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筑師城市規劃對場地的要求輔導(10)


(一)路基一級建筑師
根據道路的使用功能要求,路墓應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并應結合當地的地質水文和材料等情況,設置護坡、擋土墻等防護設施。路基的橫斷面,根據地形變化,有填土路基、挖土路基及半填半挖路基等幾種情況。
(二)路面
道路路面系用堅硬材料鋪設在路基上的一層或幾層,供車輛行駛的結構層。路面設計應根據使用要求,交通流量,當地地形、地質、氣象、材料和施工條件綜合考慮。
(1)路面分類及等級:根據路面在荷載作用下的工作特性及設計理論依據不同,分為剛性路面及柔性路面兩種。
剛性路面主要是指現澆水泥混凝土路面,其特點是在受力后發生板的整體作用,板體具有較強的抗彎強度。剛性路面堅固耐久,保養翻修較少,但造價較貴,一般用于要求較高的主干道。
柔性路面,由黏性、塑性材料和顆粒材料構成,受力后抗彎強度極小,路面強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路基的強度。該路面的種類較多,適應性較大,易于就地取材,造價較低。
路面等級根據使用要求和特性,分為高級、次高級,中級、低級四級。
(2)路面選擇:路面選擇應考慮經濟適用、技術合理,要注意以下因素:
a,按道路分類確定路面等級;
b.根據使用功能選擇路面類型;
c.根據氣候、路基狀況和施工養護條件及材料選擇路面。
(3)路面結構構造:
a.面層(包括磨耗層和保護層):面層位于路面結構的最上層,直接受行車及大氣影響。
b.基層:位于面層之下,承受面層傳來的荷載,并將荷載分布給下面各層,是保證路面的力學強度和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層次。
c.墊層:當路基在易受潮、受凍等不利情況下,需要在基層與土基之間設墊層。協助基層承受荷載分布,并且有利于排水、穩定路面、防止凍脹、翻漿等病害作用。
d.土基:土基即路基,為原土夯實層,是整個路面的最底層。
6)人行道
(一)人行道的最小寬度
設在道路―側和兩側的人行道,最小寬度不小于lm,其他人行道的最小寬度不小于lm。
(二)人行道的縱坡和橫坡
當人行道設在道路一側和兩側時,縱坡一般與道路縱坡一致。人行道的最大縱坡不宜超過8%,當受地形限制而超過時應逗踏步或粗糙路面或加不超過18步梯的踏步行道。人行道的橫坡一般為1%一2%。
(三)人行道與建、構筑物的距離
人行道邊緣至建筑物外墻最小距離為1.5m。
7)自行車道
自行車屬非機動車。非機動車車行道縱坡一般在2.5%一4%范圍。個別不得已情況不宜超過5%,并有縱坡長度限制。遇山地或在建筑內推行自行車或搬提時,其坡道應按人行可能處置。自行車坡道凈寬不小于1.8m。車行礓礤部分寬度:單行不小于0.4m,雙行不小于0.6m。
(3)停車場(庫)設計
機動車停車場(庫),按停放車輛的種類不同,分為小客車停車場、城市公交車停車場,以及載重貨車的停車場(庫)、自行車停車場(庫)等;按層數劃分,有地面停車場、地下停車場(庫)、多層停車場(庫)等。
新建或擴建工程應按建筑面積或使用人數,并經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確認:在建筑物內、或同一基地內、或統籌建設的停車場或停車庫內設置停車空間;主要包括汽車停車場與自行車停車場。
a.位置、服務半徑
市內機動車公共停車場須設置在車站、碼頭、機場、大型旅館、商店、體育場、影劇院、展覽館、圖書館、醫院、旅游場所、商業街等公共建筑附近。其服務半徑為100~300m。城市公共設施集中地段,公用汽車庫庫址距主要服務對象不宜超過500m。
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各種車輛特別是小汽車停車場,應結合總圖布局進行合理的安排。停車場的位置,一般要求靠近出入口,但要防止影響建筑物前面的交通與美觀,因而常設在主體建筑物的一側或后邊。在高層建筑及車輛較多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地下停車場,以節約城市用地。
對于聚集大量人流而疏散相對較集中的公共建筑,如演出類建筑、交通類建筑等,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需要考慮自行車的停車場問題,一般自行車停車場的布置,主要應考慮使用方便,避免與其他車輛的交叉干擾,故多選擇順應人流來向而又靠近建筑附近的部位。
最新資訊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2025-09-21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公共建筑的空間組合分析2025-09-18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償債能力計算2025-09-14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2025-09-07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變更估價原則2025-09-04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框架2025-08-30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民用建筑分類2025-08-29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盈利能力指標計算(動態)2025-08-26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建設期利息計算2025-08-23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預備費計算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