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考專升本政治馬哲串講筆記第一章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考綱要求
考綱對本章的具體要求是:
第一、"了解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等基本概念";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第二、"了解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前提、理論來源和社會歷史條件等基本知識";
第三、"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的關系"等基本原理;
第四、"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重要原理。
①為了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范疇的科學含義。為了把握哲學史上矛盾斗爭的全局,理清復雜的哲學思想發展和斗爭的基本線索。
②必須重點掌握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并以此為基本線索和理論指導,劃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以及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界限。
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它不僅是對歷史上優秀哲學思想的繼承,而且是哲學發展史上的偉大革命性變革。通過對這一變革的理解,全面把握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象、內容、階級屬性、社會作用和本質特征等重要內容,從而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④要很好理解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最富有革命精神的部分,把握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偉大意義。
一、選擇題
1.哲學是( B )
A.包羅萬象的"科學之科學" B.世界觀的理論體系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C.人人都有的世界觀 D.終極真理的理論體系
2.世界觀是( C )
A.對社會發展的根本看法 B.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根本方法
C.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D.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
3.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是( A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C.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D.唯理論和經驗論
4.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是(D )
A.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 B.世界是否運動和發展的問題
C.世界是否有統一性的問題 D.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5.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C )
A.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 B.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C.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D.是否承認歷史人物的作用問題
6.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 C )
A.唯心主義 B.相對主義
C.不可知論 D.絕對主義
筆記
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第一、思維和存在誰是世界的本源、誰是第一性
第二、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D.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8.唯物主義一元論與唯心主義一元論對立的根本問題是( C )
A.世界發展的動力問題 B.意識的本質問題
C.世界的本原問題 D.真理的本性問題
9.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B )
A.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C.政治和經濟的關系問題 D.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
10.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一切舊哲學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征是( C )
A.階級性 B.革命性 C.實踐性 D.科學性
1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B )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德國古典哲學
C.17世紀英國哲學 D.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
1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學基礎是( D )
A.地質學和胚胎學
B.動植物生理學和有機化學
C.機械力學
D.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1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是( C )
A.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B.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C.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D.抽象和具體的關系
14.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D)
A.群眾路線 B.為人民服務 C.對立統一規律 D.實事求是
15.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對象是( A )
A.關于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 B.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C.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 D.自然界發展的一般規律
16.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是( C )
A.分析和綜合的統一 B.邏輯和歷史的統一
C.理論聯系實際 D.虛心向群眾學習
17.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是( D )
A.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庸俗唯物主義
B.原子論唯物主義、氣本論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
C.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列寧的唯物主義、毛澤東的唯物主義
D.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8.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最主要的區別是( C )
A.強調了意識的能動性 B.堅持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C.創立了唯物辯證的社會歷史觀 D.堅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19.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是( A )
A.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B.二元論唯心主義和一元論唯心主義
C.唯理論唯心主義和經驗論唯心主義 D.辯證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唯心主義
20.下列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是( B )
A.理在氣中,理隨事變 B.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C.理在事先,事隨理變 D.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意味著( C )
A.科學的哲學體系的最終完成 B.人類哲學思想發展到了頂峰
C.為人類認識和發展真理開辟了道路 D.絕對真理體系的建立
二、辨析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之科學"。
(1)"科學之科學"是指把哲學當作包括一切科學在內、凌駕于一切科學之上的永恒不變的理論體系。古代哲學家把哲學看成是"知識的總匯",近代一些哲學家把哲學說成是’"科學之科學"。
(2)近代以來,隨著各門具體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就成為人們必須正確回答的重要問題。
(3)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地闡明了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二者既相區別又相聯系。
①二者的區別是,具體科學以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為研究對象,哲學則以整個世界的最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
②二者的聯系是,哲學以具體科學的成果為基礎,并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哲學所概括的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普遍規律的理論,對具體科學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③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具體科學的"代替論"和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的"取消論"都是錯誤的。
(4)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說成是"科學之科學",這既限制了具體科學的發展也使哲學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發展。(本辨析題可回答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錯誤)
2.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一特點。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點,而不是唯一特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無產階級哲學,它具有實踐性、階級性、科學性和革命性特點。
(1)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點。它以實踐為基礎,來自實踐,為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實踐服務,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觀點。
(2)階級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另一顯著特點。其他哲學都掩蓋自己的階級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則公然申明自己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哲學。
