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無瘢痕灸臨床應用


1.急性腹瀉
取穴:梁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治法:將花生米大之艾炷直接放于左側梁丘穴施灸,每壯灸至患者感覺發熱時即以鑷子夾去。每次灸7~9壯,至梁丘穴局部泛有紅暈為宜,日灸1次。
療效:共治療455例,僅灸1次,均于1日內獲愈。
2.白細胞減少癥
取穴:
主穴:大椎、膏肓俞、膈俞、脾俞。
配穴:腎俞、足三里、三陰交。
治法:除大椎外均取雙側穴。以主穴為主,療效不顯時加用配穴。患者先取俯臥位,暴露背部,以新型貼敷灸療艾炷置穴上,使其自然燃燒,當患者有燒灼感時易炷,每穴灸3壯,以局部出現潮紅為度。再取仰臥位,用同法施灸。每日1次,12次為一個療程。一般觀察一療程。
療效:療效標準:顯效:治療4~8日,白細胞總數上升至4.0×109/L以上者;有效:治療9~12日,白細胞總數上升至4.O×1O9/L以上者;無效:治療12日,白細胞總數仍在4.O×109/L以下者。
以上法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42例,有效4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2%.
3.滑精
取穴:關元、曲骨、大赫。
治法:用中號貼敷灸療艾炷分別貼于穴位皮膚上,點燃艾炷端,燃盡后,如熱感不明顯時,可取下另換1炷,每穴灸1~3炷,以局部出現紅暈為度。每日1次,連灸7日為一療程,一般治療1~3療程。療程間隔2~3日。
療效:共治21例,臨床痊愈9例,好轉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0.5%.
4.急性乳腺炎
取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硬結疼痛處),乳根。
配穴:發熱加曲池、合谷、八邪之一穴(中指與無名指之間)。
治法:一般視乳房部硬結大小在硬結面上取3~5點分別灸1壯,然后在同側乳根穴灸1壯。發熱者配患側曲池、合谷、八邪穴之一各灸1壯。用艾絨搓成綠豆大的艾炷直接施灸,灸至患者感到灼痛、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如3日后硬結未消者可重復灸1次。治療期間正常哺乳,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于正常現象,無需處理。
療效:灸后3日評定療效。以疼痛、乳房腫塊及全身癥狀完全消失為痊愈。共治258例,結果:1次治愈者212例,2次治愈者46例,治愈率100%.
5.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阿是穴(患側壓痛點)。
治法:用艾絨搓成如麥粒大至花生米大小的艾炷,備用。痛點皮膚表面搽少許萬花油,將艾炷放在肘部壓痛點的皮膚上。點燃艾炷,當患者自覺灼痛時,將艾炷移開,再換上另一艾炷,不論壯數,以患者皮膚潮紅不起水泡為度。每日1次,每6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日。
療效:共治114例,結果,痊愈72例,顯效26例,好轉1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7%.
6.雞眼
取穴:阿是穴(病灶局部)。
治法;備艾條一根,火柴一盒。取艾條內艾絨適量,用手指搓成△艾炷,艾炷的底面積與雞眼表面積等大。囑患者將患部朝上平放,醫者將艾炷對準雞眼放穩妥,然后劃火柴點燃艾炷頂端,隨其自然燃燒至患處灼痛難忍時,即將殘炷彈掉,此過程為1壯,每次1~2壯。連續3~5日為一療程。如未見效可續灸一療程。并發感染者應予消炎治療。
療效:以上法共治275例,經治療全部治愈。隨訪觀察2年以上未見一例復發。
7.月經不調
取穴:關元、氣海、腎俞、足三里。
治法:上穴均取,腎俞、足三里雙側同用。用艾絨做成如花生米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皮膚表面處,點燃施灸。當艾炷燃燒到接近皮膚,患者有灼痛時,即將艾炷移開。此為1壯。再換另一艾炷,如此反復操作,每穴6壯,以皮膚潮紅不起泡為度。每隔3日1次,7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3~5日,月經期暫停灸療。4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療效:共治98例,結果,痊愈43例,顯效30例,好轉16例。總有效率為90.8%.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