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針灸學輔導:針灸治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中醫形象地稱之為“蛇串瘡”和“纏腰火丹”,常于季節急劇變換或疲勞、感冒后等抵抗力下降時感染病毒而發病,特點是沿一側周圍神經出現簇集水皰,呈群集帶狀分布,好發于胸、面、頸、腰等部位。
患帶狀皰疹的早期,除了常規的內服抗病毒藥物和外敷中藥外,盡快應用針灸療法可大大地縮短療程,防止紅疹繼續擴散并預防出現后遺神經痛(帶狀皰疹最嚴重的后遺癥之一)。“只要針灸治療介入得足夠早,一般情況下,患者3~4天就可痊愈,病程嚴重的1~2周也可治愈,極少出現后遺神經痛這個現代醫學尚難以治愈的頑痛癥狀。”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多為正氣不足,濕熱內蘊,壅阻肌膚,以致使氣滯血瘀,經絡失疏,循肝膽經外發而成。對付難纏的“蛇串瘡”,針灸的“三截法”對帶狀皰疹“圍追堵截”,可“降蛇伏邪”,最大限度地拔除余毒,以防余邪為患。所謂“三截法”是把整束帶狀分布的紅疹形象地分為“蛇頭”、“蛇尾”和“蛇中段”,下針時在“蛇頭”、“蛇尾”各下一針,在“蛇中段”則采取圍刺,即圍住中段的紅疹四周下針。手法采用瀉法,瀉其搏結之熱毒,通則不痛,留針約半小時。谷婷婷強調,在剛剛出現紅疹時就介入針灸治療效果最好,每日針灸一次,早期宜清肝利濕,解毒止痛;等水皰干水后,恐其余毒未盡,氣滯血瘀,治療宜扶正驅邪,化瘀止痛,透邪外出。
帶狀皰疹好發于體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感染的水痘-皰疹病毒就會沿著相應的神經播散而發病,針灸治療攻補兼施,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增強免疫功能,并加快炎性物質的滲出,產生較好的鎮痛效果。臨床實踐表明,一般針灸治療的第二天起,皰疹可變暗,并逐漸干躁、結痂。此外,患者在治療期間宜保持皮膚干爽清潔,心情舒暢,并保證充足睡眠,少食燥熱肥膩食物,可有助病情康復。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