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堅守基層27年積勞成疾辭世
汝州市臨汝鎮衛生院辦公樓內,三樓的院長辦公室保留了張廣仁生前的布置,桌上堆滿了學習資料和病歷卡。10余平方米的辦公室隔成兩個小間,里間放著一張單人床,這是張廣仁加班時稍作休息的地方。可現在,它再也等不來自己的主人了。
人物名片
張廣仁,1966年1月出生,河南省汝州市臨汝鎮東營村人,生前為臨汝鎮衛生院院長、黨支部書記。
2014年2月8日,他因積勞成疾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病逝,終年48歲。
同事說
“為了工作,真不要命”
“他心里只有病人,只有醫院。”張廣仁的妻子史鳳娥說,丈夫生前除了吃、睡,每天在家的時間不到10分鐘。而在張廣仁的二兒子張志遠看來,爸爸是個大忙人,“他忙得連別人給俺哥介紹對象見家長都沒空去,因為這黃了好幾個!”
汝州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席孟杰和張廣仁一起參加工作,共事10年,讓他對張廣仁了解甚深。“廣仁為了工作,真不要命……”
在臨汝鎮衛生院餐廳工作的宋照勝說,張廣仁吃早餐從來不超過5分鐘,通常是一勺涼菜、一碗熱湯,一攪,幾口就吃完了,“他要忙的事兒太多。”
患者說
“他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2013年6月29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那一天,是張院長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已經退休的臨汝鎮副院長李長松說,當天醫院改造高壓線路,他不小心碰到了高壓電閘刀口,被380伏的高壓電擊中,是在旁邊的張廣仁救了他。
2003年,汝州市溫泉鎮關西村人張九占遭遇車禍,沒錢治療,傷口嚴重感染,身上散發惡臭,家人甚至已經為他選好墓地。萬幸的是,他遇到了張廣仁。他被抬到臨汝鎮衛生院后,張廣仁仔細清理創口,又給他做了手術。
幾個月后,張九占重新站了起來。“俺家窮,他前前后后只收了俺1550元錢。”張九占的親戚說。村里人說,要不是廣仁,張九占早埋了。
成績
堅守基層27年5年間創造8個第一
張廣仁堅守在基層衛生院27年,和他一起在臨汝鎮衛生院工作過的同事中,有8位都升了職。“我不愿意離開臨汝鎮衛生院,我和鄉親們有感情,我熱愛基層衛生事業。”他生前曾說。
從2009年到2011年的近3年里,張廣仁帶領楊樓鎮衛生院全體職工創造了5個第一:在平頂山市鄉鎮衛生院中第一個安裝醫用電梯;在汝州市鄉鎮衛生院中第一個建設使用面積達3500平方米以上的醫用綜合樓;在汝州市鄉鎮衛生院中業務收入第一;在汝州市鄉鎮衛生院中職工工資增長幅度第一;在汝州市鄉鎮衛生院中資產凈增長第一。
從2011年11月到2014年1月,張廣仁帶領臨汝鎮衛生院職工又創造了3個第一:在汝州市鄉鎮衛生院中第一個安裝投用螺旋CT,在汝州市鄉鎮衛生院中第一個安裝投用病房呼叫系統,在汝州市鄉鎮衛生院中業務收入第一。
遺憾
搶救4天4夜,他還是去了
2月3日,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和飲食不規律,張廣仁病倒了。
2月8日,他因多臟器衰竭,搶救無效死亡。而再過5天,就是他的48歲生日。
家人、同事、患者,陸續趕來的幾百人守在重癥監護病房門口,臨汝鎮北李莊村村民李春旺等在醫院一守就是4天4夜。
除夕那天,他還給同事說,節后要籌備兩項重大任務:一是7層46戶的帶暖氣職工宿舍樓要開工,二是“群眾最滿意的醫療機構”評選材料已經上報省里,大家齊心協力,爭取一次通過……
只是,這些心愿的完成,他看不到了。留下“國家一級甲等醫院”“愛嬰衛生院”“河南省重點鄉鎮衛生院”“河南省百佳鄉鎮衛生院”“2012年度汝州市衛生系統十佳院長”“2013年度全省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張廣仁走了。
史鳳娥說,丈夫4年前就有胸口疼痛的癥狀。“他一直以為是胃病,也經常隨身帶著胃藥。”她說,由于丈夫是醫生,她信了他。可癥狀越來越嚴重,史鳳娥多次催促丈夫檢查,每次他都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由推托,直到逝世。
“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醫院,是不折不扣的好人,自己有病卻一直拖著。”席孟杰哽咽道。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中醫醫師行業動態|甘肅發文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中醫藥工作2020-06-15
- 中醫醫師行業動態|內蒙古部署4項蒙中醫藥措施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2020-06-12
- 中醫醫師行業動態|第二屆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論壇在京舉行2020-06-11
- 中醫醫師行業動態|宣武中醫醫院增派人才赴阜平縣中醫醫院開展健康幫扶工作2020-06-08
- 中醫醫師行業動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2020年第一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2020-06-05
- 中醫醫師行業動態|川渝簽署中醫藥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2020-06-03
- 中醫醫師的榜樣: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擬表彰人選2019-10-14
- 安徽推進法規建設保障中醫藥發展、培養中醫醫師人才2019-04-09
- 鎮巴縣出臺政策鼓勵名中醫進行中醫醫師傳承帶徒2019-03-30
- 201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藥工作要點:加強中醫醫師人才建設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