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遼寧景點導游詞:北普陀山風景區


【摘要】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遼寧景點導游詞:北普陀山風景區,具體內容如下,想了解更多導游證考試資訊請鎖定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更有海量模擬試題,精品復習資料等你來體驗!
編輯推薦:2017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導游詞匯總
歡迎您到北普陀山風景區觀光游覽。我叫XXX,是本次游程的導游,希望我的服務能令您滿意,讓您玩的開心,游的盡興!
北普陀山概況
北普陀山風景區位于錦州城西北七公里處,是國家AAAA級景區,遼寧五十佳景和錦州十佳景之一,是遼寧省正式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是觀音菩薩在中國北方的道場,人稱關外第一佛山。
北普陀山風景區占地面積27.26平方公里,由三十三座山峰組成。北普陀山共分為九大景區,分別是:鏡湖迎賓景區,青松綠嶼景區、梨花伴月景區、石堂道院景區、觀音洞景區、碧波花雨景區、桃花洞景區、滴水觀音和北普陀寺景區。
北普陀山春日桃花紅雨,夏日蒼翠欲滴,秋日滿山紅葉,冬日石棚松雪,是集妙佛、寶樹、玉泉、奇洞于一體的佛教圣地,這里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神秘的宗教,瑰麗的國寶。
北普陀山十大瑰寶
如今,巍巍普陀展雄姿,罕見珍寶顯神奇,欲知瑰寶有多少,各位朋友聽仔細。
1、 千年古洞——觀音洞;
2、 佛家珍寶【乾隆大藏經】:世界僅存十部,有七部藏于地下。
3、 已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兩大法器,直徑1.2米的銅罄,直徑1.5米樟香木魚。
4、 緬甸玉臥佛:身長7.5米,重18.5噸的釋迦牟尼真身涅槃像,由一整塊緬甸玉制成。
5、 佛祖真身骨舍利,中國僅存四件。
6、 天然形成的珍貴樹瘤熊貓像。
7、 東北三省最長的九龍壁。
8、 東北最高的4米整根玉石龍柱。
9、 天下第一五百羅漢波。
10、東北最大的佛教建筑群。
今日有幸得見奇珍異寶,朋友們真是不虛此行啊。
北普陀山的悠久歷史
在北普陀山門內左側的這座北普陀山碑,背面的碑文記載了北普陀山的悠久歷史:
根據《中國佛教史》記載,北普陀山古稱老母山,觀音洞稱為老母洞。錦州北普陀山的人文景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隋唐之交的唐武德元年時,也就 是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的弟弟楊浚,有感于長年征戰殺戮之不忍,于是在東征高句(讀gou)麗返回京城途中,在老母山棄武出家,皈依佛門,法名為清凈 和尚,是為老母山的開山祖師。
遼太祖天顯元年(公元926年),遼國太子耶律倍被他的弟弟耶律德光陷害,逃難來到這里,被追兵用毒箭射傷落馬,幸遇一位手持楊柳玉瓶的老婆婆搭救,這位老婆婆就是觀音菩薩顯化的,她用山上的中草藥和靈湫泉水為其治療后痊愈。
大約在遼天顯五年(公元930年)遼太后述律平追逐太子蹤跡來到老母山,發現太子已離開,為了紀念太子和感謝觀音菩薩保佑太子之恩,遼太后賞金千兩,在老母山重修古寺。并傳旨:為與南海普陀山區分,老母山改叫北普陀山,老母洞稱觀音洞。
元朝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道教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的第四代大弟子高德范偶游觀音洞,他見這里幽靜清奇,是道家修煉的寶地,于是便請來石匠雕塑了上至 鴻鈞老祖下至丘祖共64尊石像,置于洞內,并定名為“石堂道院”。當時元朝相國耶律楚材為高老道撰寫了《石堂道院》的碑文,從此這里佛道共存。高德范道長 在石堂道院主持三十八年,在山前山后種植了上千株桃樹,于是就有了今日的桃花洞。
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明太監王彥出鎮遼東,今錦州指揮使李貞重建古寺,并改“石堂道院”為普陀寺。
清朝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冬,錦州知府劉源溥游覽觀音洞普陀寺時,見到寺前的千年古松身披白雪,于是將觀音洞普陀寺定名為錦州八景之首“石棚松雪”。
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御史尹泰游覽觀音洞普陀寺又為觀音洞定了普陀八景。
鏡湖迎賓區
北普陀山碑東側,就是第一景區“鏡湖迎賓區”。
大家看這水平如鏡的淡水湖叫鏡湖。尤其雨天宛如人間仙鏡,游人或坐于湖邊,或游弋其中,對面的雙色亭叫做“云巖飛瀑”,置身于這山光水色之中,可以充分領略到“山色如畫”的意境。
北普陀山的森林覆蓋率達85%,素有綠色天然氧吧之稱。每年的六月中旬,桑粒掛滿枝頭,粒粒酸甜,是天然綠色的食品,一年一度的北普陀山采桑節,常常吸引許多中外游客慕名而來。
青松綠嶼景區
繞過漢白玉圍欄的小橋,就是青松綠嶼景區。在青松綠嶼的東面山頂,就是五老峰,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峰頂的巨石就像是五位耄耋老人,有的連口、耳、鼻都清晰可見。
梨花伴月景區
前面繞過漢白玉圍欄的小橋,就是梨花伴月景區。
這里是集文化名人墨寶的福壽山,這個巨大的顏體“壽”字,是福壽山的景點標志,這里有大量摩崖石刻書法作品。“飲牛泉”原來四季有水,冬季也涌出不凍。關 于飲牛泉的來歷,據傳說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趁主人去西天煉丹講道,便偷偷下凡,興妖作怪,日食山果,夜飲此泉。后來太上老君收伏青牛時,發現此泉頗有靈 氣,便賜名為“飲牛泉”。
這里是宣傳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二十四孝畫廊。
北普陀山的遼西第一條單線循環吊椅式空中索道,于1991年7月開始運行,下起梨園,上至雞冠山主頂,單程全長650米,上下高差176米,共37個吊 椅,索道控制系統設置了兩套驅動設置,無論中途發生什么故障,都能將游人安全運回陸地。好,大家請乘坐索道,它將把您載上觀音洞風景區的最高峰海拔366 米的雞冠山。