(3)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基礎上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它的科學性是指它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變革舊世界作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東西,它在本質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證,革命性是科學性的必然結論和歸宿。
(錯誤)
三、簡答題
1.簡述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
答:要把握什么是哲學,必須把握哲學和世界觀的區別和聯系。
第一,哲學和世界觀都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屬于世界觀,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系。
第二,哲學是一種特殊的世界觀,它是以理論的形式系統地反映世界的學說,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它同一般人僅憑個人經驗或傳統影響形成的樸素而零散的世界觀是有重要區別的。
第三,哲學屬于世界觀,但世界觀并不都可以稱為哲學,只有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才可稱為哲學。
第四,哲學既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又是人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系統的方法論。方法論就是人們關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統理論。一般說來,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理論體系。
2.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多方面的深刻的必然性,其中主要是社會歷史條件、階級基礎、科學前提和理論來源。
第一,19世紀4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矛盾的激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第二,19世紀30至40年代,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斗爭的發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
第三,19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發展的卓越成就,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和生物進化論等三大科學發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自然科學前提。
第四,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作了理論準備,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3.簡述唯心主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
答:唯心主義是一種錯誤的世界觀,它的產生和存在,有其社會歷史的階級的和認識的根源。
(1)社會歷史根源。唯心主義是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分離的產物,是人們對自然力和社會現象無知和屈從的反映和表現。
(2)階級根源。唯心主義符合腐朽、反動的剝削階級和統治集團的利益,因而它們總是這樣或那樣地鼓吹唯心主義,歪曲世界的本來面貌,以欺騙人民群眾而達到其維護過時的社會經濟制度的目的。
(3)認識根源。人的認識是一個主觀和客觀的復雜曲折的矛盾運動過程,這就產生唯心主義的可能。①在認識過程中,如果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和實踐相脫離,就會導致唯心主義。
②在認識過程中,如果離開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會導致唯心主義。
③在認識過程中。如果把感性認識階段或理論認識階段絕對化,就會陷入經驗論和唯理論,從而導致唯心主義。
4.簡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及其意義。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錯誤回答:思維和存在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問題;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也就是思維能否認識存在,現實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如何回答其內容的第一方 面,即如何回答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惟一標準。凡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是唯物主義哲學;凡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是唯心主義哲學。如何回答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認世界的可知性,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凡承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認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論;反之, 則是不可知論。
(3)哲學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就是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人們的活動主要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是主觀反映客觀,改造世界是主觀反作用客觀。只有解決好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5.簡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及它們的基本形態或形式。
(1)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是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哲學,是唯心主義。
(2)唯物主義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種歷史形態: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亦稱機械唯物主義,其根本缺陷是: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不徹底性,不徹底性就是它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的),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3)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式: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心" 等)說成是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萬物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 客觀唯心主義則把某種 "客觀精神 " (理念、絕對精神、理或天理等)說成是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萬物都是這種客觀精神的產物。主張上帝或神創造一切、主宰一切的神學唯心主義實質上也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
6.簡述現代科技革命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第一,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合稱。前者是指人類對自然認識的飛躍;后者是指生產工具和工藝過程方面的重大變革。現代科技革命,使人類社會在經濟、政治、軍事、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等方面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
第二,現代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先,它使人類對宏觀宇宙和微觀宇宙的認識和改造活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
其次,它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證明、充實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再次,它提出的許多新的問題,都需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從而推動和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不斷地對現代科技發展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新的哲學概括的過程中,將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容,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保持時代精神精華的資格。
7.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時代精神的精華。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成為我們時代精神的精華,這是因為:
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地反映了我們時代的潮流,科學地揭示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科學地論述了解決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各種社會弊端的正確道路。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地繼承了以往哲學發展的全部優秀成果,并把哲學推進到了新的發展階段。它把唯物論同辯證法結合起來,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結合起來,實現了哲學的革命性飛躍,使之成為科學形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
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并在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吸取新的養分,使自己不斷豐富和發展。因此它具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從根本上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我們研究和解決時代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8.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實踐基礎上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它來自實踐又為無產階級的社會實踐服務,并在實踐中不斷獲得豐富和發展。實踐性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的顯著特征,又是區別于其他哲學的顯著標志。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把變革舊世界和改變現存事物作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
