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養老”模式開啟!BIM技術守護這座城市里的老房與老人


武康路等“網紅”打卡點的人流量管控,老年人長護險的服務力量分配,共享單車停放管理……一系列看似不是“急難愁”,但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事項,在最新上線的徐匯區“一網統管”3.0中都有了處置閉環。
11月4日上午,徐匯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正式啟用。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徐匯區初步構建了“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一云匯數據、一人通全崗”的城市治理體系,實現了“一網統管”從2.0到3.0的迭代升級。
徐匯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占地約4.3平方公里,共有一類風貌保護道路31條,優秀歷史建筑231處、1074幢,是上海中心城區歷史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但日常單靠人力巡視則相當耗時耗力。今年7月,徐匯區在衡復風貌區試點利用“一網通辦”海量數據賦能“一網統管”事中事后監管,啟動探索“兩網融合”治理的可行性。
駕駛著一臺裝有智能圖像識別系統的車輛,開展“人工+智能”的巡街新模式,成了天平路街道街面網格員龔翔宇每天的工作內容。
“車一‘掃’過,沿街建筑的信息都能動態識別。”龔翔宇介紹,車載智能攝像頭把收集到的數據統一歸集到徐匯區城運中臺,通過中臺初步篩選數據,再利用AI智能算法分類,最終會生成時間、門牌號、隱患問題等關鍵性數據和信息,推送到龔翔宇手機微信中的“匯治理”小程序。
“通過與經營主體法人庫、歷史建筑交易等數據的動態捕捉和比對,我們巡查時能第一時間發現建筑裝修、業態調整等問題。”龔翔宇說。借助“一網統管”后臺的海量數據和強大的AI數據模型,歷史風貌區的保護手段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相比以前每天靠雙腿走路巡查,現在輕松不少,效率和效能卻雙雙提高。”
在此之前,今年5月徐匯區已啟動“風貌保護四態融合智能管理”,半年來共監管衡復風貌區內案件6400余件,通過智能手段發現案件近千件。其中,法人庫比對共發現72處街面店鋪法人信息變更,提前預判裝修行為21起,車載智能巡查共發現沿街面案件933起,有效提升了歷史風貌區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聚焦“基層愛用、實戰管用、群眾受用”,徐匯區歸集市、區和社會第三方的多元數據,打造了釋放算力算法、支撐智慧網格的“超級工廠”城運中臺,重點打磨平安指數、風貌保護、營商服務、精準救助、民意分析等高頻應用場景。
徐匯區目前有長護險認證護理機構18家,包括19名護士、1669名醫護照料員和51名養老護理員。“陣容雖然強大,但面對全區24737名享受長護險服務的老人,這一陣容配置就顯得‘捉襟見肘’。”徐匯區民政局信息中心主任朱華坦言,區內13個街鎮的居民對長護險的服務需求不盡相同。如何避免供需不平衡,成為徐匯“一網統管”3.0新上線的“幸福養老”模塊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時,徐匯城運中心的城運中臺就起到了關鍵作用。“城運中臺包含數據中臺、AI中臺和業務中臺。”徐匯區城運中心主任宋開成介紹,數據中臺負責收集海量數據,AI中臺通過智能算法模型對數據進行分類,最后所有有用的數據都輸送到業務中臺,供各部門使用。
徐匯城運中臺啟用后,通過集中收集需要長護險服務的老人所提交的各項需求,運用智能算法模型匹配出每家護理機構所能接納的服務極限。“一旦有機構接納的服務量超出承受范圍,城運中臺會自動為其停止叫號。”宋開成說,針對不同老人需求,徐匯城運中臺已把公安、民政、醫保、衛健等四個部門共3851萬條關聯數據進行共享聯通,為區域老年群體集中“畫像”,提供精準服務。
