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的臨床特點-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輔導
更新時間:2013-04-23 15:52:42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1)輪狀病毒腸炎:秋、冬季常見,故又稱秋季腹瀉。多發生在6~24個月的嬰兒,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病初即有嘔吐。常先于腹瀉;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便或蛋花樣便帶少量黏液,無腥臭味,常并發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大便鏡檢有少量白細胞。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病程約3~8天,少數病程較長。
(2)產毒性細菌引起的腸炎:輕癥僅大便次數稍增,性狀輕微改變;重癥腹瀉頻繁,量多,呈水樣或蛋花樣,混有黏液,伴嘔吐,常發生脫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鏡檢無白細胞,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病程3~7天,亦可較長。
(3)侵襲性細菌引起的腸炎:常見的有侵襲性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鼠傷寒桿菌等。起病急,腹瀉頻繁,大便呈黏凍狀,帶膿血。常伴惡心、嘔吐、高熱、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現嚴重的中毒癥狀,如高熱、意識改變甚至出現休克。大便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和數量不等的紅細胞,大便細菌培養可找到相應的致病菌。
(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大便次數增多,開始為黃色水樣便,后轉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常無白細胞。臨床常伴腹痛、個別病例可伴發溶血性尿毒綜合征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5)抗生素誘發的腸炎: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可使腸道菌群失調。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的典型大便為暗綠色,量多帶黏液,少數為血便。大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和成簇的革蘭陽性球菌。
真菌性腸炎多為白色念珠菌所致,大便次數增多,黃色稀便,泡沫較多,帶黏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菌落)。大便鏡檢有真菌孢子和菌絲。
編輯推薦
下一篇: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感冒 干咳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