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專升本政質: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三、簡答題為什么說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1)實踐是人類社會的起源和基礎。
社會起源于勞動,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勞動不僅創造著和體現著人和自然的關系,而且還不斷創造和體現著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因而實踐是人類社會的活動方式和基礎。
(2)實踐構成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
社會的物質生產實踐、社會關系實踐,精神生產實踐構成了全部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特別是生產實踐是整個社會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礎,整個社會生活的歷史實際上就是社會實踐發展的歷史。
(3)實踐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人類的實踐活動發展的過程,以物質生產實踐為基礎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推動了整個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
(4)實踐揭示了社會規律的特點。
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客觀規律,但自然規律無論人類活動是否參與都起作用,而社會規律則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表現出來的。
2.簡述人類勞動的本質特征。
(l)勞動是指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以及能量、信息變換過程,是人類對自然界的積極改造。
(2)勞動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其本質特征主要是:
第一,勞動是具有明確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覺活動。
第二,勞動必須創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質手段,主要是勞動工具。
第三,勞動的對象具有廣泛性,是以人類自身為主體改造整個世界并創造人化世界的活動。
第四,衡量人類勞動的尺度具有多維性,包括真理尺度、價值尺度和審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統一。
3.怎樣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范疇?
(1)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以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實際能力。
(2)生產力是一個多種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是生產力系統中的三個實體性要素。
①勞動對象是勞動過程中被改造或加工的一切對象。勞動對象既包括未經加工而直接納入生產過程的自然物,也包括經過初步加工后作為勞動成品或半成品而納入生產過程的原材料。
②勞動資料是勞動過程中用以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物質資料和物質手段。勞動資料是勞動者和勞動對象之間的媒介體,是一個龐大物質系統,其中,生產工具是最主要的,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
③勞動者是具有生產經驗和技能并從事物質生產的人,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
(3)在生產力的三個實體性要素中,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都是生產力中被支配的"物"的因素,二者的統一又稱生產資料。
勞動者則是生產力中惟一能動的"人"的因素,因而是生產力中的主導性因素。除上述實體性要素外,生產力中還包括某些非實體性要素,如科學技術等。
4.怎樣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范疇?
(l)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客觀物質的經濟的關系。生產關系包括三個方面的關系:
①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
②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交換關系。
③產品的分配關系以及由它直接決定的消費關系。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是整個生產關系的基礎和核心,決定著整個生產關系的性質。根據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的不同,可以把人類歷史上的生產關系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一類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等。
(2)經濟基礎是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理解經濟基礎范疇要注意:
①經濟基礎特指占統治地位的那種生產關系。
②經濟基礎是占統治地位的那種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即所有制關系、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交換關系以及分配和消費關系三方面的總和。
5.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上層建筑范疇?
(1)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
(2)上層建筑由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兩部分構成。
政治上層建筑是指豎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設施,它體現人們之間的政治關系。
思想上層建筑(亦稱觀念上層建筑)是指反映經濟基礎并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思想、觀念體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觀念、宗教觀念、藝術思想、哲學理論等,它體現的是人們的思想關系。
(3)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方面,思想上層建筑決定政治上層建筑,政治上層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是思想上層建筑的物質附屬物或物質設施。另一方面,政治上層建筑一旦形成,又會成為一種強大的現實力量反過來影響思想上層建筑。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同為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經濟基礎服務。
6.如何全面認識國家的本質?
(1)從國家的起源看。
階級的出現是形成國家的基礎,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在階級矛盾客觀上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方、時候和程度,便產生國家。這就從國家的起源上說明了國家是階級壓迫的工具這一本質。
(2)從國家的特征來看。
國家與舊的氏族組織比較,有兩個顯著特征:
①國家是按地區劃分居民而不是按血緣關系劃分居民;
②國家的武裝力量是"特殊的武裝隊伍",而不是"居民自動的武裝組織".國家的主要成分是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物質附屬物。這就從國家的特征上說明了國家是階級壓迫的暴力工具這一本質。
(3)從國家的職能和作用上看。
國家政權作為上層建筑,只能掌握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手里并為其經濟基礎服務。經濟上不占統治地位的階級不掌握國家的政權。這也說明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暴力工具這一本質。
7.簡述國體、政體及其相互關系。
(l)國體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聯合哪些階級、壓迫什么階級。它說明國家的階級本質,是區分國家類型的根據。
(2)政體是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統治階級采取什么組織形式組織政權機關,實行專政,管理自己的國家。
(3)國體和政體既相區別又相聯系,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①國體和政體的區別:國體指國家的階級內容,政體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區分國體和政體可以使我們不被國家形式所迷惑而看不準國家的階級內容。
②國體和政體的聯系:
一方面,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必須與國體相適應,為國體服務;
另一方面,政體對國體有反作用,適應國體的政體對國體起維護和鞏固作用,反之,則影響和阻礙統治階級利益、意志的實現;
再者,由于各個國家歷史條件、民族特點、階級斗爭情況的不同和統治階級的需要,同一國體的國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體;不同國體的國家可能采取相同的政體;同一個國家在國體不變的情況下,在不同歷史時期又可能采取不同的政體。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8.簡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及其相互關系。
(1)社會存在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社會意識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精神現象的總和。
(2)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依賴性。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社會意識的產生、變化與發展都根源于社會存在及其發展變化。
第二,社會意識的內容,無論其具體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第三,社會意識中的階級屬性是對社會存在中階級關系的反映。
(3)歷史唯物主義在肯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前提下,還肯定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相對獨立性。即社會意識具有自身的能動性和獨特的發展規律,它的發展與社會存在的發展并不總是保持著一致和平衡。
這主要表現在:
①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和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會意識的發展水平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③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④各種社會意識形式之間具有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
⑤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9.簡述道德的含義、特點和社會作用。
(l)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包括倫理思想和在倫理思想指導下人的行為所體現的情感、風格、情操等。
(2)道德與政治法律思想相比較有如下特點:
①法律是國家制定的依靠國家暴力機關強制執行的,是強調他律的規范體系;道德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維持的,是強調自律的規范體系。
②法律憑借暴力這一物質力量的強制性,對社會的調節作用及時有力;道德依靠人們思想水平和社會風尚狀況的影響,只能緩慢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③法律對社會生活影響的范圍較道德為小,道德對社會生活影響的范圍較寬。
(3)道德的評價標準。道德具有歷史性、階級性和繼承性。雖然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原則不同,但評價道德以是否有利于歷史進步和社會發展為客觀標準。
(4)道德屬于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又有能動的反作用。在階級社會中,先進階級的道德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階級的道德阻礙社會的發展。資產階級道德以個人主義為核心,以唯利是圖、金錢萬能為主要道德原則,它為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服務,阻礙社會發展。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10.簡述科學的含義、特征和作用。
(l)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各個領域的具體規律性知識的理論體系,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科學作為知識的理論體系是一種社會精神生活現象,包括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在內的社會意識形式。
(2)科學是在人們的生產實踐和改造社會實踐活動的直接推動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科學的任務是在實踐基礎上揭示物質世界的運動發展規律,并進一步指導人們在實踐中改造世界和認識世界的活動,科學具有客觀性、實踐性、邏輯系統性、發展性等特征。
(3)科學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科學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并使人類成為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主人;
②科學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
③科學是社會管理的科學化和高效化的重要保證;
④科學是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巨大杠桿。隨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科學更加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現在的生活和格局,并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