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師|從“兩規合一”到“多規合一”,武漢探索書寫規劃樣本



注意:2021年城鄉規劃師考試時間定于10月23、24日,開通“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 功能,使用該服務后即可及時免費收到各地區2021城鄉規劃師報名時間等相關節點信息等。
從1979年武漢市規劃管理部門成立至今,40年時間倏忽而過,城市在生長在蛻變,規劃探索的腳步也與城市發展同步,一直沒有停止。
上世紀八十年代,武漢市大膽創新,堅持規劃和土地管理部門合署辦公,并利用機制優勢,開始了“兩規合一”的研究與實踐。在隨后多年實際工作中,又進一步融合各類專項規劃,從“兩規合一”向“多規合一”延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武漢模式。
十九大后,在國家新一輪機構改革的背景下,按照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規劃部門又從工作組織、技術路線、實施計劃等多個方面,不斷擴展深化“多規合一”改革。為什么要“兩(多)規合一”?“兩規合一”與歷輪城市總規如何同步發展的?在“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對規劃人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在《城市這樣生長——武漢規劃回眸》一書中,我們采訪了趙寶江、眭錄明、盛洪濤等多位局長及規劃工作者,通過他的講述,我們將深入了解武漢市逐步推進“多規合一”改革的歷程。
規土融合走在全國前列,邁出“武漢模式”的第一步
時任武漢市長的趙寶江將他當時堅持土地、規劃不分家作為一件值得驕傲的經歷。他談到這段歷史,“1986年國家下達指令要武漢成立土地局,但運行一年多后,我們就將土地局和規劃局合并起來: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為什么要這樣?他認為主要原因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也是為了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當時發現,單獨成立土地局以后,辦事程序增加了很多。規劃局看完現場,土地局再去看;規劃局驗了線,土地局再去驗;規劃局批了,土地局再批。兩個聲音、兩種調子的情況下,很難管好土地、執行規劃。他將自己的堅持得益于:“我當過規劃局局長,有一個目標就是規劃局一定要為人民、為政府辦實事,要提高辦事效率,不能平白增加一道程序。
”眭錄明局長介紹,武漢市1979年成立規劃局,1986年成立土地局。放眼全國,當時只有武漢和天津是這種體制。實際上,這種改變也遭到了很多非議和不理解。有個形象的說法,“規劃局和土地局合并,不就是把魚交給貓子看?”但是實踐證明,兩家合并后,改變了“政出多門”的狀況,將全市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趙寶江提到當時面對的壓力,“當時的市人大常委會、國家土地局都來調查,問為什么要撤銷土地局?我把這樣做的道理進行了陳述,后來上級也被說服并表示同意。”現在國家層面也合并起來了,證明當時的做法還是對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土地、規劃機構合署辦公后,武漢第一次將中心城區的土地、規劃管理工作集中統一。武漢市規劃設計院總規所所長林建偉介紹,隨后制定的1996版總規,實現了城規和土規的“合二為一”。同時,1996版總規又與“九五計劃”完美銜接。城市的發展目標、結構布局,不僅在規土部門實現統一,更與發改委達成一致,形成了政策合力。
“城規、土規的‘合二為一’,為此后‘多規合一’打下良好的基礎。”林建偉說,雖然已走在全國前列,武漢并沒有停滯不前,依舊保持全速前行,深化改革,繼續探索著“多規合一”的改革道路。
“一張圖”為多規合一搭建平臺,助推武漢合力發展

▲一張圖管理平臺
武漢從2010年左右就開始勾畫“多規合一”的構想。以城規、土規“兩規”深度合一為基礎,逐步銜接納入發改、經信、環保、園林等部門發展規劃,實現規劃目標、指標、布局的深度統一。
規劃部門還積極構建“共同規劃”的組織方式,突出“全市規劃全市做”的思想,廣泛邀請全市各區、各部門等利益主體深層次、全過程參與,形成“共同規劃”機制。
林建偉介紹,“多規合一”搭建了一個平臺,讓每個部門把訴求擺出來,經統籌協商后,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他形象地解釋道,“這相當于把問題前置,在圖紙上提前消化矛盾。”在此理念下,2010版總規有了一個標志性的成果——國土規劃綜合一張圖,即把所有規劃的信息疊加到“一張圖”上,實現了“全市一盤棋”。
“從前有多個規劃平臺,經過整理后,現在只需查閱‘一張圖’,就能把城市所有用地規劃,看得明明白白。”武漢市規劃編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副總工程師吳志華說,在這“一張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一區域不同階段、不同機構編制的各類規劃信息,規劃編制更有針對性。
同時,各區、各局在實際工作中,都會以“一張圖”作為唯一準繩,依規辦事,保障整座城市依照規劃,高效而有序地朝著美好生活邁進。
吳志華介紹,武漢“一張圖”在全國率先提出,理念非常先進,也吸引了很多城市來漢學習“多規合一”的經驗。
這張圖也為武漢斬獲很多榮譽。截至2018年底,國土規劃綜合一張圖及延伸成果,累計斬獲近20項省部級一等獎、金獎,成為彰顯武漢規劃實力的亮點。
目前,武漢已形成由規劃部門統籌,全市各單位銜接、共同編制規劃的模式,實現了規劃編制與規劃管理的有效銜接。
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規劃人面對更多挑戰、更高要求

▲圖片說明:武漢將以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修為契機,推動城市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發展,形成“兩江三鎮、六軸六楔、北峰南澤”的空間格局。
2018年,自然資源部成立,著手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按照國家相關文件精神,國土空間規劃中將包括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各項空間規劃。“與武漢市摸索多年的“多規合一”思路不謀而合。”林建偉說。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不是簡單換一個名稱,也不是形式上的拼湊,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以及更可持續。”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盛洪濤介紹,與之前的總規相比,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多規合一”突出了“全域、全要素、全過程”的規劃思路轉變。例如強調市域城鄉空間全覆蓋,山、水、林、田、湖、草、城全包含,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生態全關注。
此外,規劃部門在管理中,不僅要管好“量”,管好“質”,還要強調統籌聯動的概念。”比如水污染問題,看到污染在水里,問題在岸上,岸上的布局就要統一規劃。現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推行,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多規合一”探索的不斷深入,對于規劃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建偉說,這種變化促使規劃人不斷成長進步。
“之前做規劃,理念和技術先進更加重要,更多的是規劃人單打獨斗,編規劃、審規劃、管規劃,現在行不通了。”他介紹,如今要與園林、水務、建設等部門反復電話溝通,了解各方訴求,然后找到最合理的規劃方案。“協調統籌能力至關重要!”同時,還要求規劃工作者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政策、項目工程開工情況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好用的規劃。
展望未來,盛洪濤局長談到,武漢將繼續加大規劃體系創新探索力度,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2021城鄉規劃師考試備考進行中,小編將為大家整理城鄉規劃師考試精華考點、各科目模擬試題、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本次考試不理想的考生或者想要報名2021年城鄉規劃師考試的考生,可以使用這些資料提前復習!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