.自由主義理論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6.選擇性因素
37.傳播的工具性功能
38.內容分析法
39.批判學派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0.在網絡時代,電子傳媒與印刷傳媒之間出現了界限的模糊化,它們表現在哪些方面?
41.傳播學誕生的條件有哪些?
42.什么是傳播學研究的定量化?
43.大眾傳播受眾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4.為什么伊麗莎白?諾爾一諾依曼將輿論比喻為"我們社會的皮膚"?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45小題9分,第46小題14分,共23分)
45.在關于媒介普及與社會文化水平的關系這一重要問題上,試述"知識溝"理論與一般觀念的不同之處。
46.試從傳播技巧的角度闡述說服性傳播效果研究的具體內容。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17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真題模考(11.17)2016-11-18
- 自考《英語(一)》真題練習:填句補文(9.8)2016-09-08
- 自考《大學語文》真題練習:《論毅力》(9.8)2016-09-08
-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考建設項目管理試題2013-08-02
- 2013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答必備二2013-04-18
- 2013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答必備一2013-04-18
- 2009年4月全國自學考試中國稅制試題2009-04-27
- 自考英語二模擬題精選集2009-02-27
- 自考前突擊寶典招術分析提高的三層臺階2009-01-04
-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學考試美術教育學試題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