雞冠山是景區最高峰,海拔366米,共有1080個石階,頂峰的望海亭,北可遙望北普陀山全景,東可鳥瞰錦州市全貌,在晴天時,向南可眺望百里之遙的筆架山和渤海灣,海天一色的景象蔚為壯觀。
石堂道院景區
石堂道院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石堂道院最初建于元朝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是道教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的第四代大弟子高德范修建的,于1997年在原址上復建,共分為四個殿堂,有慈航殿、玉皇閣、三清殿和呂祖堂。
進入石堂道院,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南極仙翁,我們稱它為老壽星,他是太上老君的九大弟子之一。
下面大家請隨我到慈航殿內參觀,慈航殿里有藥王孫思邈,他是唐代道士,著名的醫學家。中間供奉的是圓通自在天尊,又稱慈航道人,他和佛教的觀音菩薩一樣, 都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為己任。里面的是護法大仙黑老太太,是北方眾地仙之首,1500年前修煉在長白山脈,系飛熊得道成仙。參拜黑老太太,可以保佑美滿姻 緣。
玉皇閣里面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托塔李天王。玉皇大帝是道教和民間崇拜的至高無上的天庭中的皇帝,是天庭的最高統御者。
玉皇大帝的左手邊是太白金星,據說他是接近太陽的第二顆行星,他經常奉玉皇大帝的命令前往各方傳達書信,為天庭欽派的使者,是玉帝的參謀。
托塔天王李靖在歷史上實有其人,是唐初大將,后成為道教中的神仙,有三個兒子:金吒、木吒、哪吒。《西游記》里玉皇大帝封李靖為天官大元帥,統領天兵天將,捉拿了齊天大圣孫悟空。
這幾顆樹是白玉蘭樹,一年開兩次花,它旺盛秀奇,晶瑩剔透。傳說乾隆皇帝曾經三次下遼西,乾隆五十二年,他下令當地官員重修普陀寺,并特地差人到閩粵采集多棵白玉蘭幼樹運回普陀山栽植,還囑托當地文人撰寫了祭文。
對面是三清殿,殿里供奉的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正中的玉清元始天尊,為道教第一神,與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并稱道教三清。元始天尊主宰天地萬物,是道門最根本的信仰“道”的化身。
左側是上清靈寶天尊,是道門第二神,身旁有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人侍衛。
元始天尊右側是太清道德天尊,
夸父
老子騎牛云游
也就是老子,即老聃,名叫李耳,歷史上實有其人,是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呂祖堂里面供奉的是八仙過海中的神仙之一呂洞賓。他道號純陽子,又稱純陽祖師。他是一位充滿人情味的大仙。
觀音洞景區
從這條山路上去,就是北普陀山觀音洞。這條登山之路是乾隆52年錦城紳士魏養本修建的,共有587個石階組成,233米。
后人為了紀念魏養本的功德建了這塊五彩祥云碑,又叫功德碑!
現在大家看到的滑索,是東北第一條滑索,在這里可以感受驚險刺激、挑戰自然、挑戰自我。下面隨我到觀音洞景區參觀。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圓通寶殿,這里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菩薩在佛教諸神中的地位僅次于佛,是于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錦州北普陀山的觀音菩薩造像,在全國享有盛名。
觀世音菩薩的全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唐代時因“世”字和唐太宗李世民犯忌,所以后來簡稱觀音。錦州北普陀山的千手千眼觀音的造像為簡 化式千手千眼觀音,左右各有二十只手,每只手中有一只眼。佛教認為,千手觀音的“千手”可以遍護眾生,“千眼”可以遍觀世界。參拜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可以息 災降福。
千手千眼觀音的兩側,是十八羅漢,都是佛祖親傳的優秀弟子。
我們走上石階首先看到的,就是錦州八景之一的石棚松雪,這顆古松有500多年的歷史,它虬曲的樹干如鳳頭,蓬松的樹冠為鳳尾,整體形狀看上去就像一只鳳凰棲落山崗,每逢雪后,銀裝素裹,景色十分壯觀!
這石壁上供奉的是彌勒佛,是佛教的未來佛,據說在佛祖涅槃之后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佛才能成為又一代佛祖。
這座石碑上的“金光普照”四個大字,是清乾隆皇帝游覽北普陀山時親筆所題的真跡。
接下來我們進入觀音古洞參觀,當年大遼國太子耶律倍逃難至此,就是在這個洞里隱居。
這里供奉的是正觀音,又稱圣觀音,無論是千手觀音、滴水觀音,都是他的化身。觀音的左右兩側是觀音的脅侍――善財童子和龍女。
這里是大士閣,供奉的是中國佛教的三大菩薩。
中間的是觀音菩薩,她身騎麒麟,是民間的吉祥物,帶給人們吉祥如意。
觀音菩薩的左側,是文殊菩薩。文殊號稱智慧第一,是眾菩薩之首,他身騎獅子,象征著智慧的威猛,又稱大智文殊菩薩,如果家中有孩子求學,可以參拜文殊菩薩。
觀音菩薩的右側,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騎六牙大象,將佛門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可謂功德無量。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石棚古洞,在全國也是一個自然風景的奇觀。這里供奉的是木雕觀音站像,高5.1米,她手持玉瓶,頭罩寶蓋,腳踏蓮花,雙目微閉,神情飄 逸,給人一種慈祥之感。她左側站立的是善財童子,他天生不愛財,認為萬物皆空,發誓要修成正果。他首先向文殊菩薩請教,又參拜了五十三位老師,而他的第二 十七位老師就是觀音菩薩,修成正果后回到觀音身邊,成為觀音的左脅侍。
二樓是佛祖堂,供奉的是橫三世佛,中間的就是佛祖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歷史上實有其人。他原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是國王凈飯王的兒子,生活在公元前565-485年間,與我國的孔子是同時代人。
