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游詞:大明寺


【摘要】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游詞:大明寺,具體內容如下,想了解更多導游證考試資訊請鎖定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更有海量模擬試題,精品復習資料等你來體驗!
編輯推薦:2017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導游詞匯總
各位游客:剛才我們領略了瘦西湖的秀色,現在請大家去參觀大明寺。一聽大明寺這個名字,人們一定會認為它是一個單純的佛教寺廟,其實不然,它的范疇應該是大明寺風物鑒賞區由寺廟古跡、棲靈塔、鑒真紀念堂、仙人舊館、西苑芳圃五部分組成,是國內罕見的一處集園林風光、文物古跡和宗教建筑于一體的游覽勝地。大明寺自創建以來,向有揚州第一名勝之說。從1980年迎接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后,每年接待中外賓客達40萬人次之多。1991年10月12日上午,國家主席江澤民曾陪同朝鮮勞動黨主席金日成前來參觀。大明寺山明水秀,景物紛呈,下面就讓我們邁入這藏龍賜福、香云線繞的吉祥之地,去一睹它的風貌吧!
【大明寺創建歷史 牌樓 山門殿 大雄寶殿 藏經樓 平遠樓】
大明寺位于揚州城區西北郊蜀風風景區的中峰,從停車場到寺廟門口有一小段路程,讓我們沿著這條平緩的石坡拾級而上,在這段時間里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大明寺的概況: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 464年),故稱大明寺。隋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楊堅60壽辰,詔令在全國30個州內設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就建立在大明寺內,稱棲靈塔。塔高九層,因寺從塔名,故大明寺與棲靈寺并稱;又因大明寺在隋宮、唐城之西,因此也稱西寺。清乾隆三十年(176年)乾隆帝巡游揚州,見大明兩字,很不高興,便親筆將大明寺改成法凈寺。直至1980年,為迎接鑒真大師像從日本回揚州探親,才復名大明寺。
各位游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莊重典雅的牌樓,只見正面橫匾上篆刻著棲靈遺址4個字。再看背面有篆書豐樂名區4字,是因過去這里屬大儀鄉豐樂區而得名。正反兩面篆書都是光緒年間鹽運使姚徑手書,結構工整,字體雄美。
牌樓東側的圍墻上,石刻淮東第一觀,是北宋詩人秦少游的詩句,為清代書法家蔣密所書。牌樓前兩側的兩只石獅為清代乾隆時重寧寺遺物,1961年移到這里。
游客們:同一般寺廟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門殿同時也兼作天王殿。請大家進殿內參觀,進門首先看到正南面供奉著彌勒佛坐像,左手握布袋,右手持佛珠,據稱他是釋邊牟尼的弟子阿逸多。佛教說他將在釋邊牟尼涅果后成為未來佛。兩側有一副對聯: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此聯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彌勒的后面站像是韋馱,他左手擎須彌山,右手按降魔杵,護持釋邊牟尼講經說法,因而被稱為佛教上的護法神。在大殿的東西兩側排列著四大天王,即: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能護持國土;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能令人善根增長;西方廣目天王,左手持寶珠,右手握龍,能夠靜眼觀察,護持民眾;北方多聞天王,左手按銀鼠,右手持傘,能護持人民財富,多聞福德。
在山門殿的后面是大雄寶殿。首先我們來到了殿前庭院,請看東面有檜柏,西面有黃楊,正中置有兩尊室鼎。大雄寶殿為清代重建,面闊三門,前后回廊,檐高三重,為歐山頂建筑。二層檐下懸掛著大雄寶殿橫匾。屋脊高處嵌有寶鏡,陽面寫著國泰民安,陰面刻著風調雨順。
