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形體官竅
更新時間:2013-04-17 11:22:26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形體官竅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形體官竅
官竅,泛指器官和孔竅。本節所述的官竅是五官和九竅的統稱。官指舌、鼻、口、目、耳等五個器官,簡稱五官。五官分屬于五臟,為五臟之外候。“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五官者,五臟之閱也”(《靈樞》)。除五官之外,咽喉也屬于官之范疇。“人之九竅,陽七,陰二,皆五臟主之”(《古今醫徹》)。陽竅有七,一般稱七竅,是頭面部(眼二、耳二、鼻孔二和口)七個竅的合稱。頭面部的七竅,又稱上竅、清竅、陽竅。人體清陽之氣出于上竅,故曰:“清陽出上竅”。陰竅有二,指前后二陰(前陰尿道口和后陰肛門)。二陰,又稱下竅,人體氣化產物如尿便,皆從二陰排出,故稱“濁陰出下竅”。頭部七竅及前后二陰謂之“九竅”,“頭有七陽竅,下有二陰竅,人身止有此九竅耳”(《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
五臟的精氣分別通于七竅。五臟有病,往往從七竅變化中反映出來。“五臟常內閱于上七竅也。故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靈樞,脈度》)。腎又開竅于二陰。故日:“人之九竅,陽七、陰二,皆五臟主之”(《古今醫徹》)。每一官竅不僅與其相應的臟腑有著特定的聯系,而且與其他臟腑也有密切關系,體現出局部與整體的統一。如,目雖為肝之竅,但又與心、肺、脾、腎有著密切關系。因此,目又分屬于五臟。這種官竅與臟腑相關的理論,在眼科、耳鼻喉科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是耳針療法、眼針療法、鼻針療法的理論依據。
編輯推薦
上一篇: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舌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