據說他出生之后即走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七日后,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后由姨母帶大,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觀察到 世間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于是萌發了出家修行尋求解脫之道的念頭,為了阻止他出家,讓他繼承王位,凈飯王為他建造了各種適合他的娛樂場所,并在他 16歲時給他娶了鄰國的王女輸陀羅為妻,不久生了個兒子叫羅睺羅,然而這一切并未能打消王子出家的決心。29歲那年,他毅然舍棄了王位的繼承權,悄然出家 作了沙門。出家以后,精進行道,吃進了各種苦頭,終于悟出苦行無益,于是他來到尼連禪河洗去六年的積垢,并進食了牧羊女所獻的乳粥,恢復了體力后,就在菩 提伽耶城的一棵菩提樹下結跏趺坐,端身正念,經過七日七夜的禪觀靜想,終于在臘月初八日夜里,睹明星而悟道,成為佛陀。這一年他35歲,他在鹿野苑初轉法 輪,就是向第一批5個弟子講法,之后又在古印度將佛法49年,最后于傳教途中,于拘尸那城外的畢缽羅雙樹下涅槃。他的遺體火化之后,所得的舍利被八個國家 分去建塔供養。
藥師佛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因為他能解脫眾生的病痛、苦難和災害,所以人們都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大家都可以請香拜拜藥師佛,保佑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死后往生西方。凡信奉阿彌陀佛的人如果在臨終的時候,誠心誦念他的佛號,他便前去接引,使這個人免受疫病、痛苦的折磨,靈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解脫。
大家穿過長廊,就會看到一塊“得天獨厚”古碑。
“得天獨厚”碑寫于清乾隆了丁酉年間公元1777年,是乾隆的老師,號稱壓倒三江的大才子王爾烈親筆所寫。當時王爾烈去朝陽拜訪同窗好友,在回來的路上經 過北普陀山時,見這里的景色壯麗,是個靈秀之地,不免有感而發,寫下了“得天獨厚”四個大字贊美北普陀山,此碑已經成為北普陀山的傳世珍寶。
萬佛堂:萬佛堂供奉的是三尊過去佛,正中的是毗婆尸古佛,兩側分別是尸棄古佛和拘留孫古佛。他們比釋迦牟尼成佛更早,稱之為古佛。
萬佛堂四周的木制佛龕里,共有860尊小佛,代表著法界十方諸國。
這兩座塔一個是清代本寺三十三世禪師如信法師(1700年圓寂)的靈骨塔,一個是1994年圓寂的尊賢法師的舍利塔。另外圍欄下面還有個明代福堅和尚的靈骨塔。
往上走就是財神廟,當年是遼太子耶律倍讀書的地方,古時稱紅雨山房,現在供奉的是武財神關公,也稱伽藍菩薩,是佛教的護法神之一。
關公左側是關平,他是關羽的義子。右側是周倉,是關羽的掌刀部將,周倉終生跟隨關羽出生入死,攻城略地。
常仙洞內有修煉二千多年的常仙,他口吐仙丹,為虔誠的進香者消災免難,有求必應,從洞內懸掛的一面面錦旗可以看出,他是老百姓最信奉的神仙之一。
碧波花雨景區
這里是碧波花雨景區,碧波蕩漾花似錦,情人橋上結同心,老馬識途古戰場,望歸石邊忘歸途。這四句話概括了這個景區的四個景點。在這里主要給大家講一講老馬識途的故事。
投資20多萬元建設的“老馬識途”,由漢白玉組雕和背景墻兩部分組成。三匹老馬環顧群山,尋找道路的神態活靈活現。齊國相國管仲和大將軍隰朋以及牽馬的兵 士,氣宇軒昂,迷蒙中仍透露著剛毅的神情。“老馬識途”背景墻山戎圍燕,齊國救援,大獲全勝,乘勝追擊,老馬識途的五幅浮雕,和“老馬識途”組雕共同再現 了發生在遼西錦州2600年前的這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春秋時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山戎部族活動于孤竹舊地。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并襲擾齊國,齊桓公出兵援助燕國,打敗了山戎。山戎王逃往孤竹舊地,于是 齊國過榆關(山海關),沿渝水(大凌河)繼續進兵,在孤竹舊地屠何俘獲了山戎狄王。齊國軍隊進攻的時候是春天,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冬季,由于不熟悉北方道 路,因而迷失了道路。管仲說:“老馬認得走過的道路,可以讓老馬帶路。”于是,士兵們放出幾匹老馬在前邊帶路,果然使軍隊找到歸路,平安地回到了齊國。
春秋時期的孤竹,是殷商分封的一個屬國,管轄范圍大約在如今的河北省唐山市以西的盧龍縣到遼寧的葫蘆島,錦州和朝陽地區,齊公伐戎之時,孤竹國已經滅亡, 孤竹舊地的屠何就是今天的錦州,是山戎部族活動的中心。“老馬識途”的故事大約就發生在錦州城北一帶。這個故事后來演繹為馳名中外的中華成語。
灑水觀音:據說在古代有個灑水池,老百姓如患眼疾,用此水洗后,可立即解除疾病,拜見灑水觀音,可保佑身體健康。
桃花洞景區
從這里再往西行就是桃花洞景區,桃花仙子正站在桃花洞前迎接我們的到來。古代傳說有一次天庭正舉辦一年一度的蟠桃圣會,來了很多仙家圣人,桃花仙子非常興 奮,四處打聽人間好玩的勝地,她看到了彌勒大佛,問他人間什么地方最美?彌勒大佛順手向下一指,頑皮的桃花仙子就一躍來到了凡間。
她所到之處果然很美,有連綿的山峰,清冽的泉水,濃郁的樹林,以及各種在天宮從未見到過的植被和果樹。她流連忘返貪玩了一天。王母娘娘發現小女兒很久沒回 來了,就派人去叫她返回天庭,但是桃花仙子不愿意回去,她留戀此處山水躲藏在了一個山洞里,就是現在北普陀山里的桃花洞,她在洞口手指輕輕一揚,便滿樹桃 花,朵朵盛開。
待到夕陽西下時我們可以觀賞到烽臺夕照的景觀。
四大財神廟。這是新落成的四大財神廟。四大財神是關公,趙公明,比干,范蠡。
四大財神,俗話財神爺,傳統意義的財神分文財神和武財神,共有四位。
(一)武財神
關公:作為中國的文武“全能”之神,武財神只是關公的神力之一。
趙公明,又稱趙公元帥。姜子牙封神,趙公明成為武財神。
(二)文財神
文財神比干:商紂王的叔父,忠耿正直,因勸諫商紂王慘遭剖腹挖心。民間傳說比干后來被姜子牙用靈丹妙藥救活。因沒有了心,不偏不向,辦事公道,童叟無欺,被奉為文財神。
文財神范蠡:春秋越國重臣,曾助勾踐復仇滅吳,功成隱退。傳說范蠡隱退后,浮海到齊國經營農業和商業,三次發財,三次散財給窮人。后在陶邑定居,號為“陶朱公”。因能發家致富和樂于散財,被奉為文財神。