各位訪隨我進入殿內,請看跌坐在正中蓮花高臺上的是釋達牟尼。站在大佛東側的是邊葉,西側是阿難,他們都是釋過牟尼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邊葉在靈警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的第一次集會;阿難是佛祖的堂弟,聰明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講經說法的內容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后來成為佛經。大佛東面首坐是藥師佛,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西面首坐是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同其他寺廟一樣,佛壇背后是海島觀音泥塑群像,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上首菩薩,她能解救人世間的一切苦難,因而被稱為大慈大悲的菩薩。
游客們:現在我們去參觀藏經樓。藏經樓是大明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于1985年4月投資40萬元重建。前面我們看到二層五檻的單檐硬山頂的建筑便是藏經樓。其匾額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在屋脊的上面嵌有法輪常轉,陰面刻有國泰民安。進人大廳,只見正面供有釋這牟尼佛的漢白玉坐像,這尊坐佛像由中國香港弘勛法師贈送。在坐佛東側供奉著白玉臥佛祖師,這尊臥佛原系緬甸政府贈送高貫寺,后轉贈給了大明寺,放在藏經樓內。
穿過文章奧區圓門,只見一幢高三層,闊三間,單檐歇山式的樓閣矗立在我們面前,上面懸掛著平遠樓匾額。此樓初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樓名取宋代畫家郭熙《山水訓》中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之意而命名。讓我們進入樓前庭院,只見院內這塊橫匾上刻著印心石屋4宇,這是1835年道光皇帝為嘉慶年間進士陶澍而題。陶財原籍湖南安化縣,居住在洞庭湖畔,因他家門口潭水中有塊石頭,方正如印,名叫印心石,陶海從小跟隨父親讀書,書齋就在印心石北岸,故名印心石屋。
印心石屋旁邊這株枝繁葉茂的名貴花木就是揚州市市花 瓊花,樹齡已超過300年,是揚州最古、最大的一株瓊花。瓊花是我國古代一種名貴的花卉,每年五月盛開,花八朵五瓣,花瓣如白玉盤,花美似玉蝶群舞。相傳隋場帝曾到揚州看瓊花,因而瓊花便名揚天下。每年春夏之交,前來賞花者絡繹不絕。
平遠樓前還布滿了蓮花,東側為唐招提寺蓮,西側為唐招提寺青蓮,中間為中日友誼蓮。據說:1980年春,為慶賀日本國寶鑒真和尚像中國展來揚州大明寺展出,武漢植物研究所派專人把這3個蓮花品種送到這里,種植蓮花的古石盆是明、清時代的古物,由揚州市園林管理處專門選擇配置。
【鑒真紀念堂 鑒真生平 棲靈塔】
各位游客:唐朝著名高僧鑒真是中日的友好使者。為了紀念鑒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歷史功績,1973年在大明寺內建造了鑒真紀念堂。從大雄寶殿往東走,迎面看到的這幢建筑便是新建的紀念堂。紀念堂接唐代建筑遺規并參照日本店招提寺金堂的風格設計,由正殿、碑亭和回廊組成,線條剛勁,結構工整,雄渾樸實。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主持了設計方案,這是他生前設計的最后作品。院內種植著櫻花、松樹,綠草如茵,整幢建筑顯得簡樸古雅,莊嚴肅穆。紀念堂南還有有關鑒真東渡事跡的介紹及史料陳列,整個區域共占地2540平方米。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鑒真的生平:鑒真俗姓淳于,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市)人,生于688年,卒于763年。14歲出家揚州大云寺,20歲時游歷于長安、洛陽等地,專攻佛教律學。26歲返回揚州,55歲當了大明寺住持,傳戒講律,興寺建塔,塑造佛像,成為一位博學多才的佛學大師。唐天寶元年(742年),在中國留學的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從長安專程來到揚州,邀請德高望重的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鑒真欣然同意,經過一番準備,他率同弟子和工匠于第二年啟程東渡。先后十年,歷經五次都遭失敗,犧牲36人,鑒真也因勞累過度,雙目失明。但是他夙志不移!決心不變,終于在753年12月20日中午,在日本秋妻屋浦登陸,東渡成功。這年鑒真已是66歲高齡了。次年二月,鑒真一行來到日本首都奈良,受到舉國上下的盛大歡迎。鑒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76歲病逝。他對日本的佛學、醫學、文學、建筑、雕塑、書法。印刷等傳播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日本人民稱鑒真為日本醫學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他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和他圓寂前弟子為他塑造的干漆夾紅坐像都已成了日本國寶。再看紀念堂前碑亭內橫臥一方漢白玉巨碑,上鐫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9個大宇,為郭沫若手書。碑陰刻著趙樸初撰寫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的長篇碑文。紀念堂南的晴空閣設有鑒真事跡陳列室,展示鑒真生平的文物資料。
