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冊會計師《審計》知識點:第一章審計的概念


審計的概念
一、審計的產生(環球網校提供審計概念)
注冊會計師制度產生于19世紀,其存在與發展應歸結于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所有者不再直接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這就產生了所有者如何對經營者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控制的問題,由此產生了經營者定期通過財務報表向所有者報告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
財務報表由企業管理層編制和提供,其自身利益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掛鉤,需要由獨立的第三方-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CPA的審計能夠有效降低財務報表使用人進行決策所面臨的信息失真風險,提高經濟決策的有效性,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保護社會公眾利益。
二、審計的定義
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主體)對財務報表(工作的客體對象)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保證程度),以積極方式提出意見,增強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用戶群體)對財務報表信賴的程度(工作的目的)。
從下列5個方面體現對定義的理解:
1.審計的用戶
財務報表的預期使用者,即審計可以用來有效滿足財務報表預期使用者的需求。
2.審計的目的
改善財務報表的質量或內涵,增強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即以合理保證的方式提高財務報表的質量,而不涉及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議。
3.合理保證
審計是一種高水平保證,由于審計存在固有限制,注冊會計師據以得出結論和形成審計意見的大多數審計證據是說服性而非結論性的,因此,審計只能提供合理保證,不能提供絕對保證。
4.審計的基礎
獨立性(工作態度)和專業性(知識技能儲備)。通常由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和獨立性的注冊會計師來執行,注冊會計師應該獨立于被審計單位和預期使用者(雙向獨立)。
5.審計的最終產品—審計報告
注冊會計師針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財務報表編制基礎編制并實現公允反映發表審計意見,并以審計報告的形式(書面形式,簽字蓋章)予以傳達。
環球網校小編推薦:
2018年注冊會計師《審計》預習試題匯總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注冊會計師備考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注冊會計師考試頻道或登陸注冊會計師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以上文章是環球網校為考生提供“2018年注冊會計師《審計》知識點:第一章審計的概念”供廣大考生學習。
最新資訊
- 2026年注冊會計師cpa備考學習資料包:一個能用一年的學習工具2025-09-26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