滴水觀音景區
我們現在將要前往的是滴水觀音景區,這個景區有全國規模最大的觀音文化畫廊,有遼西第一大佛滴水觀音,有佛教朝拜圣地北普陀寺,有道教的元辰殿等。
我們看到的元辰殿,供奉著道教崇拜的六十甲子神和北斗七星之母——斗姆神。大家看一看三頭六臂、手托日月的斗姆神,傳說她是北斗七星之母,主管天上的日、月、星辰,因為本命神屬于星宿神,所以受斗姆直接領導。
六十甲子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環相配而來,道教認為,六十年間,每年有一位值年太歲神即六十甲子。這六十甲子神,栩栩如生,神態逼真,是天津泥人張的親傳弟子所塑的。
道教吸引民間的“本命”說法,凡本人出生年叫本命年。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本命神,六十位星宿輪流值年,人們信仰本命神,都要到本命神前,或斗姆前求順星,求順的辦法是打表生疏,迎請一位自己出生年的本命神神像作為護身符,愿您自己的本命神保佑您平安、幸福!
這里是三宵殿,供奉的是三宵娘娘,中間是云霄娘娘,左右兩側是瓊宵娘娘,碧霄娘娘,他們原是三仙島上的三位仙姑,還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妹妹,被封為感應隨世 仙姑,能夠占卜婚姻大事、禍福、預測科舉考生的前程,封侯將相及士農工商拜見三宵娘娘可保母子平安、出行平安、求財平安。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潔白如玉,高25米,重百噸的大佛是遼西第一大佛——滴水觀音,它面目清秀,體態豐潤,通身潔白,玉樹臨風,把滴滴圣水灑向前來朝拜的人們。
至于觀音菩薩是怎么修煉成佛的,大家就請隨我到中國最大的觀音文化畫廊——觀音圣境參觀。
“觀音圣境”四個字是茗山大和尚所題,觀音圣境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觀音文化展廳,這里共分6個展廳,展示了觀世音菩薩從人到菩薩的傳奇經歷,刻畫了觀世音得道及其懲惡揚善的故事。
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紫竹觀音,是觀音菩薩在紫竹林給廣大眾生講經說法的應身。
我們進入第一展廳。第一展廳講述的是觀音洞府曠世傳奇。
北普陀山,因觀音洞而馳名。相傳,遼代天顯初年,大遼國國王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子耶律倍為逃避其弟耶律德光追殺,曾逃難到此,被追軍用毒箭射傷落馬, 幸遇觀音老母化身的老婆婆搭救,痊愈后在此隱居此山老母洞。數年之后,遼太后述律氏親臨此山,將老母山改名為北普陀山,改老母洞為觀音洞。
正中間供奉的是正觀音,又稱圣觀音,兩側為他的左右脅侍,善財和龍女。
第二展廳:觀音出世,修成正果。
傳說古代興林國妙莊王皇后寶德娘娘在一次睡夢中,夢見在茫茫大海中一顆寶珠投入自已口中,不久有孕。第二年產下一女嬰,叫妙善公主。
突然有一天,國王重病,奄奄一息,一日來了一位長者為國王開了個藥方,需要用自已親生骨肉的手、眼做藥引子,國王有三個女兒,大女兒說:“我剛生完孩 子,如果成了殘度,我怎么撫育我的孩子?”二女兒哭哭泣泣的說:“我剛成婚不久,獻出了手和眼,我的駙馬就不要我了。”只有三女兒妙善挺身而出,為了國家 的安寧、父王的健康,拔刀自盡,獻出手和眼做藥引子,國王恢復了健康,由于三公主流血過多,長眠地下。國王想念自己的女兒,便請來石匠雕塑女兒全手全眼的 形像,當時的工匠錯把全手全眼聽成千手千眼,因此便有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第三展廳:觀音慈懷,普度眾生。
觀音的一切行為準繩都歸結在一個“善”字上。
第三展廳的壁畫全部采自于明朝年間中國臺灣臥龍寺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圖解而臨摹.展現的全部是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的故事。
(1)救火難圖:如果是經常念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的人,假使墜入大火之中,火也不能燒壞他。
(2)救水難圖,若被大水沖走,念觀音名號,便會漂到水淺的地方而獲救。
(3)救黑風羅剎難圖,如果有許多人為尋寶,行船在海上遇大風浪,含水念觀世音名號,大浪會轉成風平浪靜,眾生都得到解救。
(4)有人遇到強盜,只要念觀世音名號,強盜的刀劍即刻會折斷數截,從而獲救。
(5) 救惡鬼難圖,有許多夜叉羅剎等鬼怪,他們常常騷擾人,但只要聽見有人念觀世音名號,那些惡鬼就不敢出現。
(6)救枷鎖難圖,假使有人或是有罪,或是無辜的被戴上枷鎖,捆綁著只要念觀音名號,刑具都會自然斷開,從而得到解脫。
(7)救怨賊難圖,商人在過險路時,怕遇到強盜就念觀音名號,這路都可以平安的通過。這七幅是觀世音菩薩救度七難圖。
(8)拜觀世音菩薩圖:有人禮拜觀世音菩薩,就會消業增福,眾生都應該念觀世音菩薩名號。
(9)觀世音現佛身圖:一次釋迦牟尼佛在普陀山觀音殿為眾人講法,觀世音菩薩身后金光萬丈,大家問是怎么回事。釋迎牟尼佛告訴大家,觀世音也成就佛身,叫“正法明如來”。
(10)現辟支佛身圖,一旦遇到應以現辟支佛身得渡者,觀世音即現辟支佛身來渡化眾生。
( 11)觀音各種現聲聞身圖:現梵王身圖,現帝釋身圖,現自在天身圖,現大自在天身圖,現天大將軍圖,現沙門身圖,現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等來渡化眾生。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查詢了解相關信息。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可以手動Ctrl+D收藏,方便查閱。小編及時更新相關資訊,歡迎持續關注。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遼寧景點導游詞:北普陀山風景區》相關信息。
編輯推薦
【摘要】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遼寧景點導游詞:北普陀山風景區,具體內容如下,想了解更多導游證考試資訊請鎖定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更有海量模擬試題,精品復習資料等你來體驗!