游客們:現在我們再去瞻仰棲靈塔。有寺廟的地方必有塔,通常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別稱。棲靈塔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初建,塔高九層,雄踞蜀岡,塔內供奉佛骨。隋唐時期,揚州的政治經濟發展很快,已成為全國第三大都會,繁華程度僅次于長安、洛陽。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高適、劉長卿、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賦詩贊頌。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一代勝跡化為焦土。1980年鑒真大師塑像回揚州探親,各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師在該寺東國選址重建。瑞祥法師圓寂后,由能修法師主持棲靈塔的重建,于1993年8月27日開機鉆探,總造價達1000萬元以上,總建筑面積1865平方米,總高度為70米,建成后的棲靈塔氣勢雄偉,雄踞蜀岡,成為大明寺的標志性景觀。登L塔頂,揚州景觀盡收眼底。
【仙人舊館:平山堂 谷林堂 歐陽文忠公飼】
仙人舊館位于大明寺西側,由平山堂、谷林堂、歐陽文忠公詞三部分組成。穿過院墻的八角形門洞,我們就來到了古風流溢的平山堂,此堂是北宋慶歷八年(1048年)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造的。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原在北宋朝廷為官,后因參與范仲淹為首的慶歷,失敗后遭到政敵打擊排擠,被貶官揚州等地,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政事之余,他常到蜀同游玩,因愛大明寺西側可窮千里目,便筑平山堂于此,在揚州任上,作為游宴之所,以此寄情于山水詩酒。在這里登堂南望,江南諸山,合青吐翠,飛撲于眉睫而恰與堂平,故名平山堂。平山堂北檐有清人林肇元所書遠山來與此堂平的橫匾,更點明了堂名含意,實際上平山堂是那些失意文人議論朝政、發發牢騷的地方。這從歐陽修的《朝中措 平山堂》詞中可略見一斑,記得詞是這么寫的: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植堂前楊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盅。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這首詞后來被人刻石嵌人廊壁。
平山堂匾力同治九年鹽運使方浚頤所題,堂右邊的匾額坐花載月,由光緒四年清人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系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懷念歐陽修之韻事而題,書法流暢,細心的游客會發現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了一點,大家不要認為堂堂總督寫了錯別字,而是用字靈活巧妙,其意在于表示歐陽修的風韻千古流傳。這里有一件韻事:一天,歐陽修命人準備荷花千余朵,分插在盆中,然后進行飲酒的游戲:在盆中抽取一枝荷花在客人中傳遞,得到者順次摘去其花瓣。當花瓣盡時,所在之客飲酒。這類游戲往往持續到深夜,太守常常披星戴月而歸。故后人常以風流宛在、坐花載月等詞來追憶往事,井書匾掛在堂上。站在平山堂前,視角極為開闊,令人心曠神情,因此,清代彭玉群寫有放開眼界之匾掛在正門之上。
當人們提起歐陽修時,必然會想到他的學生蘇軾(蘇東坡)。從平山堂往后走數米便是谷林堂,這是蘇東坡56歲任揚州知府時為紀念歐陽修而建的,堂名取自他自己的詩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以詩的第一、二句的第二個字谷、林為堂名。谷林堂面北朝南,面闊5間。東山墻與大明寺大雄寶殿相連,堂上懸掛的谷林堂橫匾,系揚州雕刻家黃漢候集自蘇東坡法帖臨摹的。