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是指它不僅以科學的發展為基礎,而且是指它通過實踐和自然科學的成就,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完備而徹底的唯物主義哲學,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
第四,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在實踐中實現了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在科學性理論指導下,才能在實踐中正確地改造世界,發揮其革命性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是科學性的必然結果和歸宿,只有在實踐中改造世界,才能體現出它的科學價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其科學性。
9.簡述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和兩種歷史觀的根本對立。
(l)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這是因為:
①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任何歷史觀理論都不能回避的問題,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是解決其他一系列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②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也是兩種歷史觀斗爭的焦點。
③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也是社會實踐中的根本問題。
(2)兩種歷史觀的根本對立表現在:
①歷史唯物論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歷史唯心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②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社會是客觀的符合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歷史唯心主義把社會意識當作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③歷史唯物主義堅持群眾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唯心主義主張英雄史觀,夸大個別人物的作用,認為個別人物的思想和意識決定歷史的發展。
(簡述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以及唯物史觀創立的偉大意義)
(3)唯物史觀創立的偉大意義。
①它科學地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本質和一般規律,把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后避難所清除出去,使唯物主義成為完備而徹底的唯物主義。
②它同剩余價值理論一起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③它為各門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為對社會現象的研究成為科學提供了條件。
④它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提供了科學的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導思想。
四、論述題
1.試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理論體系;它同舊哲學有著根本的區別;它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革命變革。
第一,哲學研究對象上的變革。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從根本上改變了舊哲學凌駕于所有科學之上,把哲學視為"科學之科學"的錯誤觀點。
其次,哲學對象上的根本變革,科學地解決了舊哲學所不能解決的哲學與具體科學的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關系。哲學以整個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為研究對象,具體科學則以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為研究對象;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又以哲學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哲學與具體科學的普遍和特殊的關系表明,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具體科學的 "代替論" 和排斥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具體科學指導作用的"取消論"都是錯誤的。
第二,哲學內容上的變革。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舊哲學中唯物論和辯證法相分裂的狀態。
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有機統一,結束了舊哲學中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長期獨占統治地位的局面,使人們對社會歷史理論的研究成為科學。
再次,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并同辯證唯物主義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完備而嚴整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哲學體系,使唯物主義哲學發展到了嶄新階段。
第三,哲學的階級屬性和社會作用上的變革。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理論體系,它反映了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產生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結束了舊哲學只是剝削階級專利品的歷史。
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實踐基礎上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體現了不同于舊哲學脫離實踐的根本特征。
再次,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實現了科學地認識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統一,完整地體現了哲學應當承擔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作用,它不同于舊哲學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說明世界上。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諸多方面實現了哲學史上的革命變革,同舊哲學有著根本區別,成為自有哲學以來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系,是當今時代精神的精華。
(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變革?)
(試從哲學研究的對象、內容、階級屬性和社會作用以及其本質特征等方面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試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含義、內在根據、實質和基本途徑)。
(l)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根據中國的國情特點研究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按照中國的國情和特點去運用它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它。
(2)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內在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理論體系,是一種世界哲學。但相對于中華民族文化而言,又是一種外來哲學。因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傳統哲學緊密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正確運用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豐富和發展。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必須中國化的內在根據。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典范。
(3)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實質,就是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在實踐中不斷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
(4)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基本途徑,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運用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既要吸取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相結合,使其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同時又必須概括和總結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成為反映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理論。
3.試述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飛躍的重大理論成果。
(1)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發展是在對中國社會問題和社會變革的方法、道路問題的探討和激烈爭論中進行的,是直接與當時中國社會實際緊密結合的。
(2)中國共產黨人依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幾十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又經過數年的努力,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了偉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人民斗爭的實踐經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繼承并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
(3)在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經過了艱難曲折,出現了不少失誤,我國人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際國內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在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過程中,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逐步形成了繼毛澤東思想之后的又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又稱鄧小平理論。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這個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辨析題很靈活
好多的簡答題都可以換個方式作為辨析題
注意:把辨析題和簡答題結合起來學習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