編輯推薦:2017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導游詞匯總
第四展廳:
這個展廳講的是觀音現婦女身、童男童女身、天龍八部身,人非人身、金剛身度脫眾生。中間的是白衣送子觀音,手中托的小孩,既代表男、也代表女,求男得男,福德智慧之男,求女得女,端莊有相之女。
送子觀音又叫歡喜母,誰家缺孩子,他就送給他們一個孩子。
第五展廳:觀世音菩薩顯化三十二身。
觀音顯化,在佛教看來,是出于慈悲救世的目的,運用神通之力,顯化各種法相,來攝受眾生,點化有緣之人,這里是禪宗、密宗為一體的觀音三十二身。
(1)六時觀音:主管一天六個時辰,手拿中書,時刻教育我們要刻苦讀書,把握時間。
(2)馬頭觀音:又稱馬頭大士,馬頭鳴王(密宗)頭頂馬頭,主管有皮毛的尖畜,渡畜生道。
(3)巖戶觀音:在深山洞中修行,防止蛇、蝎、蚊中侵害。
(4)圓滿如意明王菩薩:是如意輪觀音的憤怒身,渡天界。
(5)能靜觀音:佇立在海邊上,望海沉思,是閩南地區的瑪祖,保佑漁民出海打漁。
(6)四面現音:正面白顏色保佑好人,三面深色懲罰惡人,
(7)毗俱胝觀音:密宗,胎藏界,觀音像之一
(8)臥蓮觀音:位于池中蓮花之上。
(9)楊柳觀音:楊柳枝是佛法的教具,有消災延壽,解難的功用,南方用它使口氣清新,不生口病,貴族,用其作為禮物,相互贈送,后來變成消災延壽,解除苦難的道具。
(10)游戲觀音:普渡眾生,像做游戲一樣幸福快樂。
(11)不二觀音:修行到最高法門,不二法門。
(12)圓光觀音:身后現圓光火焰,合掌坐于巖石上。
(13)灑水觀音:右手執灑杖,左手執灑水器。作灑水相,或右手持瓶瀉水狀。
(14)威德觀音:勇猛為威,慈祥為德。
(15)香王觀音:作超凡脫俗之像。
(16)正觀音:(圣觀音)渡惡鬼道,是它顯化三十二身。
(17)葉衣觀音:衣服叫忍辱衣,又稱八萬四千功能衣密宗、禪宗都有他,又稱異形金剛。
(18)龍頭觀音:乘坐巨龍之上,以龍之動,襯觀音之靜。
(19)準提音:管人間凡子。
(20)磨齒來觀音:(無資料,略)
(21)蛤蜊觀音:乘蛤蜊上,或居于兩扇蛤蜊殼中。
(22)馬郎婦觀音:現婦女身渡眾生。
(23)十一面觀音:密宗六大觀音之一,渡阿修羅道。
(24)持經觀音:手持經卷,潛心誦讀。
(25)一葉觀音:善財的第27位老師,乘一片蓮花飄于水面上。
(26)不空絹索觀音:以慈悲心救渡眾生,使其愿望不空,有葉披鹿皮,又稱鹿皮觀音。
(27)德王觀音:趺坐于巖石上,右手持楊柳枝,左手置于膝前。
(28)持蓮觀音:常作童男、童女面孔。
(29)髻羅剎女:渡羅剎時的現身。
(30)青頸觀音:身色為紅白,與其他觀音唯有青頸之別。
(31)合掌觀音:觀音的手印為雙手合十。
(32)瀧見觀音:現于田瀧。
第六展廳:
中間供奉的是準提觀音,它有8只、18、24、36、80、108只臂不等。這里供奉的是三目十八臂的準提觀音,佛教講六道輪回,準提觀音主管人間,如 生、老、病、死,出入平安、身體健康、母子平安、夫妻和睦,和千手觀音不同之外是他的蓮花座下面有難陀和足反難陀兩位龍王。他左右兩側是善財和龍女。拜準 提觀音可息災、降福,墻壁兩側是供養菩薩。
石壁兩側是歷代錦州歷史上各屆地方知府、郡守、文人雅士,游覽北普陀山后留下的楹聯詩碑,使北普陀山成為歷史文化觀賞的佳境。
其中,有遼太祖天顯二年遼太子耶律倍逃難到這里,天顯五年離去時留下的一道傷感的詩:“兩度遭劫兩度春,滴滴碧血染乾坤,乘舟漂海紫竹去,今生不再回紅塵。”
北普陀寺景區
下面的景區是北普陀寺景區,是東北三省最大的佛教建筑群,北普陀寺的住持是遼寧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道極法師。我給大家介紹過的九大之最奇珍異寶就在這里。
釋迦牟尼在古印度一帶所創立的佛教,傳入到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據有關老師考證,佛教傳入錦州的時間是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
北普陀山供奉著大大小小數千尊佛教諸神造像,這些佛教諸神造像,主要有諸佛、菩薩、羅漢和天神四類,是全國漢傳佛教寺院佛教諸神造像的典型代表。
天王殿
北普陀寺的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大肚彌勒佛和四大金剛以及韋陀天王共處于天王殿,護衛著后邊的大雄寶殿。
彌勒佛是佛教崇拜的未來佛,佛教認為歷史上實有其人,他原名叫阿逸多,出生于南天竺國(古印度),是貴族出身。釋迦牟尼曾經預言,彌勒將來必定成佛(即未 來佛)。阿逸多成為釋迦牟尼弟子后,先于佛祖離開人世,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后,彌勒會再次下生人間,廣傳佛法,成為未來佛。在彌勒佛未成佛之前,稱為 彌勒菩薩。
漢傳佛教崇拜的彌勒佛是浙江奉化和尚契此的形象。據說在五代后梁時,浙江奉化出了個怪和尚,法號契此,他身材矮胖、肚子奇大,言語無常,四處坐臥,常用竹 棍挑著個大口袋在鬧市中化緣,又稱布袋和尚。他能預言天氣陰晴,為人說禍福,十分靈驗。契此圓寂時,端坐在一塊盤石上,說出一句偈語:“彌勒真彌勒,化身 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溘然而逝。人們這才悟到,原來這位胖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以后,佛教徒就按照他的形象塑造了中國式的大肚彌勒佛 像。有一副楹聯形容大肚和尚“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天下可笑之人。”
在彌勒佛周邊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教的護法神,職責是護持佛法不受侵犯,護法神造像最常見的是四大天王和韋馱菩薩。
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衣著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 衣著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眾生, 故名廣目天王, 衣著紅色,穿甲冑,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
