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審計》高頻考點:CPA審計的定義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根據美國會計學會1973年的定義:
“審計”是一個系統化過程,即通過客觀地獲取和評價有關經濟活動與經濟事項認定的證據,以證實這些認定與既定標準的符合程度,并將結果傳達給有關使用者。

審計的定義可以從審計主體、審計對象、審計依據、審計目標、審計報告和審計本質六個方面具體說明如下:
1.審計主體是具有專業勝任能力的獨立審計人員,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本部分內容請鏈接教材第三章和第四章。
2.審計對象是“經濟活動與經濟事項認定”,認定的定義和分類請鏈接教材第五章第二節。
3.審計依據是“既定標準”。如果從2013年《審計》教材看,根據第五章第一節的財務報表審計總體目標與審計工作前提,或者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六條,這里的“既定標準”即為“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與此同時,實踐工作中的會計工作與審計工作的關聯也是這個“既定標準”。企業會計工作是會計人員遵循“既定標準”對“交易的記錄與報表的編制”(如下圖1-3),審計工作是審計人員遵循審計準則的要求參照“既定標準”(如上圖1-2)對“經濟活動與經濟事項認定”進行再認定的過程。

這里的“既定標準”或者說“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如果要具體到某一家在中國主板上市的被審計單位來說,可以理解為“企業會計準則”。比如,如果ABC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中國農業銀行2012年度財務報表,中國農業銀行管理層編制2012年財務報表依據的“既定標準”或者說“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企業會計準則”,注冊會計師判斷中國農業銀行管理層編制的2012年度財務報表是否公允的依據同樣是“企業會計準則”。
4.審計目標是審計人員對“經濟活動與經濟事項認定”與“既定標準”的符合程度進行判斷,根據判斷具體情況獲取審計證據,形成審計意見。如何獲取審計證據請鏈接教材第七章第二節。
5.審計報告就是審計人員把審計結果傳遞給有關財務報表使用者,審計報告的定義、作用和基本要素請鏈接教材第二十三章。
6.審計本質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這里的“系統化”體現在注冊會計師風險評估與風險應對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根據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測試流程的要求(具體請鏈接教材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不斷識別、評估和應對審計風險,并將這一工作貫徹在審計全過程。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注冊會計師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熱門資料】注冊會計師6科《三色筆記》免費領2025-11-18
- CPA《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三色筆記,用顏色區分考點,省時省力2025-11-05
-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三色筆記,攻克易混知識點2025-11-05
- 備考資料:cpa《經濟法》三色筆記助力沖刺60+2025-11-05
- 零基礎必看:注冊會計師稅法三色筆記,重難點一目了然2025-11-05
- 注會《審計》三色筆記,52頁濃縮考點,告別厚重教材2025-11-05
- 注冊會計師《會計》三色筆記,高效記憶重點章節2025-11-05
- 2026年注會速記口訣.pdf免費領,6科核心知識點快速記憶2025-10-29
- 2026年注冊會計師6科速記口訣合集,各科核心考點一網打盡2025-10-28
- 2026年cpa《戰略》50個速記口訣,牢固記憶寶典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