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回答


作者簡介:北島(1949——) ,原名趙振開,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湖州。早年當過建筑工人、鐵匠等, 1970 年年末開始寫作,是《今天》雜志的發起人之一,“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舒婷也是朦朧詩派)。
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于十年動亂后期,反映了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十年動亂的荒誕現實,造成了詩人獨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靜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靜的觀察中,發現了“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價值的全面崩潰、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他想“通過作品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而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北島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為準繩,重新確定人的價值,恢復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審判劊子手;嘲諷怪異和異化的世界,反思歷史和現實;呼喚人性的回歸,尋找“生命的湖”和“紅帆船”。 清醒的思辨與直覺思維產生的隱喻、象征意象相結合,是北島詩顯著的藝術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造成了北島詩獨有的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代表作有詩集《太陽城札記》、中篇小說《波動》、散文集《失敗之書》和隨筆集《時間的玫瑰》等。
知識點:
1.識記作者是“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代表作《太陽城札記》、中篇小說《波動》、散文集《失敗之書》和隨筆集《時間的玫瑰》等。
2.結合時代背景,簡析本詩的主題意蘊。
《回答》寫于1976 年清明前后,后發表于朦朧詩主要陣地的民間油印刊物《今天》的第一期,它是朦朧詩時代開始的標志。“文革”結束后,文壇上先“傷痕”繼而“反思”的寫作,紛紛競相展示苦難和控訴歷史,在對歷史的鞭撻中把現實指認為“新生”。而北島的《回答》卻是以清醒的眼光審視過去,憤怒而又不失理性,拒絕承認全部現實的新生性,以一種批判的立場,為重新確立人類的基本價值,而不惜犧牲一切的莊嚴宣告,詩中向世界喊出“我―不―相―信!”傳達了一代青年人的心聲。
第一段:起筆突兀,開頭兩句是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將荒謬的時代總結為兩行警句,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使讀者刻骨銘心。卑鄙者暢通無阻,無所不為,無所不能,往往是社會上最得利也最得意的人。那些恪守道德、堅持理想的人則處處碰壁,走投無路;后兩句就是殉道者們追求理想(“鍍金的天空”)的悲慘結局!他們在精神上信奉道德的力量,在現實中卻是無能為力的弱勢群體,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這兩句話絕不是憤世嫉俗的偏激之辭,更不是聳人聽聞的夸張之語,而是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提煉總結。世界就是這樣充滿罪惡,這樣顛倒黑白,以前如此,現在如此──從來如此。這就是歷史。
第二節是用象征的手法描繪現實。現實社會是如此冷漠,以至于到處都是冰凌,透肌入骨;人與人之間,甚至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都沒有一點感情可言,互相不敢靠近,缺乏信任。這還是正常人的社會嗎?兩組鮮明的意象,兩個強烈的疑問句,無情地揭開了那段歷史的真相。
第三和第四節描繪了挑戰者的英姿。紙──上面寫著挑戰宣言;繩索──挑戰者作好了獻身的準備和決心;身影──敵人只能捆住我的肉體,無法控制我的靈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專制,哪里就有反叛。帶著為真理、信念而獻身的智慧和勇氣,挑戰者向罪惡的審判者發出了挑戰的呼聲。這是一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我不相信!”──這是從迷霧中走出來的人們對“文革”的第一聲艱難的吶喊,也是覺醒的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堅定回答。假定的“第一千零一名”,表達了挑戰者無比頑強的決心和執著的追求。
第五節連續四個排比句,連珠炮一般發起了猛攻,猶如排山倒海,有雷霆萬鈞之勢。前兩句是對空洞的社會理想和統治者的謊言的否定;后兩句是對崇高信念與客觀規律的肯定。一前一后,先否定后肯定,表明了懷疑與信仰的分野。可以說,懷疑與思考就是一個尋求意義的過程,就是人生價值和尊嚴的所在。“我不相信”與偉大哲人“懷疑一切”的懷疑精神一脈相承。
第六節表達了對于民族和全人類歷史苦難的獨自擔承精神──這就是英雄。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這種浪漫主義的胸襟和氣度,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惟有這種精神,才堪稱──偉大。
最后一節通過新奇的聯想與復合的意象,將詩情升華到具有歷史哲理內蘊的高度。這既是悠久的歷史上人民對理想追求的形象寫照,又是對未來人們永恒的向往所作的形象暗示。傳達出對未來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從歷史與未來中捕捉到希望和轉機,顯示了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強大的再生力。
3.簡析本詩的藝術特點。
《回答》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首先來自深刻的理性思辨。“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這憤怒的吶喊,如冬日驚雷,聲震天宇。四個“我―不―相―信”的排列句,語意堅定,大氣磅礴顯示了叛逆者毫不妥協的意志。這種懷疑不是虛無主義的懷疑和否定一切,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對荒謬的歷史與現實的徹底否定,是對病態社會絕望后的重新選擇。
本詩以對仗式的警句開篇,如黃鐘大呂,如異峰突起,為全詩定下悲憤的基調、有力諷刺了那個道德扭曲、價值顛倒的荒唐現實。詩人如立于天宇的“超人”,看到“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茫茫大地“到處都是冰凌”、“死海里千帆相競”,這既是對冷酷現實的描繪,也是對歷史的深刻反思。這些以直覺思維產生的富有暗示性的比喻,比直白的寫實更有概括力。
全詩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滿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語意曲折的象征、隱喻、比喻等,使詩作既明快、曉暢,又含蘊豐厚,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就是充滿了哲理的警句,運用的是比喻手法。
詩中大量運用象征、隱喻手法。第二節全節都是在用象征手法描寫現實。政治的黑暗猶如漆黑的無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縛好比四處張開的網,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覺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圍的孤獨的島嶼。通過象征、暗示,詩人的主觀境界過渡到了詩的世界。象征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在北島的詩里被普遍運用,表明了詩人豐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隱喻手法的運用如“鍍金”揭示虛假,“彎曲的倒影”暗指冤魂,“冰凌”暗指人們心靈的陰影。《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覺醒的心聲,是與已逝的一個歷史時代徹底告別的“宣言書”。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環球網校高教自考頻道為您整理,更多海量資源盡在環球網校。考生亦或登錄高教自考論壇,與廣大考友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