北方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知名聞于四方,衣著綠色,穿甲冑,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一神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他負責守護北俱盧洲。
清代文人翟灝所著的《通俗篇》中說,四大天王手中各執一物,寓意為“風調雨順”:執劍者舞動生“風”,持琵琶者諧音要“調”,執雨傘者遮風擋“雨”,執龍索者降服眾生歸“順”,四個字連起來就是“風調雨順”,下面的一句話就應該是“五谷豐登”。
彌勒佛的身后是韋馱菩薩,也是護法神。
在我國漢傳佛教天王殿里的韋馱菩薩。相傳釋迦牟尼涅槃時,諸天神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 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神和眾王紛紛夸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于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
大雄寶殿
在天王殿后邊這座雄偉莊嚴的殿宇,稱大雄寶殿,是寺中的正殿。殿名“大雄”是稱贊釋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殿內正中供奉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
(以下的內容和觀音洞區的佛祖內容相同,可以同樣講述)。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歷史上實有其人。他原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是國王凈飯王的兒子,生活在公元前565-485年間,與我國的孔子是同時代人。
據說他出生之后即走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七日后,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后由姨母帶大,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觀察到 世間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于是萌發了出家修行尋求解脫之道的念頭,為了阻止他出家,讓他繼承王位,凈飯王為他建造了各種適合他的娛樂場所,并在他 16歲時給他娶了鄰國的王女輸陀羅為妻,不久生了個兒子叫羅睺羅,然而這一切并未能打消王子出家的決心。29歲那年,他毅然舍棄了王位的繼承權,悄然出家 作了沙門。出家以后,精進行道,吃進了各種苦頭,終于悟出苦行無益,于是他來到尼連禪河洗去六年的積垢,并進食了牧羊女所獻的乳粥,恢復了體力后,就在菩 提伽耶城的一棵菩提樹下結跏趺坐,端身正念,經過七日七夜的禪觀靜想,終于在臘月初八日夜里,睹明星而悟道,成為佛陀。這一年他35歲,他在鹿野苑初轉法 輪,就是向第一批5個弟子講法,之后又在古印度將佛法49年,最后于傳教途中,于拘尸那城外的畢缽羅雙樹下涅槃。他的遺體火化之后,所得的舍利被八個國家 分去建塔供養。
佛祖像旁是佛祖的兩位弟子,年老的名為迦葉尊者,年青的名為阿難尊者。
摩柯迦葉又稱為大迦葉,簡稱迦葉,最善修苦行僧式的“頭陀行”,被稱為“頭陀第一”,是佛祖涅槃后繼承佛祖衣缽、繼續弘揚佛教的第一代祖師。佛祖在拘尸那 涅槃時,迦葉率領佛祖的眾弟子把佛的遺體火化之后,主持了佛祖生前口授佛經的結集,即“經、律、論”佛經三藏圣典最初的文字版本。而憑記憶背誦佛祖口授佛 經最多的,就是阿難陀。阿難陀簡稱阿難,是佛祖的堂弟,知識淵博,強于記憶,被稱為“多聞第一”。 迦葉圓寂之后,阿難成為佛教二祖。電視劇《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到了西天大雷音寺拜見釋迦牟尼佛祖之后,去藏經樓為唐僧師徒取經書的牽頭的兩位佛祖弟子, 就是摩柯迦葉和阿難陀。
在佛祖兩側供奉的菩薩畫像是佛祖的兩位脅侍菩薩文殊、普賢。
法寶樓
這里是全中國僅此一處的法寶樓,法寶樓里珍藏了來至國內外佛教名山、古剎將近二十六個國家的大德高僧贈送的佛家珍寶。 “法寶樓”三個字是鎮江定慧寺方丈茗山長老題寫的。
* 這是中國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中國香港觀宗寺法主和尚覺光長老題寫的“慈光照十方 悲心動大千”
* 這是普陀山道生法師題寫的“南北普陀,無二差別”
* 這是道極法師在趙州柏林禪寺接法與凈慧大和尚的合影留念
* 上面的眾僧合影是北普陀寺2006年舉辦“三壇大戒”的留念,“三壇大戒”是佛門中最高的戒律,當時成就了600多名佛子受戒,非常莊嚴殊勝。
* 這是道極法師與朝陽市長張鐵民、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的合影
* 這是南海普陀山戒忍大和尚題寫的“慈眼視眾生”
* 這是道極法師98年在泰國法身寺。當時是為十萬佛子傳受沙彌戒場面隆重莊嚴
* 這是道極法師98在新加坡與凈空上人的合影
* 這是中國香港覺光長老贈送金佛的留念
* 這是道極法師在日本與僧人的合影
* 這是本寺第一任方丈照元大和尚的法像
* 這是曾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的親筆《王安石皈依三寶贊》
* 這是道極法師98年與昌旺法師留念
* 這是道極法師與九華山方丈仁德長老合影
* 這是道極法師在美國與虛云寺壽冶老和尚的合影
* 這是道極法師與泰國僧王,也就是泰國的國師郭豐元的合影
* 這是道極法師與泰國吉祥寺達也法師合影
* 這是南普陀方丈大和尚題寫的“萬德莊嚴”
* 這是凈空上人為本寺題寫的“北普陀山北普陀寺”
* 這是趙樸初題寫的“善”字
這是趙樸老贈送的古佛l
這是中國香港覺光老贈送的金佛l
這是來自日本的庫神l
這是百年的普洱茶l
這是尼泊爾佛教社贈送的如意l
這是佛家八寶l
這是九華山方丈仁德長老贈送的l
這是泰國國王贈送的念珠l
這是來自日本的木木制寶塔l
這里供奉了虛云老和尚和宣化上人的舍利l
這是泰國法身寺贈送的水晶佛及吉祥寺贈送的肽金佛l
這個展柜展示的是:北魏、宋代、遼代等,不同時期出土的古佛頭像,本寺共珍藏了31尊古佛,這是其中的一部分,最古老的是這尊北魏時期的古佛頭像,還有北魏的石塔和石燈l
這邊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瓷碗l
這是乾隆年間的茶壺和缽l
