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審計》第四章標準復習資料
五、標準(一)標準的定義
標準是指用于評價或計量鑒證對象的基準,當涉及列報時,還包括列報的基準(列報包括披露)。
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對鑒證對象做出評價或計量,離不開適當的標準。(那么有標準是否就不需要職業判斷呢?)
需要指出的是,對同一鑒證對象進行評價或計量并不一定要選擇同一個標準。
(二)標準的類型
標準可以是正式的規定,如編制財務報表所使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也可以是某些非正式的規定,如單位內部制定的行為準則或確定的績效水平。
(三)適當的標準應當具備的特征
適當的標準應當具備下列所有特征:
1.相關性:相關的標準有助于得出結論,便于預期使用者做出決策;
2.完整性:完整的標準不應忽略業務環境中可能影響得出結論的相關因素,當涉及列報時,還包括列報的基準;
3.可靠性:可靠的標準能夠使能力相近的注冊會計師在相似的業務環境中,對鑒證對象做出合理一致的評價或計量;
4.中立性:中立的標準有助于得出無偏向的結論;
5.可理解性:可理解的標準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會產生重大歧義的結論。
注冊會計師基于自身的預期、判斷和個人經驗對鑒證對象進行的評價和計量,不構成適當的標準。
(四)評價標準的適當性
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運用于具體業務的標準是否具備上述特征,以評價該標準對此項業務的適用性。在具體鑒證業務中,注冊會計師在評價標準各項特征的相對重要程度時,需要運用職業判斷。(會區別)
對于公開發布的標準,注冊會計師通常不需要對標準的“適當性”進行評價,而只需評價該標準對具體業務的“適用性”。
對于專門制定的標準,注冊會計師首先要對這些標準本身的“適當性”加以評價。
(五)預期使用者獲取標準的方式
標準應當能夠為預期使用者獲取,以使預期使用者了解鑒證對象的評價或計量過程。標準可以通過下列方式供預期使用者獲取:
1.公開發布;
2.在陳述鑒證對象信息時以明確的方式表述;
3.在鑒證報告中以明確的方式表述;
4.常識理解,如計量時間的標準是小時或分鐘。
如果確定的標準僅能為特定的預期使用者獲取,或僅與特定目的相關,鑒證報告的使用也應限于這些特定的預期使用者或特定目的。
200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有關信息:
09年2月1日前學注冊會計師輔導 全部五折優惠!
2008年度全國注冊會計師考試大綱匯總
最新資訊
- 【熱門資料】注冊會計師6科《三色筆記》免費領2025-11-18
- CPA《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三色筆記,用顏色區分考點,省時省力2025-11-05
-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三色筆記,攻克易混知識點2025-11-05
- 備考資料:cpa《經濟法》三色筆記助力沖刺60+2025-11-05
- 零基礎必看:注冊會計師稅法三色筆記,重難點一目了然2025-11-05
- 注會《審計》三色筆記,52頁濃縮考點,告別厚重教材2025-11-05
- 注冊會計師《會計》三色筆記,高效記憶重點章節2025-11-05
- 2026年注會速記口訣.pdf免費領,6科核心知識點快速記憶2025-10-29
- 2026年注冊會計師6科速記口訣合集,各科核心考點一網打盡2025-10-28
- 2026年cpa《戰略》50個速記口訣,牢固記憶寶典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