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注會《戰略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2)


二、內部控制的演變和發展【了解】
內部控制的演變和發展經歷了如下階段:
1.內部控制在20世紀80年代的控制理論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內部控制的研究重點從一般含義轉向具體內容,標志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于1998年5月發布的《企業準則公告第55號》中,用“內部控制結構”的概念取代了“內部控制制度”。公告指出,“企業內部控制結構包括為提供取得企業特定目標的合理保證而建立的各種政策和程序”,公告認為內部控制結構由下列三個因素組成: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控制環境。這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與程序的效率有重大影響的各種因素,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經營作風;組織結構;董事會及所屬委員會,特別是審計委員會發揮的職能;確定職權和責任的方法;管理者控制和檢查工作時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經營計劃、預算、預測、利潤計劃、責任會計和內部審計;人事工作方針及其執行等;影響企業業務的各種外部關系,如由銀行指定代理人的檢查等。
(2)會計制度。這是指為認定、分析、歸類、記錄、編報各項經濟業務,明確資產與負債的經管責任而規定的各種方法,包括認定和登記一切合法的經營業務;對各項經濟業務按時和適當的分類,作為編制財務報表的依據;將各項經濟業務按照適當的貨幣價值計價,以便列入財務報表;確定經濟業務發生的日期,以便按照會計期間進行記錄;在財務報表中恰當地表述經濟業務及對有關的內容進行揭示。
(3)控制程序。這是指企業為保證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如經濟業務和經濟活動的適當授權;明確各個人員的職責分工等。
2.內部控制在成熟階段的控制理論。
1992年,COSO委員會提出《內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年又進行增補,簡稱《內部控制框架》,即COSO內部控制框架。這份報告堪稱內部控制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該報告包含大量關鍵概念,認為內部控制是公司董事會和各級管理層計劃、實施和監察的不間斷的一系列活動。因此,內部控制是一個程序,而非結構。
內部控制的目標不僅是為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與合規性,而且有助于提高企業運營的效益和效率。因此,內部控制也與業績目標(比如獲利能力)的實現有關。但是內部控制只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而非絕對保證。
內部控制系統包括企業的政策、程序、任務、行為,使企業能夠對與實現企業目標有關的重大業務、經營、財務、法規及其它風險做出適當反應,促進企業的運營效益和效率。這包括保護資產,避免被不當使用或流失和欺詐,并確保負債得到有效管理。
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還有助于確保對內及對外報告的質量。這要求維持適當的記錄和程序,以提供有關企業內外部的及時、相關且可靠的信息,而且,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還有助于確保企業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或遵守商業行為的內部政策。
COSO內部控制框架將內部控制分為五個相互關聯的組成部分: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察等。
(1)控制環境。內部審計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IIA)對控制環境的定義是:“董事會與管理層對待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態度及采取的行為”。控制環境是其他內部控制元素的根基,并提供紀律及結構。控制環境因素包括人員的道德觀和勝任能力、董事會提供的指示和管理的效率。控制環境被稱為企業的“最高層”。控制環境能說明企業的道德觀和文化,為內部控制的其它方面的運作提供框架。控制環境是由管理層所定的基調、管理哲學與管理風格、授權方式、組織和培養員工的方式以及董事會對執行內部控制的決心決定。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指識別和分析影響目標實現的風險(包括與監管和運營環境不斷變化有關的風險),以此來確定如何降低和管理此類風險的依據。企業的目標與所面臨的風險之間有一定關聯。為了對風險進行評估,必須確立企業目標。目標一經確立,必須識別和評估為實現這些目標而面臨的風險,并且該評估應構成決定如何管理該風險的基礎。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有助于確保管理層的指令得以執行,以及任何可能需要用以處理風險以實現企業目標的行動得以實施。控制活動是指能確保管理層的決策與指示得以執行的政策和程序。企業內部各層面均存在控制活動,控制活動包括組織控制、職責劃分、調節和復核、實物控制、授權和批準、計算和會計、人員控制、監督及管理控制。
(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指在人員能夠履行責任的方式及時間范圍內,識別、取得和報告經營、財務與法律遵守的相關信息的有效程序和系統。企業必須收集信息并向適當人士傳達。管理者制定恰當的決策之時既需要內部信息也需要外部信息。為了運作內部控制,管理者也需要信息,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必須為管理者提供與所采取的行動相關的,及時、準確、可以理解的信息。
(5)監察。監察是指持續評估內部控制系統的充分性及表現情況的程序。內部控制系統必須接受監察。作為內部控制系統的因素,它與內部審計及一般監督有關。識別并向高級管理層及董事會或董事報告內部控制系統的缺陷是非常重要的。
企業可能已經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但是仍需要對該系統進行監察。如果內部控制系統未經監察,就很難評估它是否未受控制或需要改進。隨著業務的發展,內部控制系統也在發展,因此內部控制系統不是靜止不變的。內部審計部門通常是內部控制系統的主要監察人。內部審計師會對內部控制及控制系統進行檢查。他們還應識別控制是否失效或是可以糾正的問題。并且向管理層提出有關新系統或系統改進方面的建議。
2010年注冊會計師輔導優惠套餐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
- 2025年注會《審計》沖刺必備:200句高頻考點速記手冊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