這些的中國各在寺院傳戒時的紀念缽l
這是南傳佛教的五佛冠l
這是虛云老和尚曾經用過的主衣和僧鞋l
這是來自印度王舍城的古磚,王舍城是當時佛陀講法的所在地l
這是末代皇帝的國師法像l
大家先到這邊看一下,這邊供奉的是純金三面觀音,他是仿造三亞南海中的108米的三面觀音制作的,共制作了10l8尊,這是第96尊
他后面的是新加坡凈空老和尚贈送的鎦金三如來,中間的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邊的是東方消災延壽藥師佛、右邊的是西方接引阿彌陀佛l
兩邊的是馬來西亞佛教協會贈送的供具l
這后邊是中國臺灣、中國香港護法大居士贈送的供具及乾隆曾經用過的鐵黎制的龍椅、屏風l
這邊是中國臺灣星云長老贈送的云水三千l
還有法國剎生寺贈送的經書一套l
菲律賓凈土寺明起法師贈送的經書一套l
在我們法寶樓內有三件珍寶,是世間罕見的無價之寶:第一件是這套《乾隆大藏經》,《乾隆大藏經》是保存最完整、內容最全的佛教經典合集,這是2002年新 加坡凈宗學會凈空上人贈送的,全世界僅存十部。有七部藏于地下,留給后人,為防外道破壞,它的版本已經被消毀了,可見它的珍貴。
第二件是這尊緬甸玉的臥佛,佛陀的等身像。緬甸玉是緬甸的國寶,它光亮潔白,晶瑩無瑕,這尊佛是佛陀的涅槃像。
在法寶樓上面的墻壁上是18幅佛陀從出生至涅槃過程的壁畫。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在這里的第三件珍寶,也是世界最珍貴,最罕見的,佛陀的真身舍利,就在這法寶樓正中間的七寶舍利塔內,佛舍利在中國僅存四件,第一件是陜西法門寺的佛指舍 利;第二件在北京八大處的佛牙舍利,第三件是朝陽北塔的佛血舍利,第四件就是在這里佛骨舍利。這顆釋迦文佛舍利是金剛不壞的,是北京法源寺大和尚贈送的。 見舍利如見佛陀,大家來禮拜一下,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在這里拜佛舍利,禮佛一拜滅罪海沙。
臥佛、五百羅漢坡
看,這邊的是長7.5米、重18.5噸的緬甸玉臥佛,是釋迦牟尼真身涅槃像,在2010年農歷四月初八日舉行了開光慶典法會。
萬佛寶殿
萬佛寶殿堪稱東北最大的佛家寶殿,殿前的兩根龍柱每根高4米,是一整根玉石雕刻而成的,雕刻精細,玉龍栩栩如生。
萬佛寶殿的扁額是中國臺灣星云長老親手題寫。高處的“三藏”兩個字,代表著佛教經典的全部內容:經藏、論藏、律藏。
這座萬佛寶殿是2009年落成的,并在此舉行了北普陀山北普陀寺十周年慶典。這座殿堂可同時容納500人舉行法會。
這里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佛祖兩邊的是他的兩個弟子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中間的兩個柱子是全部貼金的,是用金鉑一張張貼上去的。萬佛寶殿內的法器也是東北三 省最大的,大磬直徑1.2米,還有木魚直徑1.5米,樟香木雕刻而成的。四周是萬佛,在這里禮佛一拜相當禮拜一萬尊佛,功德無量,這萬尊佛都是信士們迎請 的供奉在這里,這叫一人請佛,萬人禮拜真是功德無量,如果也有想請佛的請到客堂辦理。
萬佛寶殿的兩側是十八羅漢,都是佛祖親傳的優秀弟子。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為小乘佛教認為的佛陀得道弟子修證的最高果位,果位類似于現在的學位。
萬佛寶殿西側是北普陀寺的五百羅漢坡,由我國大德高僧維賢法師命名為“天下第一五百羅漢坡”。
關于五百羅漢來歷的說法較多,其一指跟隨佛祖聽法傳道的五百親傳弟子,其二指佛祖圓寂之后參加為佛祖口授佛經第一次結集的五百比丘,其三指言五百羅漢為五百大雁所化,其四說五百羅漢的前身是五百蝙蝠。
這棵大樹下的佛祖造像,是佛祖的成道像,展示了佛祖在喝了兩位牧羊女贈與的羊奶之后,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景象。悉達多太子獨自一人走到菩提樹下,面向東 方,盤腿靜坐,經過七天七夜的靜思冥索,終于,在中國農歷十二月初八日的凌晨,獲得了徹底的覺悟,而成為大智大慧的佛陀。悉達多太子成佛的年齡是35歲。 十二月初八日為佛祖成道節。
北邊的是九龍壁,上邊的五龍代表五湖,下邊四龍代表四海,九龍吐水浴佛顯現的是佛陀出生當時的景象。佛經上說:太子降生的時候,剛生下來就自己行走7步。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聲宣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九龍壁后面是蓮花池,再后面是即將建設的七級浮屠寶塔。
后邊山頂上的是五方佛菩薩頂,有五個殿堂各兩層,一層供奉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彌勒五位菩薩,二層供奉五方佛即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成就佛、中間毗盧遮那佛。
極樂國土
這里是極樂國土,在極樂國土內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中間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右兩側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兩位協侍。
普陀宮
在普陀宮內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祖師殿
在祖師殿內供奉的是佛主釋迦牟尼佛后面的是達摩祖師與本寺開山的各位祖師。達摩祖師生年不詳,逝世于公元536年,全稱菩提達摩,南天竺人,被稱為古印度 佛教禪宗第二十八祖,在中國嵩山少林寺始傳禪宗,使之成為中國漢傳佛教最大宗門,后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在中國,傳說著達 摩一葦渡江、面壁九年修行等許多著名的故事,表達了佛教界后人對達摩祖師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百萬宮
這里是百萬宮,殿內中間供奉的是本寺的各大護法,“廟神香火,護廟龍神, 千年萬代振山門,僧眾保平安,萬物滋生,全仗護法神。”
朋友們,今天的游程就到這里了,我也期待您攜家人及朋友們重游北普陀山,讓您再次感受北普陀山的神奇。懇請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祝朋友們一路順風!
