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中醫學體系的基本結構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基礎:中醫學體系的基本結構
就學術分類而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學科群,以基礎與應用分,則可分為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兩大類;以對疾病的認識、治療和預防的醫療行為過程分,則可分為基礎醫學學科、臨床醫學學科和養生康復醫學學科三大類。
1.基礎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基礎理論是整個現代中醫學科群的基礎,其主要內容為中醫學的哲學基礎,臟象、經絡、氣血精津液、病因病機,以及預防治則康復等學說。
中醫診斷學:中醫診斷學是根據中醫基礎理論研究診法和辨證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的一門學科,是聯結理論與臨床診治的橋梁。
中藥學:中醫傳統用以預防和診治疾病的藥類物質謂之中藥,又稱本草、草藥、中草藥,現統稱中藥。其主要來源于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制品藥。中藥學主要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制、性能、功效及應用等,包括中藥藥理學、中成藥學、中藥栽培學、中藥藥材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制劑學、中藥化學等分支。
方劑學:方劑,簡稱方。方指醫方,劑指調劑。方劑是根據配伍的原則,以若干藥物配合組成的藥方,是治法的體現,是中醫學理、法、方、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方劑學是研究中醫方劑的組成、變化和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其內容包括方劑的組成原則、藥物的配伍規律、方劑的組成變化、劑型及方劑的用法等。
2.臨床醫學
中醫學關于病證的認識及治療病證的原則、措施和經驗等,構成了中醫應用學科的主體,并分別組合成為“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等臨床學科。
3.養生康復醫學
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并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應用科學。中醫康復學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運用調攝情志、娛樂、傳統體育、沐浴、飲證等病理特點,進行辨證康復的學科,是一門涉及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應用性學科。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