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國考申論押題:農村留守人員權益保護


理論背景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逐漸成為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機制,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據有關部門估算,我國目前的年流動人口已逾1.2億,且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流動人口大軍中,隨同父母一起流動且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兒童、少年約有300萬人數,"留守兒童"則遠遠超出這個數字。據福建省的一項調查,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些學校中,"留守兒童"的比例已達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著擴大化和低齡化的趨勢。另有報道,中部地區的一所農村學校有842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為455名,占學生總數的54.5%??梢?,在我國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斷增長。由于"留守兒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由此引發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
相關政策
2012年8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廣東省考察中說,當前農村一個主要問題,一個是留守兒童,一個是留守老人。你們有了孩子自己不能撫養,不能教育,交給公婆,公婆年紀又大了。你們擔心孩子的教育,擔心孩子的安全,還擔心孩子和老人生病,我非常理解。這是特殊的歷史階段性現象,我們要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示范例文
空心化農村如何"養活中國"
有一組以"缺席者"為主題的照片,發人深省:田間水渠邊,老人獨坐,旁邊是兩張空椅子,留給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農家小院中,老兩口帶著孫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學,留下一地空板凳……照片反映的勞動力流失后農村空心化現象,是我國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面對的課題。
這不是20年前"誰來養活中國"問題的升級版,而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的過程中必然發生、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2011年底,我國的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而據統計,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比也下降到38.1%。"十億人口,八億農民"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
應該說,農業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大部分國家都會經歷的過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不例外,這對于社會結構的調整、產業的發展不無裨益。從另一方面看,農民"洗腳進城"也是用腳投票,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必然結果。
在某種程度上,這一過程可能倒逼出農業的轉型升級。以日本為例,1955年到1975年間,農業人口減少近一半,然而農業組織化程度、生產率等,也都在這一階段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于農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然而,空心化農村的照片隱藏著很大的挑戰。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顯示,全國農業從業人員中50歲以上的占32.5%。而據媒體報道,中西部一些地區80%的農民都是50―70歲的老人。更有院士指出,我國農業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竟高達95%。
農村勞動力的短缺,是一種結構性失衡。農業人口老齡化、農業勞動者素質下降,對農業發展來說,都可能是致命問題。而這,不僅關乎農民、農村、農業的發展,更關乎國家的經濟穩定、長治久安。
在一些地方,農民與農業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雖然大學生村官越來越多,然而在調查中,20歲以下的農民工中高達6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而同時,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000萬畝。沒有人,農業發展不起來,進而造成勞動力和人才進一步流失,幾成怪圈。
打破怪圈,同樣需要雙向著力。一方面,需要遏制農村勞動力結構失衡的趨勢,提高農民收入、加強相關培訓,同時更多引入社會化力量,以"社會協同、公眾參與"走出農村人才荒;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水平,用政策杠桿、稅收杠桿等,推動農村建設、農業發展。
"三農"問題,我們一向視之為根本。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九年鎖定"三農"問題。"三農"領域既需面對積累下的老問題,也需解決時代化的新矛盾,任重道遠?;蛟S,農村勞動力問題正可成為一個支點,撬動"三農"問題解決,讓田野更加充滿生機。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