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游詞:抗日山景區


【摘要】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游詞:抗日山景區,具體內容如下,想了解更多導游證考試資訊請鎖定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更有海量模擬試題,精品復習資料等你來體驗!
編輯推薦:2017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導游詞匯總
各位游客,大家好!熱忱歡迎大家來抗日山風景區參觀游覽。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位于贛榆縣西部蘇、魯兩省交界處,素有“中國抗日第一山”之美譽。1941—1944年間,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以及濱海軍區的廣大軍民曾四次興工為死難烈士樹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抗日山風景區占地2000多畝,有大小景點20余處,主體景觀抗日山烈士陵園占地360多畝,依山而建,分為八個坡段,363級臺階,由抗日烈士紀念塔、紀念堂、紀念碑、碑廊、國防園、盆景園、集會廣場、馬鞍石、景觀亭、神龜泉等景點組成。抗日山烈士陵園是我國建園最早、規模最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園,它是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里,由濱海區軍民一邊打仗一邊修建的,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陵園內安葬的烈士既有八路軍將士,又有新四軍將士;陵園內既有國內革命烈士的墓碑,又有國際友人紀念碑;紀念館里既有中共抗日將領事跡的展示,又有國民黨愛國將領英勇抗日的事跡介紹。
1982年以來,景區先后被評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等,還被國家旅游局列入全國十二大紅色旅游景區之一的“蘇魯皖紅色旅游景區”,納入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2008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成為蘇北魯南地區重要的紅色旅游勝地。
現在我們來到了陵園的第一坡段——集會廣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多次對景區進行修整和擴建,僅2001年至2002年就一次性增加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了景區大門、水上樂園、曲橋亭榭、集會廣場、碑廊、管理大樓和兩處停車場,改建了革命烈士墓、烈士紀念館、紀念堂,完成了水、電、通訊、音響等配套設施,增加綠化面積近10萬平方米,使景區旅游環境和游客接待條件得到進一步改觀。如今的抗日山風景區,已是亭塔聳峙,碑碣林立,松柏常青,花木崢嶸,一個以抗日烈士陵園為主體,以休閑旅游為內涵,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革命傳統教育、旅游休閑于一體,山水環繞,植被茂密,景色優美,風光獨特的風景區以其獨特的魅力每年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萬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勝地。一幅“山上人文景觀,山坡綠樹果園,山下娛樂休閑”的壯麗畫卷正在向世人緩緩展開。
抗日山烈士陵園始建于1941年7月,第一座紀念建筑物,抗日烈士紀念塔于1942年7月落成。目前,陵園墓區中有751座烈士墓,安葬著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塔碑上銘刻著3576位烈士的英名。每年清明節期間,蘇北、魯南等地數十萬群眾前來陵園,瞻仰先烈,憑吊忠魂,一些大型集會、紀念活動等,就是在這片廣場上進行的。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碑廊,總長60米,建筑面積1300多平方米,碑廊建筑高度13米,共立200多塊碑。碑上所刻內容來自于兩方面:一是自建園以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為陵園題寫的字詞詩,二是請國家、省、市領導同志為建園60周年紀念活動題寫的字詞詩等。
我們面前的就是小沙東海戰烈士冢,兩邊分別是陳毅與陳士榘的題詞——“浩氣長存”、“英靈千秋”,背面是當年濱海軍區政治部撰寫的《紀念小沙東海戰烈士文》。
