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中醫濕
更新時間:2014-07-28 08:44:08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濕,則頭脹而痛,胸前作悶,口不作渴,身重而痛,發熱體倦,小便清長,舌苔白滑,脈濡或緩;冒濕,則首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懈怠,脈來濡弱;濕傷關節,則關節酸痛重著,屈伸不利。
濕性重濁。重,即沉重、重著之意,濕為水類,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濕邪致病,多有沉重重著的感覺。如頭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濁,即穢濁,指濕邪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穢濁不清。如濕病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膿血,小便渾濁婦女帶下過多等。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性類水,故為陰邪。水濕之邪重著粘滯,侵入人體,留滯不化,易滯留于臟腑經絡,阻遏氣機的升降。臟腑經絡阻滯,氣機不暢,故常見到胸悶脘痞、脹滿等癥狀。外感濕邪,最易損傷或阻遏脾陽,導致脾陽不振,水濕內停,易見腹瀉,水腫等癥狀。濕性粘滯。粘滯。即粘膩阻滯之意,濕邪犯人,其粘滯性主要表現在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現為澀滯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澀滯不暢等濕邪為病多纏綿難愈,病程長,易反復等。濕性趨下,易襲陰位。濕邪為病,多見于下部的癥狀,如下痢、帶下、淋濁、下肢水腫等。 "陽氣"受損可以理解為陽氣不足,也可以理解為陽氣受到濕邪的影響被阻滯.就是中醫所說的"陽氣郁瀝".后背發冷可能是虛,如腎虛,脾腎陽虛等,也可能是濕,如脾虛濕盛.
臨床表現:
傷濕,則頭脹而痛,胸前作悶,口不作渴,身重而痛,發熱體倦,小便清長,舌苔白滑,脈濡或緩;冒濕,則首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懈怠,脈來濡弱;濕傷關節,則關節酸痛重著,屈伸不利。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