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專升本政治馬哲簡答題三


21、簡述社會主義本質中生產力目標和價值目標的關系。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在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中,生產力目標與價值目標二者是互為條件的。
(1)生產力目標是價值目標實現的物質基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只是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 削階級,消除了產生兩極分化的根源,但要消滅貧窮、實現共同富裕,必須發展生產力。人們只能在生產力所決定的允許的范圍內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可見,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價值目 標的物質基礎。
(2)價值目標又是生產力目標的條件。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但是我們只能走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因為這是社會主義本質所決定的,不堅持社會主義,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生產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發展。
22、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動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是由我國的社會經濟條件決定的:
(1)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結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同時并存的分配結構。
(2)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樣化。由于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經營等實現形式。必然產生按勞分配以外的各種分配收入。(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各種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管理)都要有相應的市場評價,這些生產要素的所有者都應得到相應的收入。
此外,市場經濟中還需要有風險收入、以及通過社會保障獲得的收入等等。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種所有制經濟、經營方式、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機制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3、為什么說農業是根本,必須大力發展農業?
鄧小平認為,農業是根本。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把農業放在首要地位,大力發展農業。這是因為:
首先,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它的基礎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產品是輕工業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農村又是工業品的主要市場;農業的發展能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發展提供勞動力等。
其次,在現實生活中,我國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的發展直接關系廣大農民生活的提高;直接關系到本世紀末能否達到小康水平;農產品又是城鄉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又直接關系到城鄉人民生活的提高,物價穩定,社會安定。
最后,我國農業生產相對落后,已成為國民經濟最薄弱的環節,它已很難支撐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快速發展。因而,農業生產的發展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建設、社會穩定的基礎,并最終決定著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是能否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
24、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主要任務是什么?
(1)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總的目標有三條:第一,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第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第三,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
(2)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近期的具體目標,就是要增強黨與行政機構以及整個國家領導機關的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和各行各業以及基層的積極性,從而在政治上創造出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
(3)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里,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25 、簡述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第一、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除了因為這一理論依據和所堅持的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的,而且表現在它堅持的基本原則,它強調的基本理論,都源于馬克思主義。
第二、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繼承和堅持,更重要的是發展和創新。
何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
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26、簡述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論述
第一、把發展生產力放在社會主義本質的首要地位
鄧小平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發展生產力。
第二、把發展生產力和解放生產力統一起來。
鄧小平認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這是對認為社會主義社會只有發展生產力,而沒有也不需要解放生產力的傳統觀念的一個重大突破。
第三、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起來。
鄧小平既強調"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又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并使二者成為不可分割、有機聯系的整體。
第四、把基本任務和根本目標統一起來。
只有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五、把發展過程同最終結果統一了起來。
社會主義是一個過程,社會主義的本質也有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把發展過程與最終結果有機地統一了起來。
27、簡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鄧小平在提出 "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 這個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闡述社會 主義本質的同時,反復地強調社會主義的最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并且提出了下列一些重 要思想。
(1)大力發展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思想,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主義 的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最終決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動力。馬克思最注 重發展生產力。只有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財富極大豐富,才能實現共產主義。
(2)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
不斷發展生產力,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 生產率,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3)發展生產力,是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
只有創造出比資本 主義更高的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得到鞏固。
(4)當前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從根本 上說,只能靠不斷發展生產力。為此,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 和圍繞這個中心。
28、如何正確理解"三個有利于的"的判斷標準
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講話中提出了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個有利于"為標準。
①"三個有利于"標準使實踐標準具體化。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什么是當務之急的實踐卻是個不容易把握的問題。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就是堅持了實踐標準并使之具體化,有很強的針對性。
②"三個有利于"標準的現實意義。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一些舊的觀念時時干擾我們的工作和認識,如對姓"社"姓"資"的爭論。"三個有利于"標準是現實、具體而又符合時代特征的標準,具有現實針對性。
③"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三個有利于"的頭一條就是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而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也就是提高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實力。而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符合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也有助于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綜上所述,"三個有利于"判斷標準是一個以生產力標準為基礎的包括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在內的社會主義價值判斷系統。
29、簡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基本涵義:
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是對我國現有社會制度基本性質的總概括和總規定。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這是對我們現有社會發展水平的總認識和總判斷。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其特定的質的規定性,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30、為什么說改革是我國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改革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生產力的障礙,解放生產力。
第二、對原有體制進行根本形的變革。
第三、改革引起了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思想觀念等一系列重大變化。
從解放生產力、掃除發展生產力的障礙,從政策的重新選擇、體制的重新構建這個轉變的深刻性和廣泛形,從由此而引起的社會生活和人們觀念的深刻性和廣泛性等方面來說,改革是中國又一場革命。
31、簡述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及如何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黨的基本路線或總路線是黨在一定歷史時期制定的行動綱領,是總攬全局的根本知道方針,是黨制定各項具體方針的一句,是全黨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基礎。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如何堅持這個基本路線不動搖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始終如一地搞好經濟建設,決不受任何干擾。
32、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要用相當長的時間發展社會生產力,去實現別的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實現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建立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
第二、要用相當長的時期來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
第三、當前的時代特點和國際環境,也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歷史更長的時期。
33、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第一、它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關系學說的重大發展
第二、它是對當代世界社會經濟發展和趨勢的嶄新概括
第三、它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刻總結。
它理論內涵是
第一、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第一位的作用。
第二、科學技術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著第一位的作用
第三、現代科學使管理日趨現代化、科學化
第四、高科技在只是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