1943年3月,我新四軍團以上干部、戰士共51人赴延安學習,途經贛榆縣小沙東黃海海面時,與日軍巡邏艇遭遇,于是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木船對鐵艇的海戰。新四軍的將士們用手榴彈和駁殼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從凌晨一直堅持到黃昏。在這場戰斗中,新四軍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等16名干部光榮殉國,其中包括田守堯將軍的夫人陳洛蓮、張池明將軍的夫人張明等4位女同志。彭雄等同志犧牲后,八路軍115師和新四軍三師分別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烈士們的遺體就安葬在這里。
關于彭雄和田守堯同志的生平簡介向各位游客作一簡單介紹。彭雄同志是江西省永新縣人,生于一九一五年,十四歲參加革命。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參謀長。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七日,在指揮小沙東海戰中,壯烈犧牲,時年二十九歲。
田守堯同志是安徽省六安縣人,生于一九一五年,十四歲參加革命,歷任班長、排長、政治指導員、營長、團政治委員、團長、旅長。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七日,在指揮小沙東海戰中壯烈犧牲,時年二十九歲。
小沙東海戰烈士冢原來是一座土墓,當年為了建墓,五十多名戰士艱苦奮戰十天時間,共搬運土方二百五十萬斤,平均每人每天搬運土方五千斤。他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創造了敵后抗戰史上的一大奇跡,被群眾譽為“馱山虎”。
我們面前的這兩座紀念碑是為紀念國際友人漢斯·希伯同志和金野博同志而立的。漢斯·希伯同志紀念碑立于1944年,背面有羅榮桓、肖華、黎玉聯名題詞:“為國際主義奔走歐亞,為抗擊日寇血染沂蒙。”他是德國人,出生于波蘭,是一位新聞記者,一生曾兩度來華,第一次是在1925-1927年間,后因“四·一二”政變而憤然離開。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掀起了空前的抗日熱潮,深受鼓舞的希伯同志攜夫人秋迪女士再次來到中國,以筆作為武器,無情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抨擊國際上的妥協政策,他曾先后去華中新四軍駐地與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采訪,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人民英勇斗爭的事跡,喚起了國際上熱愛和平人士的極大同情和贊揚。曾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同志的接見。1941年11月,希伯同志在隨隊采訪途經山東大青山時遭遇敵人掃蕩,壯烈犧牲,年僅44歲。他被譽為身穿八路軍軍裝同法西斯戰斗而犧牲的第一個歐洲人。
金野博同志是日本本州島秋田縣人,原是侵華日軍,1939年應征來華,被俘后經我方說服教育,逐漸認清了日本帝國主義法西斯的強盜面目,反戈一擊,加入了日人反戰同盟,擔任日人反戰同盟魯中支部支部長,后來到濱海區工作,1944年夏天受傷被捕,被日本憲兵司令部秘密殺害于青島。
抗日山烈士陵園內安葬著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威震濱海的符竹庭將軍是他們的杰出代表。符竹庭將軍是江西省廣昌縣人,犧牲時濱海區黨委書記兼濱海軍區政委。他15歲參加紅軍,16歲入黨,從江西到陜北,從平型關大捷到創建濱海抗日根據地,轉戰萬里,屢建奇功。1943年11月,符竹庭 和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榘共同制定了“軍事打擊、政治爭取、里應外和、全殲敵人”的戰斗部署,攻打贛榆城。他卓有成效地開展瓦解偽軍的工作,利用內線打開城門,并隨同突擊部隊在前沿指揮作戰,全殲偽和平建國軍第七十一旅。偽保安隊和鹽警共2000余人,從偽旅長到伙夫無一漏網。不幸的是,在敵人報復掃蕩中,符竹庭將軍在戰斗中犧牲于我縣黑林鎮馬旦頭村,當時年僅31歲,遺體就安葬在這座陵寢中,墓內采用的是懸棺,棺材的四角由四根鋼索吊拉,以防受潮。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查詢了解相關信息。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可以手動Ctrl+D收藏,方便查閱。小編及時更新相關資訊,歡迎持續關注。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游詞:抗日山景區》相關信息。
編輯推薦
【摘要】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游詞:抗日山景區,具體內容如下,想了解更多導游證考試資訊請鎖定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更有海量模擬試題,精品復習資料等你來體驗!