穿過谷林堂,繞過后假山,沿路向北,有歐陽文忠公調,沉于光緒五年(1879年)由兩淮鹽運使歐陽正塘募資建造。祠內有歐陽修石刻像,由于反光原理,遠看白胡須,近看黑胡須,吸引了許多游人。堂上懸六一宗風橫匾,原為歐陽正精所題,后遭損壞,1980年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補書。
【西苑芳圃 天下第五泉 鶴冢】
自谷林堂穿過西面偏月門,循石雕而下,我們就來到了西苑圓門回,門額上有磚刻芳圃二字。芳圃為西苑別名,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此園四周山莊起伏,園中有水池,池東堆砌著黃石假山,造型如獅子盤山圖,構思精美怡人。
園內有兩座御碑亭,一碑是摹刻清康熙帝題刻杭州靈隱寺詩;另一碑刻乾隆的游平山堂詩。有朋友會問,康熙所題杭州靈隱寺之五言詩,為什么立于揚州?這里曾有康熙南巡的一段典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第二次南巡途經揚州,當時的揚州知府是滿洲正白旗人,其兄高承爵與皇帝關系密切。高承爵奉旨先到杭州考察,然后又趕回揚州伴駕前往杭州。后來康熙回京都時,高承爵又送皇帝至山東增縣的三公橋上,在御舟中皇帝大悅,賜《靈隱》詩一首,并欽升高承爵為江南江蘇按察使。為了顯示自己的榮耀,高承爵于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將此碑立在大明寺內。
游客們:這里有兩口第五泉,一在東岸上,碑石上刻著第五泉三個大字;另~個在西側池中,為清雍正年間鑿池時發現的,當時的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第五泉,并建井亭于其上。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被稱作天下第一泉的有四個:江蘇鎮江中冷泉、江西廬山谷簾泉、北京玉泉、濟南的突泉,而被稱作天下第五泉的只有揚州一個。在泉亭的四周還有觀瀑亭、待月亭、柏木廳、船廳等建筑。由于時間關系我不再 一介紹,請朋友們自己游覽。
在第五泉東面依墻筑著一塊石碑,上刻鶴冢二字,顧名思義,這就是鶴的墳墓。游客們對北宋詩人林和靖的逸事可能略知一二,傳說他一生孤高自好,不娶不仕,隱居杭州孤山,喜歡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之說。清光緒十九年,住持和尚星悟禪師在平山堂也養有兩只鶴,極為珍愛,任憑雙鶴戲耍自如。后來一只仙鶴患足疾而死,另一鶴也悲痛欲絕,最后絕食而亡。星悟禪師深為感動,將雙鶴埋葬在此,并立一石碑,上刻鶴家。
各位游客:大明寺從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這段歷史飽經憂患,歷盡滄桑,多次修葺,才有今日之新貌,來之十分不易。大明寺既有美麗的湖光山色,又有古老的宗教寺廟,更有鑒真、歐陽修、蘇東坡在此留下的歷史印跡,觀物賞景,融為一體。大明寺之行,我想用美景信人,文物豐富,流連忘返,令人陶醉來概括,或許是恰如其分的吧!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查詢了解相關信息。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可以手動Ctrl+D收藏,方便查閱。小編及時更新相關資訊,歡迎持續關注。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游詞:大明寺》相關信息。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4年各省導游證面試導游詞匯總2024-08-14
- 2023年各省導游證面試題目問答題匯總2023-12-22
- 導游證黑龍江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福建導游證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吉林導游證面試問答題231道2023-12-19
- 江西導游證面試資料:210道問答題2023-12-19
- 廣東導游證面試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導游證面試考試參考資料: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8
- 2023年全國導游證考試面試復習資料及技巧2023-12-13
- 2023年導游證面試考試問答題【免費獲取】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