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 >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備考資料 > 中醫執業醫師輔導:芒針療法

中醫執業醫師輔導:芒針療法

更新時間:2013-03-28 10:38:43 來源:|0 瀏覽0收藏0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中醫執業醫師輔導:芒針療法

  中醫執業醫師輔導:芒針療法

  芒針是一種特制的長針,用較細而富有彈性的不銹鋼絲制成,因形狀細長發麥芒,故稱為芒針。

  芒針是由古代九針之一的“長針”發展而來。常用芒針的長度為5.0-8.0寸,也有長度在一尺以上的。芒針操作手法較為復雜,應用前必須練習基本功,掌握人體穴位深部解剖知識。同時,必須嚴格注意手法操作,做到膽大心細,切勿輕率疏忽。

  針具

  芒針的結構可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針尖(針芒):針的前端鋒銳部分,應圓利,不宜太銳。

  針身:針尖和針柄之間。芒針的長短、粗細的不同規格,主要指針身而言。針身應圓滑、粗細均勻。

  針根:針身與針柄交界的地方。此處要牢固、以防脫落。

  針柄:在針身之后,一般用銅絲或銀絲繞成,呈圓筒狀。

  臨床應用時,一般以5.0寸、6.0寸、8.0寸長和26號、28號粗細的芒針用途較多,8.0寸以上的芒針,一般臨床應用較少。

  治療特點

  本療法有疏通經絡、調節人體臟俯功能的作用。如芒針針刺鳩尾、巨闕穴位、可以調節上焦和全身的功能,治頭部,神志方面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癥、躁狂癥;針刺中脘則調節中焦與全身的功能,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針刺水分、陰交等穴可以治療下焦疾病。芒針的異常輕巧,利用鋼絲的彈性,緩緩按壓,以達到進針時最大限度的減輕疼痛或無痛。使良好的感應隨著針體移動,有的放矢的達到有關部位。如對氣海穴施用不同刺法和手法,可使感應上行或下行;對秩邊穴用不同手法,變換針刺方向、深度,可使感應向下肢擴散、向肛門及會陰、尿道放散,也可向少腹部放散。

  芒針治療時,選穴要“少而精”,一般只須選用1-2個主要穴位即可,如坐骨神經痛取環跳,腰痛取帶脈等。

  針刺方法

  芒針的各種刺法及補瀉手法,都是由針刺基本手法演變而來。主要可分為五種。

  1、進針:進針時要避免疼痛,盡量達到無痛進針。臨床施術時,一方面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消除對針刺治療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要注意針具是否合格,指力是否有力和運用的適當。進針時先取好穴位,局部皮膚消毒后,刺手執針,使針尖抵觸穴位,然后押手配合,利用指力和腕力,壓捻結合,迅速刺過表皮。穿皮時手法動作要敏捷,以減輕病人痛感。捻轉宜輕巧,幅度不宜過大。最好在180度-360度之間為宜。

  2、出針:在針刺施術完畢后,應把針退出。方法是緩緩退向皮膚表面,再輕輕抽出,以免出血或疼痛。如出針后發生血液從針孔迅速溢出或噴射者,為針尖刺破小動脈所致,此時不論補法或瀉法,均應以干棉球立即按壓出血處,靜止片刻,直到血液停止溢出為止。

  3、捻轉:當進針達到一定深度后,可以施行捻轉手法。在針體進出過程中,始終使針處于捻轉之下的轉動狀態。在捻轉時務必輕捻緩進,左右交替;以拇指對食、中兩指的前后捻轉為主,不能只向單一方向捻轉。如果不是這樣,針身易纏繞肌肉纖維,增加患者疼痛。捻轉還有另一種含意,就是在刺入一定深度后,捻轉的動作按一定的規律結合輕重、快慢的不同要求,可以起到一定的補瀉作用。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查詢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