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四個城市GDP邁進“千億元”大關


安徽省統計局公布了2011年各市經濟情況,安徽省已有4個城市GDP超千億元,重點區域增勢好于周邊地區。$lesson$
千億元城市已有4個
分析顯示,各市GDP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均增長12%以上,其中蕪湖、合肥領長態勢明顯。2011年,安徽省有8個市GDP總量在800億元以上,比上年增加4個,其中超千億元有4個市,比上年增加2個。其中,合肥以3636.6億元居全省之首,蕪湖、安慶、馬鞍山以1658.2億元、1215.7億元和1144.2億元緊隨其后。與上年比,GDP增量除淮北、池州、黃山3市在百億元以下外,其余均超過百億元。
橫向來比,去年安徽省重點區域增勢好于周邊地區。其中皖江示范區(不含六安的金安區和舒城縣)經濟發展繼續領跑全省,全年生產總值10128.6億元,增長14.4%。隨著皖北振興戰略的實施,其潛能逐步釋放,皖北經濟發展快于周邊區域。2011年,皖北地區GDP增長12.8%。
經濟發展南強北弱
但是深入來比較,可以看出安徽省經濟發展分化較明顯。去年全省16市中有10個市GDP增長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6個市在12.5%以下,最低的阜陽市僅增長12%,低于全省1.5個百分點,比最快的蕪湖低4個百分點。作為資源大省,安徽省一些城市資源約束明顯。2011年,淮北、淮南、馬鞍山和銅陵4個資源型城市,工業化率均在57%以上,最高的銅陵接近70%。這些資源型工業城市主要依托煤、電、鋼、銅等基礎產業支撐,受國內外市場和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較大,去年除淮南外,其余3市GDP同期增幅位次均有所后退。
建議加強南北對接
長期以來,合肥市和皖江城市帶一直是安徽省經濟的重要增長極。2011年僅合蕪馬3市就占全省GDP的四成以上,占皖江示范區六成以上,高出皖北六市的一半。綜合實力的懸殊,促使優勢資源不斷向發達地區集聚,形成強市愈強,弱市愈弱的格局。因此分析人員認為,在區域發展中,應加快形成強市帶弱市的南北對接機制,以技術交流、人才交流、政策傾斜、省內區域間產業轉移等多措并舉,促進全省區域經濟全面協調發展。而對于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受益于資源也受制于資源的現狀,分析人員也建議要加強支柱產業的深度開發,著力向資源性產品的中游和下游延伸,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場占有率,增加附加值。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業,適當地調整經濟結構。
2011年城市規劃師成績查詢匯總 2012年注冊城市規劃師論壇交流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