編輯推薦:2017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導游詞匯總
也許是一種巧合吧!在1942年7月抗日烈士紀念塔落成典禮上,符竹庭將軍曾語重心長地說過:“我軍眾多將士為反法西斯侵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如今安葬在巍峨的馬鞍山上,假如有一天我犧牲了,請同志們記住,也要將我安葬在這里!”未曾想,第二年,也就是1943年11月26日,將軍就長眠于此。濱海軍民遵照他生前的囑咐,將他安葬在這里,為他修建了莊重的六角亭陵墓。正面鐫刻著符竹庭同志的生平和事跡,鑲嵌著符竹庭同志的半身銅像。為了紀念符竹庭將軍,贛榆縣在1945—1950年間曾稱為竹庭縣。
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志在抗日山烈士陵園建園40周年紀念活動時,為符竹庭將軍親筆題詩:“贛南閩西初相識,萬里長征風雨同。君赴敵后驅日寇,血灑贛榆留英名。”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陵園的第六坡段,這座濱海軍區抗日烈士紀念塔銘刻著1942—1943年一年間犧牲的900多位烈士的英名和主要戰績,還刻著當時山東省臨時參議會的祭文和參議長楊希文同志的悼詞。
我們面前的這座抗日烈士紀念堂是抗日山最早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建于1942年,是仿延安窯洞式建筑,表達了當時軍民遠離延安心向黨的革命情懷。紀念堂內有26位國家領導人和將軍的碑刻,他們都是曾在贛榆戰斗過、生活過的老領導,其中軍隊干部均是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老首長,其中包括劉少奇、羅榮桓、陳毅、肖華、谷牧、陳士榘等革命先輩。紀念堂兩側的長碑上刻有1300多位烈士的英名,上面還有現今在世的“活烈士”呢!這主要是由于當時戰爭頻繁,傷病員統計工作難免有疏漏之處。
我們面前的這座小型抗日烈士紀念塔是后來補建的,當山頂的抗日烈士紀念塔落成后,我軍又從文件箱中獲得一本烈士花名冊,然而塔已經樹立,無法將烈士英名添補其上,只得另建碑石,以供后人瞻仰,所以也就有了《抗日烈士紀念塔續序》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抗日山的最高處,站在這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座高大巍峨的抗日烈士紀念塔,這座塔是1941—1942年間由八路軍115師教導二旅以及濱海軍區的廣大軍民修建而成的。它高達14米,底座是一塊天然的基石,塔頂的八路軍戰士一手握槍,一手擎旗,頂天立地,浩氣凜然。
60年來,抗日烈士紀念塔歷經風雨滄桑,依舊巍然屹立,它已經成為抗日山烈士陵園的形象標志和精神豐碑,它象征了中華民族抵御外強,光復河山的偉大決心,證明了中國人民永不可辱!
“抗日烈士紀念塔”這7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八路軍老戰士、我國著名書軍旅法家武中奇先生用苘把子蘸墨直書其上的,可謂一字值千斤。武老先生曾將這筆跡拓下過,1983年武中奇在北京舉辦的書展中就有這份拓片,后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在1942年7月7日紀念塔的落成典禮上,羅榮桓、陳光、肖華、符竹庭、黎玉、谷牧、陳士榘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塔下合影留念,這張合影照片現陳列在第二坡段的革命烈士紀念館中。每年各地群眾前來瞻仰先烈、憑吊忠魂時,總會在此合影,以作紀念。
我們面前的這塊石頭,形似馬鞍,所以叫“馬鞍石”,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也就得名于此,“馬鞍石”三字也是武中奇先生親筆題寫。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查詢了解相關信息。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可以手動Ctrl+D收藏,方便查閱。小編及時更新相關資訊,歡迎持續關注。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游詞:抗日山景區》相關信息。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4年各省導游證面試導游詞匯總2024-08-14
- 2023年各省導游證面試題目問答題匯總2023-12-22
- 導游證黑龍江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福建導游證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吉林導游證面試問答題231道2023-12-19
- 江西導游證面試資料:210道問答題2023-12-19
- 廣東導游證面試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導游證面試考試參考資料: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8
- 2023年全國導游證考試面試復習資料及技巧2023-12-13
- 2023年導游證面試考試問答題【免費獲取】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