附件1、北普陀山遼太子耶律倍避難石床
2010年5月,錦州北普陀山發現了遼太子耶律倍避難時居住的石床,由此,令人聯想起遼太子耶律倍觀音洞避難和遼太后定名北普陀山的歷史故事。
遼太子耶律倍避難石床位于北普陀山大石棚南側約600米的山峰頂端,山峰頂端由5塊重疊擠壓的天然巨石形成一個面西的淺洞,可以遮蔽風雨。在淺洞中,有一 個人工雕鑿的石床,南北朝向,床長約2.2米,寬約0.8米,高約0.6米。在石床的南北兩側,還有人工雕鑿的排水溝3道,床前約1.5米處的淺洞上方還 有明顯的人工砌筑的土石結構墻體遺跡,在石床西面約3.5米處有院墻遺跡。
這個石床有極其茂密的樹林作為天然屏障,20米之外竟難以發現,堪稱避難藏匿的佳境。經有關方面考證,這個石床應為遼太子耶律倍避難時居住過的石床。
耶律倍(公元899年—937年),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遼世宗耶律阮的父親。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于公元916年在北方建立契丹國,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機二子遼太宗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后人也統稱契丹國為遼國。
遼國設五京,錦州在遼代為遼中京興中府轄地。公元924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錦州,錦州之名即由此時開始。
公元926年3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舉兵滅渤海國(現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的地方民族政權,首都在今黑龍江寧安),改渤海國為東丹國,為“東契丹”之意,詔命 耶律倍任東丹國國王,亦稱東丹王、人皇王。同 遼國的帝位本應由皇太子的耶律倍來繼承,但母后述律平不喜歡耶律倍,而中意次子遼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述律平利用契丹國的以活人殉葬舊俗,逼迫耶律倍的支 持者為先帝耶律阿保機殉葬,“前后所殺以百數”。在勢孤力單的形勢之下,耶律倍不得不被迫讓出帝位于耶律德光。
錦州北普陀山在隋、唐和遼代初期稱老母山,觀音洞稱為老母洞。遼太宗耶律德光繼位后,耶律倍為躲避耶律德光的追殺,逃難來到老母山。在這里隱居期間,耶律 倍為了避人耳目,有時居住在老母山的觀音洞,還命隨從在觀音洞南側約600米的峰頂石洞下雕鑿了這個石床作為躲避耶律德光所派偵探的臨時藏身之處。
大約在遼天顯五年(公元930年)遼太后述律平追逐太子蹤跡來到老母山,發現太子已離開,為了紀念太子和感謝觀音菩薩保佑太子之恩,遼太后賞金千兩,在老 母山重修古寺。當時在太后身邊有位大德高僧,名叫德韶,他奏請皇后說:“老母山形似南海普陀珞珈山,又是觀音菩薩的顯化道場,為何不叫北普陀山呢?太后聽 了大悅,立即傳旨:為與南海普陀山區分,老母山就改叫北普陀山吧!”
后來,耶律倍攜愛妃高美人渡海投奔后唐。公元937 年,耶律倍在后唐政變中被殺,享年38歲,后靈柩葬于閭山顯陵,終于魂歸錦州。
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長子耶律阮奪得皇位,追謚耶律倍為遼義宗,后人常稱之為讓國皇帝。以后的遼代諸帝除遼穆宗耶律璟外都是耶律倍的直系子孫。
耶律倍作為東丹國統轄一方的君主,其政績并不十分突出,但他文武雙全,不但是統兵的戰將和軍事謀略家,更集藏書家、陰陽學家、醫學家、音樂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和畫家等于一身,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儒家學者,在文化和藝術方面頗有成就。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導游證考試頻道,查詢了解相關信息。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可以手動Ctrl+D收藏,方便查閱。小編及時更新相關資訊,歡迎持續關注。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年導游資格考試遼寧景點導游詞:北普陀山風景區》相關信息。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4年各省導游證面試導游詞匯總2024-08-14
- 2023年各省導游證面試題目問答題匯總2023-12-22
- 導游證黑龍江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福建導游證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吉林導游證面試問答題231道2023-12-19
- 江西導游證面試資料:210道問答題2023-12-19
- 廣東導游證面試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導游證面試考試參考資料: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8
- 2023年全國導游證考試面試復習資料及技巧2023-12-13
- 2023年導游證面試考試問答題【免費獲取】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