除了用車載圖像識別系統智能判斷路面破損、非機動車亂停放、暴露垃圾等市政管理等問題,徐匯區還利用BIM建模、神經元感知設備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控優秀歷史建筑的震動、位移、傾斜、裂縫情況,將歷史保護建筑的建造年代、結構形式、修繕記錄、新增違建、物業報修等數據庫與建筑“身上”安裝的神經元感知系統打通,形成算法模型,打造優秀歷史建筑“一幢一冊”管理體系和風險綜合研判體系。
“您提出的問題我們已經處理完成,感謝反饋。”11月2日13時間15分,市民倪先生的手機收到了一條短信推送,一并發來的還有一張共享單車整齊擺放的照片。這距離倪先生中午提出的投訴僅過去35分鐘。
滬閔路是倪先生每天上下班的必經路,但亂停放的共享單車經常“逼迫”行人不得不繞道穿行。記者了解到,共享單車亂停放在徐匯區“12345”投訴派單中并非“超高頻”事項,安排專人巡查難以配置足夠的人力。然而,這些看起來尚不算嚴重的“小事”,卻是每天困擾人民群眾的煩心事。
因此,徐匯區在“一網統管”手機端的“匯治理”微信小程序中,新設“市民·隨申拍”功能,倪先生通過上傳手機照片、進行文字描述后成功“報案”。今年以來,全區通過移動端和智能感知設備上報的網格案事件分別較上年增加了12.1%和34.9%。移動終端、智慧管理、后臺聯網,老百姓有了更便捷的途徑為城市管理貢獻自己的力量。
“養老機構推銷電話數不清,每家都說自己沒問題,結果不是服務一兩次跑路,就是壓根不上門,最后我干脆放棄了。”家住田林八村的許建國老人子女遠在海外,由于腿腳不便,許伯伯長期需要腿部按摩護理,但參差不齊的養老機構自治讓他沒少“踩雷”。
朱華告訴記者,假冒養老機構、服務態度不佳、不到位等問題,使得“上門護理”總給人留下“易出差評”的印象。此次徐匯區“一網統管”3.0在“幸福養老”應用場景中依靠匯聚海量數據,利用AI智能算法模型打造的“居家養老服務智慧監管”APP,實現了智能化的評價監管體系。
“我們有兩張類似門禁卡的NFC卡,一張在老人家門口,另一張在護理人員的專用手機中,只有兩張卡接觸,護理員的服務‘打卡’才算完成。”朱華介紹,對于“護理員沒服務滿一個小時就收工”“翻身擦拭手法生硬、不滿意”等常見投訴,“幸福養老”模塊也設置了“時間異常”和“評價異常”兩項長護險服務評判標準。“滿分20分,分數過低,我們就會要求護理員供職的護理機構進行自查,保障老人享受高品質的服務。”
BIM應用技術在建筑行業的作用逐步上升,有些領域已經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BIM技術的出現將引發工程建設領域的第二次數字革命。BIM不僅帶來現有技術的進步和更新換代,也會影響生產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變革,并將推動人們思維模式的轉變。以上內容就是“‘幸福養老’模式開啟!BIM技術守護這座城市里的老房與老人”,更多BIM熱點資訊/教程分享敬請關注環球網校!也可點擊下方免費下載領取精品學習資料。
最新資訊
- BIM在地下車庫設計中的案例賞析!2025-08-15
- BIM視野:為什么說BIM是建筑行業的“新基建”?2025-08-15
- 速看!住建部答復鼓勵用BIM計量計價,探索新型招投標政策2025-08-14
- 關于BIM正向設計,看這一篇就夠了!2025-08-13
- BIM應用:BIM解決軋鋼工程土建施工的復雜工況和高標準要求2025-08-11
- 經典案例!BIM全生命周期落地應用!2025-08-08
- BIM在給水排水消防設計中的應用2025-08-07
- 盤點BIM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優勢2025-08-06
- 5個BIM原則解決管綜問題,幫你把下班時間搶回來2025-08-05
- 從設計到拆除:BIM如何“承包”建筑的一生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