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醫助理醫師考試:缺鐵性貧血


中醫助理醫師考試中的科目繁多,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小編整理了考試中的部分內容,希望對參加考試的考生有所幫助。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因體內用來合成血紅蛋白的貯存鐵缺乏 ,使血紅蛋白合成量減少而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
本病是貧血中最常見的類型。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1.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等于失鐵,是引起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
2.需鐵量增加而攝入量不足
3.鐵的吸收障礙
鐵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胃酸可促進吸收。
二、臨床表現
1.本病發展緩慢,常出現原發病的表現。
2.貧血的表現和一般貧血相似,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急,頭昏眼花。
3.因組織缺鐵而導致各種臨床表現。
(1)患兒精神發育異常和行為改變,對外界反應差,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
(2)勞動耐力降低。
(3)缺鐵影響小兒細胞免疫功能,表現為T細胞數目減少等。
(4)缺鐵使抗寒能力降低,T3水平減低。
(5)嚴重貧血還可致黏膜組織變化和外胚葉營養障礙,出現口炎,舌炎,萎縮性胃炎和胃酸缺乏,皮膚干燥,毛發干枯脫落,指甲扁平、脆薄易裂和反甲,甚至出現吞噬困難及異食癖。
三、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嚴重患者可表現為典型的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紅細胞平均體積64.4μmol/L,
轉鐵蛋白飽和度常降至15%以下。
4.血清鐵蛋白測定 血清鐵蛋白(SF)低于12μg/L可作為缺鐵依據。
5.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測定
FEP與鐵結合成為血紅素,再與球蛋白結合成血紅蛋白。缺鐵時,FEP升高,FEP>4.50μg /gHb時有診斷意義 .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典型病例診斷不難,根據: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和臨床表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清鐵64.4μmol/L,轉鐵蛋白飽和度4.5μg/2Hb;骨髓鐵染色陰性。上述實驗指標中以骨髓可染鐵及血清鐵蛋白測定最有診斷意義。 另外,鐵劑治療試驗也是確定本癥方法之一。
缺鐵性貧血患者服用鐵劑后,短時期網織紅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常于5~10天到達高峰,平均達0.06~0.08,以后又下降,隨后Hb上升。
五、治療
(一)病因治療
病因或原發病確診后必須進行積極的治療。對于有潛在缺鐵的因素均應想到有缺鐵的可能,應盡早查明給予補充,以防止發展成嚴重缺鐵性貧血。
(二)鐵劑治療
1.口服鐵劑 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首選方法。 常用藥:硫酸亞鐵,一般2個月恢復正常,繼續用藥3~6個月。
2.注射鐵劑 應慎用,掌握好適應證。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